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社会矛盾的凸显期,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不少。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要“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社会管理千头万绪,如何创新?论者认为,坚持刚性、柔性和弹性相结合,是当前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切入点。
刚性管理是一种以工作为中心,强调规章制度的管理模式。它凭借制度约束、纪律监督、奖惩规则等手段对社会成员进行管理,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管理与原理原则制度的逐步完善,它要求在实际的管理活动中,一切照章办事,不讲情面,注重效率和实绩,以形成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局面。坚持刚性管理也就是坚持用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管理社会,保证社会的公平正义。因此,创新社会管理,首先要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即建立健全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的法律制度,尊重公民的合法权利,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其次,执法必严,也就是要严格按法律法规办事,让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各项事业都能在法律的轨道上健康运行,让人们的生产生活都能在法律的保护下有序运行,让社会管理的主、客体都能在法律法规的调控下,各安其位、各尽其责、各得其所。三是违法必究。对违反法律法规的一切行为,要按照法律的规定严惩不贷。
人既是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的客体。对人的管理既可以凭借制度约束、纪律监督,直至采取惩处、强迫等手段进行刚性管理,也可以依靠激励、感召、启发、诱导等方法进行柔性管理,即坚持“以人为本”。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顺应人性、尊重人格、理解人心,重视人性化管理是现代社会实现有效管理的必然趋势,也是人们所追求和享有的权利。我们要将以人为本作为创新社会管理的第一理念,构建起以人为本的群众工作体系,最大限度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其次应加强社会成员之间信息传递的效率,加强部门之间的相互沟通,提高社会整体的反应灵敏度。第三要掌握人性管理方法,要善于针对人性的不同层面,选择和创新管理方法。
弹性管理是管理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即通过一定的管理手段,使管理对象在一定条件的约束下,具有一定的自我调整、自我选择、自我管理的余地和适应环境变化的余地,以实现动态管理的目的。弹性管理最突出的特征就是“留有余地”,或者说,在一定弹性限度内有一个弹性范围。社会管理并不需要“标准化管理”,而应该因时、因地、因人不断调整以适应情况的变化。在当前这个瞬息万变的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管理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新要求,因此,必须坚持弹性管理原则,以加强制度的适用性,增强管理组织的应变能力。(作者肖琼辉 系中共湖南省委直属机关党校行管法学教研室主任、社会学副教授)
·法律监督机关应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积极作为
·以法治评估促进社会管理创新
·小法庭谱写社会管理创新大文章
·“河西模式”:社会管理创新的成功实践
·四川德阳:社会管理创新的乡村实践
·以法治评估促进社会管理创新
·以法治评估促进社会管理创新
·江苏:社会管理创新工程成为民心工程
·找准社会管理创新着力点
·山东淄博奏响社会管理创新“交响乐”
·珠海:三大平台助社会管理创新再上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