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一些人在仕途不畅、财运欠佳的情况下,常慨叹一句“人比人该死,货比货该扔啊!”话音中透出几多哀怨和自卑。
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许多不可比现象。且不说货有真优名美和假冒伪劣之别,同样的人也分“三六九等”。有的腰缠万贯,吃山珍海味、住小楼洋房、坐豪华轿车;有的囊中羞涩,食无肉、住无房、行无车。有的官运亨通,推小车上瓦房,步步高升;有的仕途偃蹇,下泥坑捉黄鳝,步履维艰。如果你硬要攀比,不气死也非得病不可。
诚然,一个人没有比的心也不行。只有比,才能看到自己的不足和差距;只有比,才能开阔眼界和胸襟;只有比,才能产生落伍的危机和奋争的力量。如果一个人总是把自己封闭起来,孤芳自赏,自我感觉良好,怎么能有所追求和进步呢?
比,可以,但不要盲目地攀比。比后,看到差距,最重要的是找到差的原因。当年,冯谖客孟尝君,曰“食无鱼”,有了鱼;曰“出无车”,有了车;曰“无以为家”,便有人给他养家。那是因为,冯谖毕竟有本事,他有这个资格让人提供鱼,提供车,给他养家。以鄙人作例,何德何能,非要企羡冯谖,攀比于巨贾豪富、达官显贵?
比之后,要有正确的态度。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不可取,葡萄固酸,但甜是主要的。看到别人比自己强,取阿Q精神胜利法,咒他们“吃饭噎死,坐车摔死”,也没有意思,他们毕竟有滋有味地活着,没有几人因吃饭坐车而亡;也不能像乌眼鸡似的,胡掐乱咬,大吵大闹,这毕竟于事无补,自毁形象,徒伤身体;更不可捕风捉影、造谣中伤,甚至铤而走险、谋财害命,这已超出了攀比的范畴。如果比之后,丧失了生活的信心,从此自暴自弃,沉沦下去,不求进取,则显得可怜而无聊了。
其实,人比人并没有错,关键看你怎么个比法。一些人之所以在比之余产生消极心理,大多是比的方法不对头。有的只与比自己强的人比,比来比去总觉得自己矮半截;有的只作表面的比,看不到别人为之付出的艰辛和努力;有的只从消极的方面比,片面地认为别人的东西都不是正道来的;有的只从眼前利益比,而忽视了道义的追求。所以比到底,只能得出“人比人气死人”结论。
以愚见,人比人只要比得对头,是完全能产生一种正效应的。首先比的态度要端正。和人家比不是去嫉妒人家,而是为了明了自己的差距和不足,虚心向人家学习。其次要比得科学。对人对己都要作实事求是和全面的分析,不但要看到别人的成就和优势,也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更要找准自己究竟差在哪?不能妄自菲薄,也不应该盲目地不服气。还有一点就是比的内容要合适。不能把眼睛总盯在个人利益上,看这个升官了、那个发财了;要多想想自己在学识才干上比别人怎么样,看一看自己付出的代价有没有别人多?另外,在比时还要客观实际些,一般情况下,不同情况、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人,最好不要作简单的类比。
功名利禄,得之有道;是非成败,各自有因。商海搏击,需要胆识加运气;人在仕途,犹如老农铲地,壮苗不一定都留,弱苗不一定都铲。想清楚了这个道理,人比人就不会误入歧途。
总而言之,人生一世,草木一秋,都求个富贵荣华;人与人是应该经常比一比的,关键是怎么比,只要比得对头,不仅不该“死”,而且该“活”得更好些。
(作者:河南省许昌市检察院 莫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