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进入2013年年初,一阵寒流袭击了全国多个城市,一向给人感觉“温暖”的南方地区,也经历了少有的寒冷天气。虽然全国范围内的降温已经渐渐缓和,但南方地区供暖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话题。据媒体报道,现有南北供暖分割线划分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由于当时国内“能源奇缺”,周恩来总理亲自主导以秦岭、淮河为界,划定北方集中供暖区。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民众普遍希望过上更舒适的生活,南方人民原本并没那么强烈的供暖需求也随之增长南方要不要供暖,南方如何供暖,南方供暖有什么难点,网上网下展开了热烈讨论。
南方需不需要供暖?
这个话题的论战发端于1月4日,无锡市建筑研究院设备总工程师沈和荣在媒体上公开发表观点:“与北方相比,南方供暖时间短,设备建成后使用率低,将造成设备浪费,增加年运行费用。而且对于南方居民而言,已经习惯冬季的湿冷气候,如果突然增加集中供暖,可能导致居民身体的不适应。”
支持南方供暖的声音认为,南方天气多为湿冷天气,实际感觉上要比北方干冷天气更难受;由于没有集中供暖,南方许多地方室内温度甚至低于室外温度,远远低于北方20℃的室内温度标准,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在新浪微博发起的“南方是否需要集中供暖”调查中,近1.5万人表示赞成,约占总人数的80%。
反对者则认为,南方的冬天持续时间短,即使寒冷不假,依靠空调、电暖气等方式自行选择供暖即可,没必要像北方一样集中供暖,否则设备闲置时间太长将是浪费,煤炭能源消耗也将大大增加,并可能带来更多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