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很多人对“2·20盐城特大水污染事件”仍然记忆犹新。江苏三级检察机关上下联动,深入追查,事故后仅5天,一举查办了盐都区环境监察局副局长蔡某等4名渎职官员。
这是江苏检察机关通过执法办案服务保障民生,推进廉洁法治环境建设的一个例证。2008年以来,全省检察机关坚持立检为公、执法为民,严厉打击各类严重刑事犯罪,积极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不断改进强化诉讼监督方式,回应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的新要求,有力保障了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推进“两个率先”作出了应有贡献。
提升办案质效
重拳打击各类严重刑事犯罪
2011年5月26日,震惊全国的无锡假牛肉案开庭审理。经检察机关提起公诉,法院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判决高奇有期徒刑十五年,并处罚金180万元,其他11人分别被判处十五年至二年不等的有期徒刑。
办案护佑民生。2008年以来,江苏检察机关先后集中开展了打击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非法集资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一系列专项活动,有力打击了危害民生民利的各类刑事犯罪,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办案提升质效。江苏检察机关健全完善重大案件介入侦查引导取证工作机制,确保案件办得快、把得准、诉得出、判得了。淮安盱眙致七人死亡的“9·3”特大故意杀人案发生后,检察机关迅速介入,仅用1天时间就批准逮捕了犯罪嫌疑人,而审查起诉只用了3天时间。
办案促进发展。全省检察机关围绕江苏实施沿海开发、加快苏北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等战略,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五年来,全省检察机关共提起公诉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1309件2248人,保护和促进了自主创新。南京市玄武区检察院提起公诉了全国首例以侵犯著作权罪判刑的贩卖盗版音像制品案,在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
办案注重预防。不断建立完善知识产权保护长效机制,设立知识产权检察室和专业办案小组,推动成立知识产权保护战略联盟,持续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全省检察机关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水平。
关注民生诉求
积极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
征地拆迁、社会保障、安全生产、食品医药……近年来在这些领域频频曝出的一系列大案触目惊心:
江苏延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伪劣人用狂犬疫苗事件,涉及安徽、河北等21个省18万人次,影响十分恶劣。2009年6月,检察机关查处了常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有关人员玩忽职守案。
2011年7月,沭阳县检察院介入电梯安装重大事故调查,查处了该县住建局建管处副主任蔡某等3人玩忽职守案。
全省检察机关坚持“系统查、查系统”的工作思路,以行业、系统查案推动整体办案工作开展,保障办案效果。2009年查办危害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渎职犯罪专项工作中,全省检察机关立案侦查139人,占全年渎职犯罪立案总人数的58.2%。徐州在园林绿化、路政系统开展的专项行动成效显著,在当地产生了很大震动。
五年来共立案侦查贪污贿赂犯罪案件6500余件7500余人,其中处级以上要案460余人;大案6300余件,涉案金额100万元以上的有400余件,大案率从2008年的95.1%上升到2012年的98.9%;2012年立案侦查的渎职侵权犯罪案件也比2008年上升了58.3%。
全省检察机关不断加强侦防一体化工作机制建设,积极开展预防调查和预防咨询,发出检察建议、受理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建立年度职务犯罪预防综合报告制度,增强职务犯罪预防的针对性。
强化诉讼监督
维护公平正义的司法环境
全省各级检察机关认真落实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对诉讼活动法律监督工作的决议》,不断强化诉讼监督。
2012年初,邳州市服刑人员李某的父亲来到邳州市检察院递交申诉材料。他声称,法院以一张被逼写的借条为依据,判决李某向张某还款17万元。检察官根据查明事实,李某仅欠租赁张某汽车的数万元租金,并未借款17万元。7月上旬,在徐州市法检两家的共同努力下,双方终于达成和解。
打击虚假诉讼是全省检察机关强化民行检察的重要战役。仅2012年,全省检察机关共监督虚假诉讼案件318件,有力维护了司法的严肃性,保护了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
“感谢检察机关对另案处理人员加大立案监督力度,依法惩处了犯罪。”一名受害人给连云港检察机关送锦旗时说。五年来,全省检察机关不断探索诉讼监督渠道,健全和完善诉讼监督制度,不断完善抗诉、追诉、检察建议、公检法联席会议、检察长列席审委会等工作,推进诉讼监督横向铺开,纵深发展,确保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捍卫法律尊严,实现司法公正。
此外,全省检察机关持续开展监管场所风险研判和风险排查,加强监所检察规范化、信息化建设,不断强化社区矫正交付执行无缝衔接机制。2011年江苏有22个派驻检察室被评为全国一级规范化检察室,其中太仓市检察院驻看守所检察室被高检院评定为“全国十佳示范检察室”。
通过执法办案,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围绕这个目标,江苏检察机关将继续前行。
□通讯员 王成艳 记者 宋世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