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2012年,是江苏政法事业发展进程中熠熠生辉的一年。紧紧围绕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这个大局,江苏省委政法委在积极服务发展第一要务,全力履行维稳第一责任,扎实推进落实社会管理创新工程,深化平安江苏、法治江苏建设,提升政法队伍素质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据中央综治委2012年6月公布的数据显示:江苏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绩效位居全国首位,公众安全感继续全国领先。
平安建设值得称道的是: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社会管理平台建设作为重中之重,社会管理创新组织领导体系、目标责任体系、制度保障体系全面建立;全省八类主要刑事案件连续第9年下降、公众安全感再次提升3个百分点达92.81%;特殊人群服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帮教率全国领先,刑释解教人员重新犯罪率、社区服刑人员重新犯罪率继续保持全国最低;“大调解”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纠纷45.4万余件,调处成功率达98%以上,纵向延伸省、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五级,横向覆盖各区域、各行业及社会管理各方面的调解组织网络全面建成。
法治建设可圈可点的是: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着力构建法治建设先导区,确立了法治政府建设水平、公正廉洁司法水平、社会管理法治化水平、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水平、法治创建绩效五项位居全国前列目标,其中群众对法治建设满意度纳入了江苏基本现代化重要指标;打造“半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法援案件再增10%;省市县全面建立刑事被害人救助、涉法涉诉信访救助、执行救助等司法救助制度、中小学幼儿园“护学岗”全部建成,包含上述内容的法治惠民实事全省完成了1781件,江苏群众对法治建设的满意度提高到87.4%。
江苏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李小敏介绍,为确保法治江苏年度目标任务的实现,省委设定了五项保障措施,做到“三个纳入”,即落实领导责任、增强整体合力、完善创建载体、创新工作机制、营造社会氛围,切实把法治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纳入党政综合考核,统筹协调推进。
在江苏省委政法委的强力部署指导推动下,地方平安法治建设如火如荼。无锡市扎实推进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管理和预防犯罪试点,在中央八部委对全国试点城市的中期评估中名列第一;常州市武进区做大做强社区社会管理服务中心、乡镇街道政法综治中心、村级综治办,建设了统一、开放、兼容、联通、共享的社会管理综合信息平台;张家港市在全省率先实现居住证发放覆盖率100%,并成立新市民事务中心,采用积分量化管理方式,积极稳妥地解决流动人口普遍关心的“居、教、医”三大问题,对稳定居住的流动人员,全部纳入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李小敏还介绍,为推动“忠诚、为民、公正、廉洁”为主要内容的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大学习大讨论”、专题培训和警示教育与开展“社会管理创新先锋行动”、“三解三促”和大接访活动、建设“三型”政法委机关以及政法干警党性教育、光荣传统教育、群众路线教育等全面展开,教育实践活动与政法业务工作实现了双促进、双提升。
为了进一步增强群众安全感和社会和谐度,江苏各地各部门还在着力深化平安江苏建设中,集中开展“四项排查”工作,有效化解了一批突出矛盾和隐患,“有纠纷找调解室,不打官司不花钱”已成为许多城乡居民的口头禅,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政法综治牵头协调、司法部门指导管理、调处中心具体运作、职能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各方广泛参与的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进一步深化,专业调解、阳光调解、便民调解等调解平台应运而生。(记者丁国锋 通讯员陈旭王志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