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特殊人群

广西:68个孩子一个“家” “合法”之路尤艰难

2013-01-17 08:19:07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新华社 

    聊起河南的袁厉害,广西54岁的瑶族女子班爱花若有所思。她养着68个孩子,在努力注册“帮贫助学”民办非企业机构。无奈注册迟迟未果。

    15日,记者来到河池市大化瑶族自治县大化镇龙马村“龙万爱心家园”,这里是班爱花和68个孩子的家。当晚记者在家园吃饭,这顿饭是几个十来岁的孩子做的。四大盆菜,只放油盐,却香气四溢。

    2001年,龙马村龙万屯的班爱花回到老家,抱着挽救周边失学儿童的初衷创办了龙万教学点。她能做生意会赚钱,教学点不仅教课还包吃包住。十多年来,教学点的学生范围不断扩大,主要来自大化各个乡镇,大多是孤儿、单亲家庭孩子或留守儿童。他们常年住校,有的一年才回家一次,不少孩子早已将学校当成家。

    他们住在爱心人士捐建的两层楼房小院,被称为“龙万爱心家园”。期间,经历着种种涉及办学资质的“糊涂账”,班爱花几乎“放弃”了自己的家庭,养着这个很难说清合法与否的大家庭。

    2011年9月、2012年1月,记者曾两次来到家园采访,那时有83个孩子,从学前班到小学四年级不等。大的已能喂猪捡柴,小的还不会自己吃饭。

    15日当晚,17岁的四年级男孩江山是掌勺大厨,做饭娴熟老练。他的理想是当一名厨师。江山家在贡川镇上乔村,父亲去世,母亲带着5个孩子艰难生活。12岁那年,他因病失学。班爱花听说后将他和弟弟带回了家园,供其读书看病。这几年,江山每天仍需服药,病情好转很多。

    和江山一样命运悲惨的孩子有很多。如今家园有68个孩子,其中16个孤儿、29个单亲,其他全部是留守儿童。即将到来的春节,将有5个孩子实在“无家可归”需跟着班爱花过年。

    带着68个孩子吃上一顿晚饭,班爱花常需扯着嗓子喊。她说,家园一年的伙食费大概需26万元,全靠社会捐款和自己挣。去年10月以来,她忙着向当地民政部门申请注册民间非企业单位,以陪同成长、生活关怀、课外辅导为主。由于没有先例,班爱花去了城里几次都没办成。

    社会有需求,政府有难处。矛盾的死结往往易结难解。作为民间助养者,班爱花已得到当地不少人认可,但爱心家园的“合法”之路却似乎仍然很遥远。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焦点访谈》 20130112 民政部:改进孤儿收养制度
·收养法修订,尊重生命是第一
·云南:取缔非法收养 妥善安置被非法收养者
·民政部:孤儿收养能力亟待全面提高
·民政部回应兰考事件:承认公民收养条件过高
·广州首创模拟家庭寄养模式 基本杜绝民间收养孤儿

·广州首创模拟家庭寄养模式 基本杜绝民间收养孤儿
·粤全面排查民间收留孤儿情况 对收养孤儿区别管理
·广州创模拟家庭寄养模式 基本杜绝民间收养
·法律应如何为民间收养铺平道路
·专家呼吁将民间收养纳入社会救助大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