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加强动态化信息化条件下的派出所基础工作,近期,山东省公安厅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出台了 《关于加强派出所基础工作的指导意见》 (以下简称 《意见》)。 《意见》对规范派出所职责任务、社区民警专职化、基础信息采集应用、工作机制、落实保障、组织领导等6个方面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规范派出所职责任务
派出所担负着维护辖区平安稳定的管理责任,总体工作目标是 “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主要职责任务是做好治安防范、人口管理、信息收集、矛盾化解、服务群众等基础防范管控工作。
山东各地警方通过规范派出所职责任务,完善派出所勤务工作模式,明确派出所办理各类刑事案件的范围,建立公安派出所警力使用工作规范,不得将其他警种、部门的职责任务转嫁给派出所。确保派出所工作重心始终放在基础防范管控、维护辖区秩序上。
推进社区民警专职化建设
各地警方通过严格落实 “四个一律”制度,推进专职化社区民警队伍建设:一律不准给社区民警下达破案指标,一律不准抽调社区民警从事大型活动安保、突发事件处置等社区以外的警务活动,一律不准社区民警在派出所值班备勤,一律不准随意调动社区民警岗位,确保社区民警每周在社区的工作时间不少于30个小时。
在社区设立警务工作专职管理机构,加强对社区警务工作的监督指导。社区民警在社区工作一般不得少于5年,社区民警调动工作时,要征求县(市、区)级公安机关社区警务工作办公室意见。同时提高社区民警职级待遇,符合一定条件的社区民警优先晋职晋级,取得突出成绩的可以破格提拔。
强化基础信息采集应用
山东警方优化社区警务信息工作平台建设,加快警综平台社区警务工作模块通用功能开发,为基层民警信息采集、分析研判、动态管控提供有效平台和支撑系统。
山东警方计划在2013年上半年完成社区警务信息工作平台建设工作。强化源头信息采集,全面推广应用移动信息采集终端,方便派出所民警和相关社会单位采集传输信息,提高信息采集的准确性和鲜活度。计划在2013年底前,一线民警移动信息采集终端配备率达到100%。健全基础信息研判机制,建立落实基础信息应用追溯机制,为基层民警采集信息提供政策导向。
创新完善工作机制
各地深入开展 “社区六进”工作,全面开展消防管理、车辆管理、危爆物品管理、境外人员管理、网络安全管理、物业管理等进社区工作,促进公安工作与社区事务融合,推进和谐警民关系建设。
此外,各地警方还深化矛盾纠纷源头排查化解,充分发挥派出所民警特别是社区民警的职能和优势,全面了解掌握辖区社情民意,及时收集信息,实现对各类警情特别是重大突发事件的预知预警、预防预控,构建动态治安管控机制,加强治安管理,及时打击违法犯罪。
落实各项保障措施
《意见》强调,要制订派出所警力配备规划,多渠道增加派出所警力,确保2013年底前实现城区派出所不少于20人、建制镇派出所不少于10人、建制乡派出所不少于5人,或者按城区派出所民警人均管理实有人口3000人、农村5000人到6000人的标准配备警力。
加大干部政策倾斜力度,明确县级公安机关领导班子成员原则上应有派出所工作经历。严格落实经费装备保障,加强派出所基础设施建设和警务装备配备,为民警执勤提供必要的条件和保障。
提高派出所民警的各类津贴、补贴标准,全面落实派出所民警年休假、定期体检、心理疏导、大病救治等制度,帮助解决民警子女入学、生病住院等实际困难,落实从优待警措施。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公安机关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加强派出所基础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公安机关领导班子成员定点联系派出所工作制度,制订派出所和社区民警3年培训规划,将派出所基础工作实效作为公安机关领导班子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对各级公安机关的综合考评。(郅 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