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北京法院召开全市法院院长会议。北京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吉林要求,全市法院要始终保持法院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进一步强化大局意识,进一步提升司法公信力,努力让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北京市高级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池强主持会议并做了题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法治建设和首都科学发展提供坚实司法保障》的报告。
吉林充分肯定了五年来全市法院的各项工作。五年来,全市法院紧密围绕首都工作大局,认真落实市委部署,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着力保障当事人打一个公正、明白、便捷、受尊重的官司,服务保障作用不断增强,执法办案水平显著提升,各项改革任务得到有效落实,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为维护首都社会稳定、服务首都科学发展、保障群众合法权益作出了重要贡献。
吉林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法院的首要政治任务就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党的十八大精神。要牢牢把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主线,始终坚持法院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坚持党对法院工作的领导,切实履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捍卫者的职责使命。
吉林要求,全市法院一定要增强主动服务意识,找准法院工作服务大局的切入点、着力点,主动使法院工作围绕大局、贴近大局、融入大局。要在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上取得新成效,在创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上取得新成效,在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上取得新成效,更好地服务保障首都经济社会发展。
吉林强调,司法公信力是法院工作的生命线,必须紧紧抓住关键环节,加大工作力度、细化各项措施,努力促进司法公信力的不断提升。要通过进一步提升办案质量,进一步加大公开力度,进一步加强释法说理工作,进一步确保司法廉洁,努力让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吉林同时要求,要进一步落实改革措施,提前谋划、主动应对,把可能遇到的问题、产生的影响分析透,把应对措施、衔接工作准备好,不断推进各项工作机制创新。要加强队伍建设,始终确保对党忠诚,不断提升专业素质,不断提高群众工作能力,切实增强公正廉洁意识,注重强化队伍保障,为法院工作科学发展提供组织保证。
五年来,北京全市法院充分发挥审判职能,服务首都发展取得新成效。紧紧抓住执法办案第一要务,共受理各类案件2085691件,审结2077535件,与上一个五年相比分别增长23.7%和23.5%,法官年人均结案数居全国法院首位。强化审判管理,审判质量效率取得新提升。全面落实司法公开,制定落实《关于进一步推进司法公开的意见》,明确了7个方面28条具体措施;创立全国首个庭审直播网,完成庭审直播6000余场;上网公布裁判文书11万余份;6个法院被最高法院确定为司法公开示范法院。坚持改革创新,司法改革取得新进展。通过探索立案诉讼服务改革,加大立案阶段纠纷化解力度,2010年以来在立案前调处各类纠纷15万件,减轻了当事人诉累,2011年全市法院受理案件数量同比下降3.2%,2012年又同比下降1.6%;通过推广分段集约执行工作机制,建立全国首家执行信息查询中心,强化执行管理,2012年实际执行率达78%,比2010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执结案件平均用时缩短了13天;通过成立专门的诉讼服务机构,统一为当事人提供10项诉讼服务,五年共进行诉讼引导115万人次、案件查询65万件次、诉讼材料收转29万次。加强队伍建设,素质能力取得新进步。5年培训审判人员38405人次,开展司法业务技能比赛和岗位练兵,开展法官进社区、进农村等活动,审判人员的法律适用能力、矛盾化解能力、群众工作能力得到提升。夯实基层基础,法院自身建设取得新发展。新设立6个人民法庭,人民法庭规范化建设得到全面推进;新建6个基层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审判力量得到加强。
(郭京霞 赵岩 张农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