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平: “白表”填写的
村民自主样本
每个月25日是彭州市敖平镇平安村村主任段成碧最忙的一天。因为这天是《平安村村公资金如何使用征求意见表》收回统计的日子。这张表,被群众亲切地称为“白表”,“白表”里填写村上应该做哪些事,直接关系到未来“村公”资金如何支配的问题。
村级公共服务有了资金保障
从2009年开始,成都市、彭州市财政配套,保证每年每个村不低于20万元的“村公”专项资金。从2012年开始每村不低于30万元的村公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设施建设,以及对农民的生产技能、生活习惯、文明知识等方面的系统培训。
段成碧告诉记者,她所在的平安村曾经是一个市级贫困村,长期以来村上无力、更无钱开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路烂、沟破、灌溉缺水,村民怨气颇大。正是通过“村公”资金,近年来修沟修路达7300米,还建起了一座村民们梦寐以求的提灌站,彻底解决了该村4个组1000亩农田的灌溉问题。基础设施改善了,村里的农业生产上去了,该村现已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
敖平镇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刘永会告诉记者,4年来敖平镇累计获得“村公”资金1100万元,专门用于文体、教育、医疗卫生、就业和社会保障、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农业生产服务、社会管理等7个大项、60类小项,目前已经实施各类项目近400个,极大地改善了当地基础设施和民生事项。
村民全体参与一户一票问需于民
有了钱,该怎么花,谁说了算?
刘永会说,村级专项资金的使用,必须严格遵循彭州市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民主机制和项目要求,实行专账管理,坚持村级专项资金村民“自主议定、自主使用、自主管理”的原则。
鹤泉村村民陈明均说,开村民代表议事会的时候,经常有村民发言提问,而且是在会上当面随时提,只要有不懂的地方,他们都会问,主持会议的村组长一点也不生气,反而很高兴。“开院坝会,我们都乐意,大家都方便参加。”
据悉,为了让广大村社干部对“村公”资金说得清、道得明,敖平镇建立镇村组三级会议联系制度,定期不定期组织召开镇村社干部会,然后让组长回去给群众讲。组长主持开院坝会,大家都乐意参加,而且这种会议形式很轻松,沟通更容易,效果更明显。会后,将事先制好的“一户一表”(村公资金使用征求意见表)发到群众手中,或送到群众家中。如全家外出打工的,村上通过“农信通”短信服务平台,统一告知“村公”事项,既确保了户户知晓,又能通过“一户一表”和短信回复收集到群众的意愿,了解群众的真实需求,确定“村公”资金的使用重点。
会后一周内,各组“一户一表”必须做到实发实收,决不漏掉一户群众的意愿。村委会根据群众需求组织人员进行梳理汇总,并注明每条意愿的提出人数及姓名。“有时,一些群众的意愿表达得不清楚,我们还会专门组织人员进行回访。”段成碧告诉记者,村民意愿中只写到修沟修路,究竟要修哪条路哪条沟,我们就得回访弄清,核实群众的真正诉求。
汇总表做好后,村上将“村公”项目的类别、具体项目名称、提出人等信息再反馈到每个组,并在各组的公示栏进行5-7天的公示。
“公示期满后,如有群众提出异议,我们将根据情况进行修改。”段成碧说。如群众对汇总表各项内容无异议,村委会议题审查小组将对每项议题进行审查。在议题审查中,严格按照“村公”专项资金的使用标准来确定具体项目。同样,议题审查结果将在每个组进行3-5天的公示,让所有村民及时了解议题审查结果。
议题审查结果公示期满无异议后,村支部书记作为村议事会召集人,召集议事会和监事会全体成员召开议事会,以无记名的方式对议题审查通过的项目进行第二次票决,监事会成员进行全程监督。在会上,主要的议程有两个:一是对已经通过的项目进行第二次表决,二是按“量分排序”法,对项目实施的先后顺序进行表决。表决结果形成决议后,村民议事会成员、监事会成员都要签字按印确认。表决通过的村公建设项目在村委会“村公”专题公示栏内进行公示,公示期为5-7天。公示程序结束后,村委会将按照决议情况逐个实施“村公”建设项目。
刘永会说,由于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村公”资金使用管理模式,干群矛盾少了,群众参与民主管理的热情提高了,基层干部的作风和工作积极性改变了,群众得到了实惠,政府提高了效能和威信,这是一个“双赢”的模式。记者 张洲旭 杜晓鹏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打造便民德阳
·完善矛盾纠纷化解体系构建和谐德阳
·德阳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综述(一)
·四川德阳借助LED屏 构建公共应急宣传系统
·四川德阳:信息化演示拉近与群众距离
·四川德阳经开区率先启动安全社区创建
·四川德阳经开区率先启动安全社区创建
·四川德阳全面推行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
·德阳交通安全形势平稳
·德阳上半年查办职务犯罪30件
·德阳法院多措并举开创未成年人犯罪治理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