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福建平和县人民法院发放131.2万元执行款,这些款项都是近20年来未结案件的执行款。
40个工作日,全案执结156件,这是平和法院的执行速度。去年5月,平和法院党组提出以创建执行指挥中心为载体,在全省率先构建“五大平台”,推动执行机制改革和执行方式方法的转变,综合治理“执行难”:通过财产查控平台,有效解决被执行财产难寻,查到的财产难控的难题;通过短信执行平台,有效减少执行信访,敦促执行债务人自觉履行法律义务;通过协调指挥平台,由分散执行向集中执行、统一执行的转变,提高执行权威和执行效果;通过投诉咨询平台,强化执行的社会监督;通过案件管理平台,有效加强执行案件的管理督促,促进加快执行到位。
长期以来,“八难”一直困扰着法院法官:被执行人难找;被执行人财产难寻;协助义务部门难求;查扣财产难动;特殊主体、特殊标的难碰;法律有缺陷时难办;抗拒执法难究;法院掌握资源少的自身问题难解。仅靠法院一家单打独斗,依靠执行人员撒网式的分散执行,办案周期长、实际执结率低。
平和法院创新这五大平台以来,有效整合了公安、银行等资源,改变法院单打独斗的被动局面,发挥出最大限度的执行力,让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得到及时实现。
该院执行局局长吴一儒说,财产查控平台建立后,负责查找执行债务人财产的执行人员由8人减少到1人。通过网络联动,一个人足不出户即可实施并完成对执行债务人财产查控的任务,平均查询周期由以往的半个月减少至2小时,执行时效性大大增强;以往全年的查询量现在半个月便可轻松完成。在全面掌握被执行人的财产信息的基础上,可以实现对被执行财产的精确执行。
自去年5月执行指挥中心试运行以来,平和法院查询被执行人财产信息13663项,从查询至结果反馈平均时间2个小时,从存款信息获悉到账户冻结结果反馈时间仅需1小时,网络查询房屋产权、户籍、车辆116人次,查封房屋3套,冻结工商股权1人,共执结各类案件510件,节省办案经费10万多元。(记者 赵锦飞 通讯员 林顺才 黄水成 许春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