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污染爆表,PM2.5突破900。近几日京津冀地区的雾霾天气持续,严重影响老百姓日常生活,因呼吸道疾病送医的人数增多。空气污染以看得见的方式,肆意强调它的存在感。据专家预测,雾霾天气将持续到1月15日以后。政府实施强有力的环境治理措施,已经迫在眉睫。
北京市环保局大气处处长于建华告诉记者,当一个或多个区域24小时AQI指数达到500则为极重污染日。在极重污染日,施工工地停止土方施工,冶金、建材、化工行业的污染减排量上升到30%,在京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带头停驶公务用车30%(据1月13日新华社)。
通过媒体的反馈,我们可以得知政府应对空气污染的应急预案并不止于停驶部分公务用车。北京市教委启动了应急预案,要求极重污染区域区县中小学生未来3天停止学生户外锻炼身体;环卫部门启动紧急预案,要求道路清扫车先洒水再扫地,避免清扫作业中的扬尘加重污染;市城管执法局要求各级城管执法部门启动施工降尘、道路遗洒专项检查。政府各个职能部门切实“动”了起来,努力减少污染。
但是,仅仅只有这些行动还不够。正如环境专家所言,这次雾霾锁城的主因在于区域污染与城市污染叠加。因此,化解京城雾霾天不能简单依靠京城自救,还需中国整个中东部地区共救、互救;不能仅仅依靠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行动,还需要全体公民的共同防污减排。
周一到来,人们重新开始忙碌的工作。咒骂雾霾天气,可能是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而接下来,私车照开、空调照开、香烟照抽,人们的生活照旧。其实,我们既是空气污染的受害者,又何尝不是污染环境的“胁从犯”。治理环境,政府有责,然而百姓也不能袖手旁观。在政府执行空气污染紧急预案之时,每一位理性的公民都有责任检视自己的行为,为防治污染作出贡献。
短期看,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的紧急预案有效果,但应进一步完善。各城市的政府相关部门,也应互相借鉴,实施有力的防污减排应急措施。以停驶公车而言,AQI指数达到500即启动紧急预案,那么指数达到900又该停驶多少公车?40%?50%?除公车之外,私车是否也应部分停驶?长远看,我国出台环境基本法的进程需加快,空气污染等环境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全国统筹,通过法律明确政府、企业、公民等不同主体的责任,才能真正防患于未然。
空气比法律还要公平。每个人都同呼吸在这片天空下,无人能得到空气的另眼看待。为了自己和亲人的健康、为了长久生活城市的清洁,自觉减少空气污染,人人有责。今天,让我们从乘公交、地铁上班做起,从少开一小时空调做起,从少抽一支烟做起。(张伯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