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开创政法工作新局面·解读
五个能力补齐干警能力素质短板
刚刚结束的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提出,在新的形势下,政法队伍要着力提升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能力、着力提升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能力、着力提升新媒体时代社会沟通能力、着力提升科技信息化应用能力、着力提升政法队伍拒腐防变能力,不断增强政法工作综合效能。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无论是会内会外,还是网上网下,一个基本的共识已经形成,那就是:“五个能力”直面新形势下政法干警能力素质的“短板”,紧紧抓住提升政法队伍建设的关键环节,是推进平安建设、法治建设、过硬队伍建设的保障。
“群众路线永远是法宝”
“五个能力”中,提升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能力被放在第一位着重强调。会议提出,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公共安全问题、最关切的权益保障问题、最关注的公平正义问题,坚持把传统有效做法与现代科技手段结合起来,把执法司法过程变成联系服务群众、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过程,努力把工作做到老百姓的心坎上。
对此,贵州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崔亚东体会尤其深刻。他说:“瓮安之所以能实现由‘乱’到‘治’的惊人转变,一条基本的经验就是,我们痛定思痛,下定决心提升政法队伍的群众工作能力,干警对群众的感情深了,方式方法新了,工作能力强了,老百姓的心气自然就顺了。”
多位政法委书记认为,“政法机关既是执法司法机关也是群众工作机关、政法干警既是执法司法工作者也是群众工作者”这句话绝不是套话空话,而是一句“实实在在的真话”。无论形势怎么变,群众工作路线这个法宝不能丢,只能加强。
湖北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张昌尔一针见血地说:“能不能做好群众工作,关键取决于对群众有没有真感情。提升队伍群众工作的能力,也要紧紧抓住这个关键点,让干警走到群众中间去,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培养群众感情。”
山东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才利民深有体会地说:“现在有些干部怕见群众、不会做群众工作,遇到问题只会夸夸其谈,这是非常危险的。政法干警就要甘当‘小学生’,走到群众中去,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把工作做到百姓心坎上。”
群众工作能力也要跟进时代发展,在方式方法上要不断创新。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提出,要把“面对面”交流与“键对键”沟通结合起来,“以前靠脚板,现在也要靠鼠标”。张昌尔谈到,在湖北政法机关去年开展的“四联四助”活动中,针对外出务工人员联系难的问题,他们采取了“QQ群访”、“手机短信访”等创新形式,努力把群众工作做到位。
“要守住公平正义的底线”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政法工作的永恒主题。这次全国政法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下大气力解决执法不严、裁判不公和诉讼难、执行难等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努力使每一起案件的办理、每一件事情的处理都成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具体实践,让当事人感受到法律的尊严和公正,让人民群众感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对此,中央党校教授卓泽渊认为,“五个能力”中,提升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能力是根本,起到了统领的作用。政法机关处在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如果执法不严、司法不公,社会就失去了最起码的公平公正。
不少政法委书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提升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能力,是对当前政法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作出的科学判断。当前,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进步,人民群众权利意识的不断增强,对公平正义的追求更加强烈,一些群众有时为争得一分公平甚至比争得几分利益还要重要。在这样的形势下,政法机关如何改进自身工作,使得执法办案的处理满足群众对公平正义的“预期”,将是当前和今后需要解决的一大问题。
安徽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徐立全说:“我们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工作做得好不好,就看群众有没有把我们作为解决问题的最后方式来看待。如果出了问题得不到解决,群众回到行政机关去寻求救济,那就说明我们维护公平正义的能力有欠缺,对法治建设的破坏也非常大。”
多年来,政法机关持续推进司法体制机制改革,花大力气解决群众立案难、执行难、申诉难等问题,推进司法公开,取得了很大成效,老百姓也切身感受到了司法改革带来的变化。
一些政法委书记表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能力,最终的标准要看执法办案的效果。对照“使每一起案件的办理、每一件事情的处理都成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具体实践”这一标准,政法工作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打通这些关键问题的节点,将是今后工作的努力方向。”
“不敢与媒体沟通观念要变一变”
着力提升新媒体时代社会沟通能力,是“五个能力”中的一大亮点。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王锡锌表示,当前,政法领域的个案处理往往具有社会效应。因此,依法办案和回应社会关切这两个通道之间不应该隔绝,需要互动。只有有效沟通、真诚交流,抓住民众的关切和需求,才能营造维护公平正义的合力。
“在新媒体时代下,各种信息更加高速、充分流动,这种情况下政法队伍提升与社会沟通能力,非常必要。”云南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孟苏铁称,糯康案公开审理电视直播给他们“上了生动的一课”。“这么大的案件,庭审要进行全程实况直播。说实话,做这个决定的时候,我们心里也有一些疑虑,但事实证明直播的效果非常好,充分彰显了我国公平正义的司法制度和维护公民权益的坚强决心,群众无不拍手称快。”
“通过这件事,我们体会到,过去那种不敢尝试、不敢说话的陈旧观念需要变一变了。”孟苏铁说。
多位政法委书记结合自身体验,认为与社会沟通的能力仍然是政法干警能力素质的一大“短板”。
崔亚东说:“很多干警不善于与媒体沟通,有三种典型的表现。一种是认为媒体是故意找事,因而存在畏惧、害怕的心理;第二种是怕说错话,被领导责难,说到底还是唯上心理在作怪;第三种就是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缺少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
他介绍,近年来,贵州公安机关逐渐建立舆论沟通引导应急处置机制,做到在突发事件中,应急处置与舆论引导同步进行,取得了明显效果。“现在遇上突发事件,我会邀请媒体记者一同去现场,让他们知晓事情前前后后,及时澄清无端的猜测与谣言。”
实现信息化手段深度应用
全国政法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着力提升科技信息化应用能力,要求推动信息共享共用,增强信息化应用实效,以信息化促进执法规范化,以信息化引领政法工作现代化。
政法委书记们一致认为,在复杂多变的现代社会,科技信息化是加强和改进政法工作的一大“杀手锏”。会议提出提升科技信息化应用能力,非常及时而且必要。
“过去一些执法办案不规范问题,困扰了我们很多年,但这几年通过信息化建设就顺顺当当解决了。”张昌尔说。
近年来,向信息化要警力、要战斗力,已经成为各地政法机关的共识。以公安机关为例,目前,公安三级主干网络全部完成,信息化手段已经在各个业务领域得到应用,成为规范执法办案的有力武器,“上班即开机、工作即上网”成为许多民警的工作常态。
但政法各单位在推进信息化建设方面并不平衡,各地也存在有先有后的问题。因此,应建未建的,要加大力度,迎头赶上;已经建立的,要增强“深度”应用,发挥整体效能。这一思路成为政法委书记的普遍共识。
北京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吉林认为,由于“条条分割”,政法各单位的信息化建设没有实现“互联互通”,直接影响了信息化应用的整体效能。他建议,今后信息化建设应当注重顶层设计,协同推进。
从严治警要常抓不懈
“坚决惩处司法腐败,依法依纪严肃查处‘害群之马’,以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全国政法工作会议提出要着力提升政法队伍拒腐防变能力,再次释放出解决执法不公、司法腐败的坚定决心。
打铁还得自身硬。“从严治警这一手,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队伍廉政建设,抓与不抓,大不一样。”有识之士认为,可以预见,中央对查办政法领域腐败分子、建设高效廉洁队伍的力度将持续加大。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许多政法委书记表示,要继续推进司法体制机制改革,优化职权配置,完善监督制约机制,确保司法权在阳光下运行,让“暗箱操作”没有空间,让司法腐败无处藏身。
孟苏铁说:“近年来,各地在推进执法司法公开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成效也很明显。但实事求是地说,在公开的内容、形式、深度等方面还有大可提高的余地。”
“提升拒腐防变能力,关键的抓手还在于制度建设。”张昌尔表示,当前尤其要注重完善各项制度规定,建立起一整套从源头上预防腐败问题的制度防线。
他同时认为,拒腐防变能力的成效,最终要体现在干警日常的一言一行上。如有些干警不注重个人交际圈子的约束,热衷于与各色人等交往,热衷于饭桌上的觥筹交错,这些都是防腐拒变能力不强的表现。(记者卢杰)
·各地学习贯彻全国政法工作会精神:京 浙 闽 吉 青 黔
·甘肃定西市中院贯彻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
·江苏沛县法院迅速贯彻落实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
·河南襄城县法院四项要求学习贯彻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
·陕西安塞检察院传达学习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
·福建司法厅:传达贯彻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精神
·福建司法厅:传达贯彻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精神
·海南省检察院认真学习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
·公安厅局长谈学习贯彻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
·全面开创政法工作新局面 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保障公平正义
·公安厅局长畅谈学习贯彻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