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8日上午,顺德边检站官兵迎来了第1500万名出入境旅客。简短的仪式,纪念这个边检站伴随着顺德口岸走过的25个春秋。
1987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顺德容奇港开辟了顺德至香港轮船客运航线。来自珠海拱北边防检查站的百余名官兵,放弃特区优厚条件进驻容奇港,成为顺德边检站的一支生力军。
面对陌生的环境、配套设施极不完善的港口以及在建的营区,边防官兵们自己动手架电线、装水管,大搞基本建设。晚上睡觉只能打地铺,可他们没有半句怨言。
建站以来,顺德边检站历届党委审时度势,顺势而为,找准边检部门在港口建设中的定位,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边检服务水平和实施“爱民固边”活动上。
1996年,佛山市顺德区政府抓住客运港发展机遇,斥资1.8亿建成现代化的客运港,使通关环境大为改善。顺德港客运从最初每天2航次发展到现在每天12航次,客流高峰期达每天22航次。2003年,顺德客运港成为珠三角地区首个开通夜航的港口,官兵执勤时间也由原来的朝九晚五改为朝六晚九。2007年,顺德港年客流量突破百万人次大关。2012年12月28日,4条出入境自助通道在顺德港试运行,旅客出入境人均验放时间缩短至10秒以内,使验放速度真正进入“读秒时代”。
20多年前,“提服”(提高服务水平工作)还是个陌生的词语,如今这个词已经深入到每名顺德边检站官兵的心里。伴随着全国边检“提服”工作的深化历程,这个站全体官兵践行着“提服”的深刻内涵,走过了一条“人员专业化、执法规范化、服务精细化、手段信息化”的全面发展之路。2010年,顺德边检站通过公安部边防管理局、出入境管理局的联合考核。2012年,在对过往旅客的问卷调查中,满意度高达99.7%,被顺德区委区政府誉为顺德对外开放的一张精品名片。
20多年来,顺德边检站用专业化、精细化的服务树立品牌,打造名片。这个站在日常验放工作中发现,时有内地旅客在急需出境时,被发现未持有效签注,耽误了行程。对此,边检站针对本地区赴港澳人士,联合顺德区出入境管理部门,推出“一小时加急办理赴港澳签注”服务措施。旅客可凭边检站开具的“通行证加急签注便民条”,到当地公安局出入境部门一小时内办妥加急签注,并可乘最近的一个航班出境。去年有50多名旅客在该举措中受益。
有一次,3名入境签订大额外贸合同的芬兰外商因未持有效签证被拒绝入境。这个站了解情况后,迅速将边检接待室改成商务洽谈室,半小时后,内地公司负责人与3名芬兰外商签订了250万美元的服装采购订单初步协议。这之后,顺德口岸专门设置了“临时商务洽谈室”。
针对出入境老龄人口比例大的情况,这个站还开通了老年人专用通道,制订老年人应急服务举措。针对往来港澳小型船舶小、远、散的特点,这个站试点运行小型船舶监管系统,由系统自动用短信及时通知服务对象,24小时送服务上门。一次,有个台湾商务团在体验了顺德边检官兵的热情服务后,一致表示要为口岸建设出力,决定捐建边检贵宾室。改造后的贵宾室约200平方米,透着古朴、典雅的气息,令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成为两岸同胞友谊的见证,也是台湾同胞对顺德边检站优质服务的肯定。徐旭宇 张武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