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新疆

乌市公安强化基层基础工作提升群众满意度

2013-01-11 09:48:02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法制日报 

    2012年,新疆乌鲁木齐市公安局继2011年荣立集体一等功后,再次荣立集体二等功。

    2009年以来,临危受命的乌市公安局新一届党委提出“新疆一流、全国有位”的目标,广大民警奋战在打击犯罪、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第一线,活跃在社区维护稳定服务群众的第一线,赢得了群众的认可和赞誉。

    严厉打击犯罪提升安全感

    2010年至2012年,乌鲁木齐市刑事发案总量较前三年下降了17.7%,人民群众安全感显著提升。

    2009年乌市公安局总结会上,新疆自治区党委常委、乌鲁木齐市委书记朱海仑为全体民警鼓劲加油:“把稳定的形势保持下去,对乌市今后的长治久安至关重要!”

    乌市各级公安机关严厉打击暴力恐怖犯罪,将一批破坏活动消灭在萌芽状态。在打击刑事犯罪的战场,本着“老百姓最痛恨什么就严厉打击什么犯罪,老百姓反映什么问题最突出就集中整治什么问题”的原则,公安机关持续开展专项打击和集中整治,打黑除恶、打击拐卖儿童妇女犯罪、打击电信诈骗犯罪、“亮剑”行动、“清网行动”、“破案会战”、打击毒品犯罪;在维护民生利益的战场,进行了保卫餐桌安全的“打四黑除四害”专项行动、深入排查整治火灾隐患的“清剿火患”战役。

    派出所民警变社区民警

    乌市新兴街派出所社区民警张高做社区民警5年了,近两年社区警务的变化令他深有感触:以前社区民警要承担派出所的值班、接处警和各类执勤任务,没有充足的时间沉入社区,不但自己累得焦头烂额、满腹委屈,群众还有怨言。

    2011年起,乌市公安局推行警务机制改革,社区民警不再承担派出所的值班、破案任务,一心一意扑在社区开展工作。随后,社区警务室建设纳入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的总体规划,所有社区都有了80平方米以上的社区警务室,公安网直接接入警务室,办公设备一应俱全。

    乌市1299名民警从“派出所民警”变为名副其实的“社区民警”,“下社区”变成了“驻社区”。社区警务室成为民警工作的“落脚点”、掌握社情民意的“信息点”、处理治安问题的“执勤点”、为民排忧解难的“服务点”、化解矛盾纠纷的“调解点”。

    目前,乌鲁木齐已建成社区警务室810个,配备驻区民警1299名,全市警务室覆盖率、民警驻区率达到100%,社区警务已成为基层基础维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便民利民措施密集出台

    乌市市民彭先生至今还保存着乌市“田”字路施工时民警绘制的易堵路段示意图,在拥堵的那些日子,他通过这幅地图选择省时方便的路线出行。

    2012年,“田”字路网改造和煤改气工程给乌市交通带来巨大压力,但市民们通过报纸、网络、广播媒体获取了各类出行宝典和温馨提示,密度之大、内容之充实前所未有。每隔一段时间,乌市公安局都会根据实地调研观察的结果,及时发布不同路段的出行地图,甚至开发了3D视频仿真系统挂在网上,受到市民热捧。

    近3年来,乌市公安局户政、外事部门密集出台便民利民措施,落户、出境变得越来越简单。错时工作制、“绿色通道”、预约服务、窗口岗位备岗制度、简化办事程序、缩短办事时限、“一站式”审批解决了上班族工作时间不方便办理业务的难题;网上公安局、网上服务大厅、社区警务QQ群、公安微博群等遍地开花,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办理相关业务。

    “元芳,近日有人发短信,让我给他账号汇钱,你怎么看?”这是乌市长江路派出所在新浪微博上发布的预警信息,提醒居民谨访上当。微博一公布,就有数百人跟帖“警察现在也很亲切!”当民警入户走访时,还有人开玩笑:“大人,我们一定提高警惕,守住血汗钱!”公安民警用最潮的语言提醒辖区群众加强防范的同时,也展示了警队的风采。

    人性执法理念深植警心

    “严格公正规范,理性平和文明”,是新时期公安机关执法的新内涵。2011年开始,乌市公安局从执法单位功能区改造入手,加快执法场所建设改造。

    以前,民警审讯、看押嫌疑人都在办公室,安全隐患很大,现在,通过硬件建设倒逼软实力的提升,对执法工作实行标准化、系统化、精细化的管理,派出所等执法场所严格划分“办事、办公、办案、生活”区域,一桌一椅都有规矩,从细节上避免执法问题的发生。目前乌市公安局已完成106个执法办案场所的改造,建设水平达新疆一流、全国先进。

    执法过程也深深打上了信息化的烙印,乌市公安局全面推行“执法信息网上录入、执法流程网上管理、执法活动网上监督、执法质量网上考核”的执法办案模式,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强化了对执法办案活动的全程、实时、动态监控。

    网上执法监督平台杜绝了民警办案程序违法的可能性。如今,乌市的民警们已经习惯了被监督下的执法:管理者在自己的办公室只需轻点鼠标,便可调取全局任何一家单位的实时视频——社区民警是否在位、窗口民警是否警容严整、规范上岗、审讯犯罪嫌疑人的过程是否有刑讯逼供、监管场所是否井然有序……伴随着硬件与制度变化的是理念的变化——人性化执法观念已经深入民警意识中。

    乌市市民吴先生上车第一件事就是系安全带,养成这个好习惯是因为他在2011年受到了交警的一次特殊处罚——开车没系安全带,但交警并没有开罚单,而是要求他现场反复练习系安全带,直到熟练。吴先生将此事发到微博上,由衷表示交警的特殊处罚非常有效,众多网友认为这是“最人性化的处罚方式”。(记者潘从武 通讯员王海平)

[责任编辑:季上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