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政法版> 政法博客

姚世根:怀念总理

2013-01-11 09:24:58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检察日报 

    人生在世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许多往事如过眼云烟,遗忘殆尽,而有些事却印象深刻,难以忘却。在我四十余年的工作生涯中,铭记在心、终生难忘的是,周恩来总理的音容笑貌和亲切关怀。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在中央直属机关工作,主要是为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会见外宾时的谈话作记录,因而有许多机会见到周总理。周总理那慈祥的面容、亲切关怀的话语、忙碌的身影,在我心坎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时常浮现在脑海里。在今年1月8日周总理逝世三十七周年纪念之际,写作此文,以表达对总理的深切怀念之情。

    人与人之间应当是一种什么关系?应当如何待人?在这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问题上,周总理的言传身教给了我深刻的教育。1968年2月的一天下午,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外宾。在会见前,总理听取有关部门负责人汇报情况后,环顾周围人群,对翻译和我说:今天参加会见的人少,你们是来工作的,坐在后面听不清楚,还是坐到前面来吧。稍作停顿,总理又微笑着风趣地说:我们平起平坐嘛!我俩几乎异口同声地说:谢谢总理。我深切地感受到总理的亲切关怀,感受到总理谦虚谨慎、平易近人的高尚品质,感激、崇敬之情油然而生。我更深切地体会到,总理所说的“平起平坐”,其实质是一种人生理念的教诲,即教育我们懂得,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关系。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他们分工有不同,岗位有差异,无论是官还是民,是富还是贫,在人格上、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总理这一“平起平坐”的话语,时常在我耳边响起,不时提醒自己,在人际交往中,要注意尊重他人、平等待人。

    周总理每次会见外宾,谈话结束后都要将外宾送到大门口,一一握手告别。1971年8月的一天下午,在人民大会堂,总理送别外宾时,我们几个工作人员跟随在后面,相距十米左右。当总理送别外宾转身往回走时,我不由自主地往侧后倒退了几步,不料将后面的痰盂碰翻了。当时我一阵着急,赶快把痰盂扶起来,大会堂的工作人员也赶来擦拭。总理看到后说:怎么把痰盂搞翻了?我连忙说:我怕挡了总理的路,往后退时不小心把痰盂碰翻了。总理和蔼地说:以后小心些。正当我心中十分自责时,只见总理走了几步又回过头来问:你的裤子搞脏没有?我赶快回答:没有。此时此刻,我目送着总理离去,看着他老人家渐走渐远的身影,不禁热泪盈眶。还有一次,周总理会见并宴请外宾,吃饭时,总理发现我不在场,便对负责接待工作的同志说:工作时人家做记录,吃饭时没有人家的份,快把他叫来!感受总理这样无微不至的关怀,刹那间那种亲切、体贴、崇敬、爱戴的情感在我心头涌现,久久不能平静。

    我每次见到周总理,总是看到在他上衣胸前佩戴着一枚长方形纪念章,上面有毛主席像和毛主席的亲笔题词“为人民服务”五个闪光的字。这枚纪念章,无论春夏秋冬,还是国内国外,总理都佩戴着,直到逝世。这枚纪念章,是周总理鞠躬尽瘁、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光辉写照。周总理日理万机,工作十分繁忙。每次会见外宾刚结束,总理就随即离开,忙于处理其他事务。有时总理同外宾会谈至深夜,人们早已进入梦乡,而总理还要通宵达旦地工作。总理曾经讲过:我们要像蚕一样,将最后的一根丝都吐出来贡献给人民。总理心里装着人民,时刻想着人民,始终为着人民,几十年如一日,呕心沥血、夜以继日地工作。

    1975年1月,周总理在重病中向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前列的宏伟目标。现在,我们可以满怀信心地告慰周总理:党的十八大勾画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作者系最高人民检察院退休干部 姚世根)

[责任编辑:王春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