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评论员
随着党情、世情、国情的深刻变化,政法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执法环境越来越复杂,不断提高政法过硬队伍建设,打造一支忠诚廉洁高效的专业化、职业化、正规化队伍,是做好政法工作的根本保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政法机关和广大政法干警特别要着力提升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能力,在创新群众工作方法上狠下功夫,以适应新时期、新任务的要求。
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提出,要提升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能力,政法机关必须努力在增进同群众的感情上、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上、创新群众工作方法上下功夫,真正树立起政法机关既是执法司法机关也是群众工作机关,政法干警既是执法司法工作者也是群众工作者的意识,不断拉近同人民群众的感情与距离。
对当前的政法工作,人民群众总体上是理解的、满意的、接受的,但在很多时候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种各样的复杂情况和问题。近年来,一些司法判决一再被人们误解,一些政策法规一再被舆论误读,一些执法活动一再引发意想不到的社会争议。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非常复杂,但从根本上来讲,还是政法队伍做群众工作的能力不足,工作方法不适应新形势新情况的要求,缺乏群众基础的表现。
1945年,毛泽东同志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指出,“在一切工作中,命令主义是错误的,因为它超过群众的觉悟程度,违反了群众的自愿原则,害了急性病。我们的同志不要以为自己了解了的东西,广大群众也和自己一样都了解了。群众是否已经了解并且是否愿意行动起来,要到群众中去考察才会知道。如果我们这样做,就可以避免命令主义。在一切工作中,尾巴主义也是错误的,因为它落后于群众的觉悟程度,违反了领导群众前进一步的原则,害了慢性病”。
1957年,邓小平同志在《共产党要接受监督》一文中也谈到,“在群众方面,要扩大各方面的民主……实际上群众参与的事情,即使遇到困难,即使有的搞错了,他们也能忍受,很少埋怨;相反,实行命令主义,搞对了群众也不满意。所以,扩大各方面的民主生活,扩大群众的监督,很重要”。
尽管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但两代领导人的论断对当前政法队伍提升群众工作能力、做好新时期的政法工作仍然具有极强的指导性。其意义就在于,要避免人民群众对政法工作的不信任、不理解、不支持,进而产生误会、误解和误读,就必须深入群众,加强与人民群众的沟通,扩大民主参与范围,克服主观主义、简单主义、形式主义。
新的历史时期,政法队伍提高群众工作能力,必须要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下大力增进同群众的感情,倾全力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真正了解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忧、所念。随着公众法律意识、权利意识的提高,政法工作必须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公共安全问题、最关切的权益保障问题和最关注的公平正义问题入手,化解矛盾、排解纠纷,真正做到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面对信息时代,政法队伍提升群众工作能力,必须要善于把传统理念与现代科技相结合。近年来,政法微博风靡网络,2012年年底,新浪网发布了全国首份政法微博年度报告。报告指出,截至2011年11月底,新浪微博平台中政法微博账号已经达到9514个,月均增长率达28.5%。微博正成为政法机关形象宣传、普法宣传、警民互动、发布资讯、破获案件、紧急救援的重要平台和工具。从面对面到键对键,政法微博的兴起创新了群众工作载体,拉近了政法干警与人民群众的距离,加深了政法队伍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新时期政法工作不仅要解决许多大事难事,而且要尽最大可能赢得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只有充分赢得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政法工作才会有更广阔的空间和更大的作为,才能在建设平安中国和法治中国的征程中顺利前行。
·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代表畅谈“平安中国法治中国”
·法制日报:法必信法必行是建设法治中国之基
·新闻直播间中央政法委:五个能力确保平安中国 法治中国
·“法治中国”是重建当今社会信任之根本
·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代表畅谈“平安中国法治中国”
·深化平安中国和法治中国建设 为人民群众营造幸福的社会环境
·深化平安中国和法治中国建设 为人民群众营造幸福的社会环境
·平安中国,法治中国 让公平照耀人心
·网民发出期盼 建设平安中国,法治中国
·共绘平安中国法治中国新蓝图——解读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亮点
·建设法治中国要向群众普法还要教官员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