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南昌市近日提出了政务微博的运营管理办法,要求发布信息“全面、准确、及时”,突发事件要在两小时内发布消息回应。和这个要求相反的是,各地还有很多政务微博处于“沉睡”状态,迟迟不更新。我国的政务微博数量近两年迅猛发展,表明了政府重视互联网的民意,并积极通过鼓励各单位注册微博来完善公共服务。但是,要充分利用好微博资源,发挥互联网的政府服务功能,远非注册一个账号,加个“V”认证那么简单。只有改变施政理念,改变陈旧的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方能有效适应互联网传播规律,发挥政务微博的沟通职能。
由于微博信息可能在短时间内进行大范围的传播,造成广泛社会影响,微博发布者必须要有很强的信息处理能力和专业知识。正如南昌市的管理办法所提到的,微博发布需要及时,意味着发布者要很快地作出反应。不过,这反应也不能是率性之作。如果不对遣词造句好好斟酌,意思表达不够精确,短短一百四十字的信息很容易让网民产生误解,甚至造成不必要的舆论风波。令人头痛的是,及时性和准确性往往是相冲突的。部分政务微博在事实还没有完全清楚的情况下,过分追求及时性,不仅会引导错误的舆论方向,还有可能因为后来查清的事实和微博发布内容有出入,降低了政务微博的公信力。然而,要解决这个矛盾,仅仅依靠琢磨微博的运营技巧是做不到的。
政务微博通过官方认证之后,即成了该政府部门或官员的代表。它们发布的信息即代表政府的态度,也在塑造政府的形象。政务微博的发布不只是“如何写”的问题,也是“如何决策”的问题。例如,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如果要同时提高微博发布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政府部门就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调查、讨论和决策机制,能够短时间对突发事件进行判断和回应,为微博的发布提供可靠的信息。其次,决策部门和信息发布部门之间的沟通也必须通畅,以便微博编辑能够准确掌握决策结果。此外,微博的及时性,不仅在于回应突发事件,也在于及时回应网友的问题,做一个虚拟的“新闻发言人”。网友的提问纷繁复杂,“发言人”如果事事请教上级,会严重影响工作效率。也就是说,需要有一套制度,能发挥微博编辑的主动性,灵活地处理网友的问题。
因此,打造优秀政务微博,关键还是做好政府部门自身行政能力的改进。一套成熟的决策机制,必须建立在完善严谨的规章制度,以及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上。如果一个部门制度上考虑不周、充满漏洞,或者作风上人浮于事、互相推诿,那么决策时要么调查上出现疏忽,导致信息掌握不准确;要么发布时间缓慢,错过了发布信息的窗口期。这对于政务微博的经营以及引导舆论的工作都是致命伤。另一方面,精简行政手续,减少叠床架屋般的科层架构,缩短微博编辑和决策层之间的距离,也是提高效率的有效途径。此外,政府单位的职能越清晰,对自己的工作定位和使命越明确,为群众服务的项目和步骤越仔细,不但让决策层对突发事件的处理有更明确的指引,也能使微博编辑处理网友意见时,变得更主动、更有效,而这就要求政府部门的职能改革必须做到权责分明、干净利落。
当然,办好政务微博最重要的前提,是官员不把微博看作好看的花架子,作为一项形式主义的任务,或是当作舆论“救火”的工具,而是真心将其当作与网民沟通的重要窗口,时刻从方便群众、服务群众、保护群众利益的角度去经营。
·新浪评出“民生2012政务微博”十大影响力政府微博天津河西检察院微博榜上有名团区委微博获评全市政务微博影响力TOP10
·我运营政务微博
·政务微博在基层 创新社会管理新思路
·“平安中原”又获三项全国大奖稳居中南地区和河南省“十大政务微博”之首
·政务微博“接地气” 140字释放“政”能量
·政务微博:从发布平台到办公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