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社会治安

27载为民情怀,让110更“灵”

2013-01-10 12:02:09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公安报 

    “嗖”地冲出去,再“嗖”地冲回来,1分钟上个厕所,10分钟吃顿午饭,其他时间就“钉”坐在工位上,不停地接电话——这就是许多110指挥中心民警工作情况的真实写照。

    27年前,我国第一个110报警服务台在广州建立,如今全国已基本形成了覆盖大多数地区的110报警服务网络。据统计,2012年110接警总量超过1.43亿起,其中违法犯罪案件1112万余起、治安事件169万余起、公民求助1361万余起。公安机关共出动警力2.1亿余人次,出动车辆船只8539万辆(艘)次,破获各类刑事案件135万起,抓获犯罪嫌疑人97万余人,救助群众486万余人次。

    “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110。”110报警服务台这棵大树已经清晰地生长了27个年轮。光阴似箭,岁月更替,110打击犯罪、维护治安、服务人民的宗旨从未改变。始终如一的“亲民、爱民、为民”,使属于人民的110越变越“灵”。

    用真心:接处警流程步步细化,一言一行皆有章法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110民警就像一面镜子,其工作的规范化程度直接体现着公安机关的工作能力和接处警水平。

    近年来,公安部和各地公安机关一直高度重视110接处警工作的规范化建设。

    1999年,公安部下发《公安部关于加强指挥中心工作的通知》,对规范和促进公安指挥中心及110接处警工作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2003年5月,公安部又在前期《110报警服务工作规范化标准》等系列规范性文件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110接处警工作规则》。这是一份在110报警服务台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规范性文件,它对公安机关110报警服务工作的职能、原则、要求、接处警范围、接处警程序、工作机制等方面都进行了全面、系统、科学的规范,极大地推动了110接处警工作的规范化建设。

    2007年5月,公安部针对部、省、市、县四级公安机关指挥中心各自特点,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下发了部、省、市、县四级工作规范,再次对110接处警工作做了详细而科学的规范。

    以真心换真心。“问、拍、录、记、查”,110接处警执法流程一步步细化,民警一言一行皆有章法,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交口称赞。

    动真情:刷新便民利民举措,积极回应群众新期盼

    牧民的队伍迁移到哪儿,110服务就跟到哪儿。在内蒙古和新疆,富有地域特色的“草原110”和“马背110”已经成为当地群众最熟悉的风景线。这只是“110”海量便民服务举措中的一朵浪花。

    人民群众最需要什么,110就想方设法去满足——正是这种最质朴也最真挚的情意,让一大批110便民利民的服务措施在各地生根开花。

    ——城市越来越大,城里的人也越来越多,不熟悉警情地点,或难以说清自己所在的准确位置怎么办?

    广东省深圳市在全国首创了路灯杆报警定位模式。报警人报警时只需说出身边的路灯杆编号,处警民警即可指挥离报警位置最近的警力前往处警,大大缩短了接处警时间,有效服务了群众。

    天津市公安局在全市范围内主要道路路口陆续建成了3000余面“110街角牌”。指示牌在指示附近单位地点的同时,统一编制标示具备110报警提示和定位功能的5位数字编码,群众在拨打110报警时,只要提供这组数字编码,110接警台就可以迅速定位。

    ——现场情况一两句话说不清楚,怎样才能既快又准地向公安机关说清现场情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公安局推出了3G手机视频报警系统,方便报警群众快速展示现场情况,使110准确了解和捕捉现场的细节,准确判断现场事态发展方向。

    3G报警开通16个月来,哈尔滨市公安局110报警服务台已受理群众视频报警980余次。

    ——不会讲中文,又需要帮助,怎么办?

    近年来,我国许多地方的110报警服务台陆续开通了外语接警服务。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共有4个直辖市和19个省区的162个市、县级公安机关开通了110外语接警服务,涉及英语、日语、法语、德语、俄语等25个语种,实际接警工作中主要采取三方通话和专职外语接警员两种方式。

    110外语接警服务开通以来,受理处置了大量涉及外国留学生、游客、外国在华务工人员的报警求助,有效提高了涉外警情的处置效率,保护了相关人员的人身财产安全。

    ——正在遭人胁迫,无法使用语音报警,怎么办?

    2012年,公安部决定,在全国统一推出技术统一、运行机制规范的12110短信报警服务便民措施,同年10月又制定下发了《12110短信报警接处警工作规则》,短信报警服务工作在各地公安机关全面开展起来。

    目前,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浙江、福建、重庆、宁夏等9省区市公安机关已全面开通12110短信报警服务,其他省份正在抓紧建设中。

    下功夫:依托科技大胆探索,以实战引领机制创新

    近年来,各地公安机关主动适应社会发展新形势、新变化,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新要求,依托现代科技手段,大胆探索新型勤务指挥模式,不断完善110快速反应机制,实战化水平显著提高,创新推出一系列新型工作机制。

    ——新型110接处警工作平台的建设,使各类警情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置。

    福建编制全省统一的110接处警巡区代码,在指挥调度平台上实时显示路面巡逻警力和报警人的位置。一旦接报警情,指挥中心直接指挥就近警力到场处置,达到快速接警、快速派警、快速处置的目标。

    江西公安机关立足基本地理信息,利用GPS卫星定位系统,实现GPS巡逻车辆运行状态在警用地理信息基础平台上实时显示。110在接报突发案事件或出现紧急情况时,直接指挥就近警力赶赴现场予以处置,并利用监控系统和350兆电台直接与现场民警实时联系,随时掌握现场动态,随时提供警力支援和信息服务,使接警和调度同时进行,大大减少了指挥层级。

    ——“点对点”、可视化指挥调度的逐步实现,使得实战指挥体系进一步完善。

    北京市公安局启动指挥平台实施多警种联勤一体化指挥工作机制,在市局指挥大厅设置联勤指挥专席,多个职能部门协同开展工作。截至2012年11月底,勤务指挥部向联勤各成员单位通报情况信息4000余次,发布电台指令8万余次,发布警情通报1700余次,通过快速反应现场抓获犯罪嫌疑人1.6万余人,大大提升了公安机关打击违法犯罪、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

    ——对110新型勤务模式的不断探索,使第一响应时间大大缩短。

    山西省晋中市公安局榆次分局针对辖区特点,以村民110快反应急分队的形式,延伸警力触角,压缩“无警空间”,增强接处警效果,得到了群众的好评,收到了良好的法治和社会效果。

    江西省井冈山市公安局建设 “民警人人都是110,群众个个都是治安员”的新型警务模式,将过去由局110指挥中心统一转警处警的垂直直线式警务模式革新为以责任区民警为主体的每个民警直接接、处、转警为主的辐射式模式,实现警务模式最大扁平化,有效提升了公众安全感和群众满意度。

    创新是动力,创新是源泉。面对社会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公安机关俯下身子,用心思索,在探索创新上下了一番真功夫。如今的110,已经成为公安机关受理报警求助的第一平台,打击犯罪、救助群众的第一响应,是公安机关全天候面向社会的窗口,代表着中国警察的整体形象。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公安边防“海上110”亲民为民爱民工作纪实
·公安边防110接处警极具特色
·110越变越灵成报警求助第一平台
·公安部:2012年110每秒接警约5次
·110——27年风雨兼程报警求助第一平台
·110主题宣传日 亲民爱民为民 “110”在您身边

·110主题宣传日 亲民爱民为民 “110”在您身边
·吉林长白:咱老百姓的“正能量110”
·今天是全国“110宣传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