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实名制,工业和信息化部3年前曾要求新入网客户必须实名登记。现在落实得如何呢?
“老板,有手机号吗?”“有!”昨天在中国人民大学东门附近,记者很容易就在几家报刊亭内找到了手机电话号卡。报刊亭老板从窗口里递出一张贴在纸板上的“选号单”。左边是移动号,右边是联通号,手写的20多个号码上有几个号已被划掉。记者看到,移动号卡分为35元、60元、70元三档。“60和70的是精品号,没有4,卖得可好了,就剩这几个了。”老板热情地推销着高价号。当记者询问老板是否需要身份证时,老板痛快地说:“都不要,都不要。”
随后,记者拨通了三家运营商的服务电话,工作人员无一例外都建议记者到营业厅办理实名制登记。当记者询问能不能在报刊亭购买号卡时,工作人员提醒说尽量不要在报刊亭、小代售点等地购买号卡,因为这些地方销售的可能是其他单位注册的号卡,用户如要办理套餐等业务时可能无法办理。
2010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出台手机实名制的政策,规定自2010年9月1日起,新入网客户必须实名登记。从当年9月1日开始,本市报刊亭曾有一段时间暂缓销售手机卡,在营业厅、连锁卖场以及其他社会渠道,消费者购买手机号卡或者办理业务都必须持有效证件。没想到近3年过去了,社会代理点销售手机号卡的情况又活跃起来。
此次,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的出台,明确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为用户办理网站接入服务,办理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等入网手续,或者为用户提供信息发布服务,应当在与用户签订协议或者确认提供服务时,要求用户提供真实身份信息。”这一规定,又为推行手机实名制赋予法规支持。而本市拟出台移动电话信息服务的相关管理规定,也将推动手机实名制落到实处。
对于社会代理点销售手机号卡的情况,昨天,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表示,本市对除运营商营业厅以外的社会销售代理渠道正在逐步管理中,并正在修订移动电话入网的合同文本。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李元起表示,《决定》的出台使手机实名制有了上位法的支撑。推行手机实名制,出台相关管理细则,将在很大程度上约束、规范各类社会代理点的销售行为。
落实手机实名,运营商是重要一环
毛颖颖
使着越来越高端的手机、上着越来越方便的网络,却见天接到诈骗电话、垃圾短信,还奈他不何,只能生会子闷气,这是让许多手机用户十分恼火的问题。如果说加强手机用户真实身份登记是打源头铲除此类违法犯罪的重要一招的话,那这招的最终效果怎么样,各大移动运营商的态度就尤为关键了。
道理很简单。无论相关部门制定出多么周密、具体可行的规定,手机入网总要通过运营商的窗口才能实现。这个窗口里如果能严格按照规定,非真实身份不予办理,手机实名就能做实。如果这个窗口里算计的是客户流失、成本增加,唯独不考虑社会责任,甚至搞里外各一手——在自家营业厅里要求登记,对大门外头多如牛毛的代销商们“存话费送号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手机实名制就会被架到半空中,形同虚设。
搞好手机实名,让大家的信息生活更安全一点、舒心一点,需要加大依法管理力度,更需要运营商自觉担负起守土之责。应当看到,一方面鼓励用户不断加载手机银行、手机炒股、移动交友等五花八门、“涉密”程度很高的功能,从中赚得盆满钵满,另一方面又任由海量“查无此人”的主儿在手机网络中长期游荡,想做什么做什么,做了还不好找着人,这是对诚信用户的不公,更是对社会责任的推脱。既然一直说要往高端里走,那遇事就不能一退六二五,就应该主动做些什么,让用户们时不时被诈骗电话、垃圾短信恶心一把甚至坑骗一把的情况结束。
搞好手机实名,要严管“增量”,还得补上“存量”,要核实既有信息,还要想方设法保护个人隐私、谨防泄露,这的确是庞大的工程,也需要付出相当的成本,但从长远看,吃这点小“亏”是值得的,也只有老老实实做好最基础的工作,才能赚到利润,也赚到用户的信赖。
·交运部:公路水运工程实行农民工实名制管理
·6部委将拟推行农民工工资实名制
·江西贵溪提高旅馆业实名制登记率
·上海南昌铁路局进京进藏进疆列车实行实名制
·铁道部要求全面加大"三品"查堵和实名制查验力度
·5月10日起实名制火车票丢失后可挂失补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