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调查研究、议事直面矛盾、精简会议会风……继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之后,省委常委会也通过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十项规定”。连日来,省委领导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将新政之风吹向陇原大地,把融融暖意带进群众心里。
文山会海要“瘦身”,迎来送往要“减肥”……“十项规定”,条条简便可行,句句切中时弊。近年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不良风气在各地有扩散趋势,很多“假大空套”做派,不仅虚掷公共资源,而且迟滞行政效率,因此饱受社会诟病。省委“十项规定”的“亮剑出鞘”,可谓切中要害、贴近民意。这是对全省人民的郑重承诺,更是对“实干兴邦”的深刻实践。这一自我完善、自我革新的重大举措,充分体现出省委班子求真务实、转变作风的无比魄力和坚强决心。
“其身正,不令而行”。改进作风,需要有自上而下的强力推动。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上级干部作风如何,对党风、政风乃至整个社会风气都具有重要影响。“十项规定”明确提出,“从省委常委做起,率先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带头真抓实干、求真务实,保证党的十八大精神的贯彻落实,推进我省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这一要求,以省委领导对自己的严格约束,以“打铁还需自身硬”的坚定立场,为全省党员干部树立起作风建设的醒目“坐标”。它所引发的传导和示范效应,无疑会产生一级带动一级的强大推力,从而使“十项规定”更具主导力、执行力和持久力,并由此助推我省干部作风建设取得实质性飞跃。
作风反映理念,作风连着民心。“十项规定”的核心,就是要以优良的作风,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实践证明,只有放低身段、拉近距离,才能充分了解群众的需求,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真正得到群众的拥护;只有求真务实、贴近民意,才能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避免急于求成的行为,干出经得起人民检验的好事实事。全省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自觉把“十项规定”作为一项自重的准则、一面自省的镜子、一把自警的标尺、一个自励的目标,从现在做起、从细节做起,加强调查研究、克服形式主义、改进会风文风、厉行勤俭节约,把作风建设真正落到实处。
“十项规定”彰显了省委带头转变作风的崭新气象,为全省作风建设吹响了政治号角。我们要以此为动力,不图虚名、不使虚劲、不用虚功,用心谋事、用心干事、用心成事,与群众“亲”、让群众“服”、让群众“信”,以优良的作风凝聚民心、加快发展,为富民兴陇大业夯实坚固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