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来,江苏省人大宣传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常委会中心工作,以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主要内容,突出科学民主立法、法律监督、工作监督等常委会重大活动及代表工作,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人大新闻宣传工作的方法和途径,人大宣传工作水平不断提升,为推进江苏省民主法制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舆论支持。
加强策划,会议宣传有突破
集中力量,努力做好省和全国人代会江苏团的宣传。每年省人代会召开前,都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会议议程,介绍会议重点,提出报道要求。会议期间,协调省主要新闻单位派出精干力量组成宣传组,在宣传会议盛况的同时,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介的主要版面、时段,采取直播、视频等形式突出报道代表们审议各项报告的发言,以及会议期间代表们提出的议案、意见和建议。全国人代会期间,积极组织省级新闻单位和中央新闻媒体驻江苏记者站记者赴京采访,筹划安排中央和境外媒体对江苏代表团、江苏代表的采访。努力为境内外媒体采访提供服务,每年都要接待上百家媒体。通过记者的深入采访,全方位、多层次、广视角地报道了江苏代表团及代表的审议情况,较好地反映了江苏代表的风采,充分展示了江苏作为一个经济大省的良好风貌。认真组织代表团对境内外媒体开放日活动。事先在大会新闻网上发布信息,并通过发送手机短信等多种途径和方式,向新闻单位和记者告知审议专题和相关信息。据统计,每年开放日当天都有几十家境内外媒体的百余名记者到场听会采访。
超前谋划,不断加大对常委会依法履职情况的宣传力度。对于每次常委会会议的报道,在重视程序性报道的同时不断加大实质性报道力度。会议前,主动谋划报道重点,引导记者在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上捕捉和挖掘新闻素材,使每次会议在报道内容上有重点、形式上有特色、深度上有突破。特别是在立法工作的宣传报道上,立足于把法规的制定过程作为征集民意、汇聚民智的过程,组织媒体对法规制定过程进行全方位的报道。2008年的《江苏立法拒绝“范跑跑”》、2009年的《八个部门齐管“一根草”》、2010年的《省人大立法听证会,来了小学生》、2012年的《多举措并举破解“入园难”》等报道,从不角度报道了常委会依法履职的情况,为社会各个方面了解常委会会议情况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把握舆论导向,提高监督工作实效
针对省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政府有关工作报告、开展的执法检查基本上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这一特征,从服务媒体的角度,提前做好宣传策划,明确宣传重点,把正面宣传和热点引导结合起来,把形势政策宣传、成绩宣传作为回应热点凝聚共识的重要手段。2010年为应对金融危机,我省投入扩内需保增长的省级财政资金375亿元左右,省人大常委会对扩需资金使用情况开展了专项检查,省内主要媒体进行了全程报道,在舆论上对促进资金规范高效使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011年上半年,组织媒体全面报道了常委会开展的物价形势调研,并报道了常委会听取和审议省政府有关情况的报告,促使政府拿出具体措施稳定物价,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谐。五年来,常委会开展了对大气污染防治、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小企业促进条例、农民合作社条例、残疾人保障法、劳动法等法律法规贯彻实施情况的检查。每次都组织媒体随执法检查组一起进村入户,到田间地头,深入厂矿企业,了解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大力宣传法律法规贯彻实施中好的做法,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曝光,为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突出重点,重要活动报道有亮点
2009年是地方人大常委会设立30周年,为更好地宣传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的重大意义,宣传我省各级人大常委会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集中时段在省主要平面媒体开设专栏,刊登有关宣传、纪念性文章;组织制作了四档电视专题报道,在江苏卫视重要时段播出;在江苏美术馆组织了“光辉的历程——纪念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三十周年”书画摄影展,编印了书画摄影作品集,全方位回顾了我省人大常委会设立30年来各方面取得的成就。同时,在《大公报》组织策划了一期专版,集中反映我省在立法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在境内外产生了很好的影响。
2011年在省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上,省人大常委会就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情况进行专题询问。为做好专题询问的新闻报道,我们认真制定详细的报道方案,组织媒体进行专题报道。在向社会传递省人大常委会关注民生、依法履行职责的同时,充分展示了省政府在保障性住房建设方面所做的大量工作和成效,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在2011年10月份至2012年上半年开展的全省市县乡三级人大换届选举中,认真拟定宣传方案,组织省内主要媒体赴有关市县在选民登记、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及选举投票各个环节进行了充分报道,展示了全省人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政治热情。
关注代表工作,宣传代表有特色
充分报道代表履职活动,对于营造全社会更加尊重代表权利,支持代表履行职务,充分调动代表参政议政的积极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重点报道重点建议办理情况。五年来,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每年都从代表提出的建议中选取10件作为重点督办建议,由省人大常委会负责同志牵头督办。在做好代表建议办理报道的同时,对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确立的重点建议办理情况进行重点报道。省人大常委会连续五年对宿迁市泗洪县西南岗地区实行整体帮扶的建议进行跟踪督办,我们每次都组织新闻媒体对西南岗脱贫攻坚的情况进行详细报道,西南岗脱贫攻坚工作引起了省委省政府领导和社会各方面的重视,有力地推动了这一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充分报道“一个载体、两项制度”,推动基层代表工作创新。“一个载体、两项制度”( 人大代表之家、开展代表接待选民日和县乡人大代表向选民述职活动)建设是我省加强和改进基层人大代表工作的创新举措。为了推动这项工作的开展,2008年底,着重报道了全省基层人大代表工作座谈会,充分肯定“一个载体、两项制度”建设取得的成效,着力从舆论上推动基层人大代表工作制度建设。同时,组织媒体深入全省各地,对基层“一个载体、两项制度”作全面报道。其中《一年后的追问:去年的承诺兑现了吗》、《“去年画圈画对了”》等一批反映基层代表向选民述职的稿件,真实反映了基层“一个载体、两项制度”建设后生动的民主实践。
——加强主任接待代表日活动的宣传报道。省人大常委会领导每年都要安排一天时间深入基层与省人大代表就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座谈交流,了解民情社意,帮助解决问题。五年来,常委会领导走遍了全省各地,与所有基层的省人大代表都进行过面对面的交流。每次我们都组织媒体现场报道常委会领导与基层省人大代表零距离面对面交流,倾听代表意见建议,现场办理代表建议的过程。通过深入宣传,进一步加强了常委会与代表的联系,推进了代表工作,为促进人大机关作风建设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沈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