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特殊人群

你为什么流浪?——记一次揪心的护送

2013-01-08 19:26:49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新华社 

    早晨7点多,王勇峰就出了家门,朝兰州市救助站赶去。天还未亮,气温低至零下10多摄氏度。他顾不上严寒,惦记着当天的护送任务。

    作为兰州救助站流浪未成年人保护中心主任,10多年来,王勇峰每天的工作是或往返街头与救助站之间,或往返于各救助站之间,救助护送流浪未成年人。

    今天的护送任务不同寻常:一个14岁的少年反复流浪,无法从他嘴里问出有价值的信息。王勇峰决定,亲自将这名叫刘建的孩子护送回家一探究竟,而不是把他移交所在市区的救助站。

    8点30分,救助车准时出发,驶向位于兰州以东180多公里的定西市通渭县。

    车子进入高速路不久,天空就飘起了雪花。“希望雪下得别太大,能把孩子安全送回家。”中心副主任杨天祥说。

    车外依旧寒冷,王勇峰的心情十分复杂。他试着和刘建沟通,打探他的想法。“回去了,要好好上学。你还小,不上学也做不了什么,对不对?跑出来,连你最喜欢打的篮球也打不了。”刘建仍沉默不语。

    汽车行驶3个多小时后于中午12时到达通渭县民政局救助站。办理完移交手续后,在当地民政局同志的陪同下,车子又驶向位于山沟里的村落,还要走50多公里才能到达刘建家。

    离目的地越来越近,王勇峰开始和工作人员商量着见到刘建父母时最佳的沟通方式。“一定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王勇峰说。

    看似平整的公路,走起来却坑坑洼洼,车里的人就像坐在弹簧上一样被弹上弹下。走过一个岔路口,进入蜿蜒崎岖的盘山土路,时常会遇到急转弯。

    “甘肃很多地方山大沟深,有些路比这路还难走,尤其是碰到雨雪天,护送任务就更艰难。”王勇峰说。

    2小时后,汽车抵达苟堡村。下了车,刘建撒腿就跑,直奔家里,救助站工作人员和记者紧随其后。他推开家门,跑向一间小土房,和衣倒在铺了一张草席的炕头上。刘建的奶奶看见10多天不见的孙子平安回来放声痛哭。

    一间10来平方米的土房,一把椅子,几件破旧衣服凌乱地堆在炕上,瘫痪在床的爷爷吃喝拉撒也在炕上。隆冬时节,全家仅靠一个用草叶生火的炕头取暖。这就是刘建生活的地方。

    王勇峰要和刘建的父母好好谈谈。但当苟堡村村干部介绍了刘建的家庭情况后,他的心凉了一截。

    原来,刘建和71岁的奶奶、80岁的爷爷及一个患有精神病的大伯生活在一起。因为好赌,他的父亲早已忘记赡养和抚养的责任,继母对孩子也没有照顾,全家重担都压在刘建的奶奶身上。

    刘建父亲不知又混迹于哪个赌场,无法联系,继母关掉手机不露面。王勇峰心存“侥幸”,想再等等。但近3个小时过去,刘建父母仍无音信。

    王勇峰等只好安慰了刘建的奶奶,拜托当地村干部和邻居多关照刘建,希望他们联系孩子去寄宿学校读书。内心里,他和同事对孩子的未来充满了担忧。

    下午6时,天已近黑,工作人员驾车返回兰州。深夜10点多,车抵兰州。下车时,王勇峰的双腿因久坐已经麻木,跺跺脚,一句话也不说,又走向救助站。(记者 张文静)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河北省民政厅:确保城市街面基本无流浪儿童
·贵阳南明区发现流浪儿童可拨打110
·贵阳:流浪儿童救助站里过“暖冬”
·安徽加强救助流浪儿童 开展"返回校园"活动
·广州:为流浪儿童每人准备两套以上冬棉袄
·全社会编织回家安全网 流浪儿童更需要心的“回归”

·全社会编织回家安全网 流浪儿童更需要心的“回归”
·流浪儿童更需要心的“回归”
·冬季“应急性救助”救助流浪儿童
·“宝贝”回家有多难?——流浪儿童问题现状调查
·陕西省流浪儿童救助保护日益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