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遵义市中心城区府后山社区的阅览室里,笔者见到了遵义市中心城区81岁的居民孙必勤。
2012年10月23日重阳节当天中午,百余位老人在社区“居家养老”食堂里吃了一顿热腾腾、香喷喷的长寿面,老人们个个喜逐颜开,边吃边聊,热闹非凡,屋子里洋溢着祥和的气氛。
“虽说只是一碗普通的面,但是里面包含着尊重和温暖。”孙老激动地说,逢年过节,社区都会为老人们送去关怀,但凡大事儿小事儿,自己也会“麻烦”他们,比子女还要亲。
上个月,孙老因腰椎间盘突出又发病,在床上躺了三天动弹不得,子女又不在身边,此时此刻,孙老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拨通社区书记明春筑的电话。
没隔10分钟,明书记和社区医院的医生就赶到了家里,查看孙老的病情。在他们的帮助下,经过一个月的治疗,孙老的病情得到缓解。
现在,孙老又成了社区里的常客,中午会在社区食堂花6元钱吃顿爱心便餐。下午,会约上三五好友一同去书画室下象棋,写毛笔字,“笔墨纸砚都是社区提供的,写得好的还会挂出来展览。”
让孙老最开心的事儿就是给孩子们讲法律知识课,从法院退休之后,社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工作人员邀请孙老给社区里的孩子们做法律讲座,孩子们听得入迷,让孙老也感受到退休生活的充实感和快乐感。
“物质上知足,精神上满足,这就是幸福的。”孙老笑着说,“四民社区”好!出门就能看病,看书、娱乐很方便,买米买油打个电话社区志愿者就能服务到家,各方面都很周到,还图什么呢?
在明春筑书记眼里,让老人们能够就地养老、居家养老、安享晚年是最重要的事。整个社区有900多名老年人,社区特地设置了康复室、健康志愿者服务队、家政志愿者服务队等,为老年人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让老人感到关怀的温暖,也使得社区尊老、敬老、爱老的精神成为新风尚。
位于成都路社区的海鸿小区,是当地闻名的平安小区。在这里,活跃着一支由7个人组成的业主委员会,其中5名超过了70岁。多年来,不管老少,小区都是和谐一片,案件发生率为零,无一起纠纷,被居民们称作幸福指数最高的小区。
前几日,小区提前过了一个团圆年,136户近500个居民齐聚一堂,在小区的院子里共享了一顿“年夜饭”。72岁的业主委员会主任林泽君说,考虑到平日里大伙因工作忙碌很少见面,吃“团圆饭”拉近邻里距离的想法油然而生。这顿饭吃下来,很多人都成了朋友。
在海鸿小区,笔者还见到了一支由60个孩子组成的儿童团。为了配合市里开展的“双创一巩固”整治活动,孩子们专门管理小区的不文明行为,通过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小区变得越来越好。“小区是我家,我们都爱它”,也成为孩子们每天津津乐道的口头禅。
作为小区的“管家”,林泽君每天都会在小区里巡视,居民们有事也爱找她。她说,和谐是靠大家共同创造的,大家多理解一点、多关心一点,幸福感就能由心而生。
相关链接:
2012年,遵义市委、市政府在认真总结“四民社区”创建活动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了“四民社区”创建内涵,确定了在新形势下开展“四民社区”创建活动的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
通过“四民社区”创建活动,逐步建立健全了社区服务网络和工作平台,真正使社区居民做到了“平安工程”建设为保障,创“安民”社区,让居民群众放心;以服务网络建设为重点,创“便民”社区,让居民群众省心;以精神文明建设为动力,创“乐民”社区,让居民群众开心;以提高群众幸福感为根本,创“康民”社区,让居民群众舒心。
截至目前,全市平安县、区(市)保持率为100%;同时,创建平安家庭近165万户,创建率达到88.2%;为构建和谐社区创造了稳定的基础和保障条件。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现有街道社区服务中心17个,服务网络覆盖了全市所有社区。
为了广大居民的身体健康有基本的医疗保障,全市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463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定期组织开展义诊等活动,为社区60岁以上老人建立健康档案,实现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覆盖,并建立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采访手记:
社区作为城市的细胞,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发展。现在的“四民社区”,各项硬件设施配备齐全,各种服务功能不断完善,通过文化活动的开展,更重视居民精神层面上的提升。只有在软硬件双管齐下的情况下,才能让社区居民最大限度地体会到居有所乐,居有所享,居有所便,居有所安。安居,才能乐业,只有增强了社区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才能让一个城市更加宜居,更加和谐。(作者: 龚世丹)
·贵州遵义新蒲加强烟花爆竹安全检查
·贵州遵义整治一次记12分违法行为
·遵义“评估全覆盖”实现“风险全化解”
·贵州遵义:管理创新全方位 "战区模式"常态化
·贵州遵义:加强创新社会管理带来小康生活
·贵州遵义消防“问诊”1637家单位消防设施
·贵州遵义消防“问诊”1637家单位消防设施
·贵州遵义青少年法制教育巡回演讲启动
·贵州遵义:利用红色资源引领队伍建设
·遵义建“四民社区”争创和谐社区示范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