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夯实城乡火灾防控基础,山东省莱芜市消防支队从强化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组织和工作机制建设入手,向基层加力,着力构建责任明晰、机制健全、运行高效的“全覆盖、无盲区”消防管理网络,全面推进消防工作社会化进程,确保了全市火灾形势持续稳定。
解决源头性基础性问题
网格管理延伸至楼栋,成立群众性自治组织开展日常防范
乡镇、街道消防管理缺位、亡人火灾多发,一直是消防工作的“软肋”。莱芜支队从解决源头性、基础性问题入手,以乡镇、街道为“大网格”,成立由主管领导负责,安监办、综治办、工商所和公安派出所等部门负责人参加的防火安全委员会,解决基层消防工作无人抓、无人管的问题;以社区和村庄为“中网格”,细化村民委员会和社区居委会消防管理职责,责任落实到人,解决经常性管理不到位的问题;以单位、场所、居(村)民楼院为“小网格”,成立群众性自治组织,解决日常防范措施不落实的问题。
与此同时,市政府还将消防 “网格化”管理工作纳入政府综合目标和平安建设考核工作中,对工作推进不力的乡镇、街道办列为重点管理对象;对发生较大以上火灾的,实行年终评先一票否决,并从严追究乡镇、街道办有关领导的责任。
全面实行管理新模式
“四抓三防两落实”,确保面、片、线、点处处盯防不放松
在实行“网格化”管理模式中,莱芜支队落实“四抓”凝聚合力:乡镇、街道办抓“面”,每月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消防工作重要问题;社区、村庄抓“片”,落实经常性消防宣传和防火检查;行业、系统抓“线”,安监、工商等部门积极督促本行业、系统相关单位强化管理、落实制度;派出所、保安抓“点”,着力查处火灾隐患和消防违法行为。
“三防”固本强基。该支队以人防为根本,将消防工作纳入治安巡防重要内容,大力发展壮大乡镇专兼职消防队;以物防为基础,协调社区按要求完善消防设施,配备灭火器材,协调行政村设置消防取水设施;以技防为保障,依托城市道路、居民小区和社会单位等视频监控系统,搭建消防动态监控平台。此外,借助农村、社区“大喇叭”等设施搭建火警联动平台,确保一户出现火情,多户联合处置。
此外,莱芜支队还在全市社会单位广泛开展以“懂本单位火灾危险性,会报火警、会扑救初起火灾、会火场逃生自救”为主要内容的“一懂三会”建设。
在“九小场所”积极推行消防安全标牌管理,标示场所火灾危险性、明示消防管理人员、提示消防注意事项、警示业主和消费人员,确保了责任义务的“两落实”。
不断完善运行管理机制
乡镇村庄每周开展检查,成为清查整治重要力量
在莱芜,乡镇(街道办)每月、村庄(社区)每周都要组织开展消防安全检查。对存在火灾隐患的单位,下发书面通知督促整改,逾期不改的移交公安派出所或消防大队依法查处。在落实经常性检查的同时,各乡镇、街道、社区积极参与消防安全集中行动,成为大清查、大整治行动中一支重要的力量。
为了建立完善常态宣传机制,全市各级消防部门将消防宣传触角向基层延伸。消防人员在每个村庄、社区设置宣传橱窗和标牌,全市共设置宣传橱窗500余个、标语标牌3000余个,对居民群众进行针对性宣传教育。与此同时,各地有效整合保安、巡防、乡镇专兼职消防队和志愿消防队等力量,制订完善火灾联合处置预案,定期开展演练,切实提升了协同作战能力。(王全军 李文俊)
·山东莱芜文化体制改革多方受惠
·山东莱芜钢城:创新工作机制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
·山东莱芜“轮训轮值”实现战训合一
·山东莱芜“轮训轮值”实现战训合一
·山东莱芜实施群众学法“十百千万工程”
·山东莱芜莱城“四零”工作法提升服务水平
·山东莱芜莱城“四零”工作法提升服务水平
·山东莱芜:创新方法做实民生警务
·山东莱芜九小场所火灾起数降近半
·公安部领导要求推广莱芜市消防安全“户籍化”经验
·山东莱芜培训两千名小消防志愿者
·山东莱芜交警创新管理打造特色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