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支撑发展,创新引领未来。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明确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随着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全面实施,如何发挥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职能和作用,以此推动科技进步、经济转型与社会发展,已经成为各级人民法院面临的新课题、新挑战。
南山区聚集了深圳市77%的国家和省市重点实验室、60%的企业技术中心以及41%的国家级高新企业,成功培育了华为、中兴通讯、腾讯、海普瑞、迈瑞等一大批新兴高技术领军企业,仅上市公司已突破100家,堪称中国上市公司聚集第一区。作为伫立在这一科技高地的南山法院,紧跟南山发展步伐,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引擎”作用,有效地促进了“南山智造”稳步向前。
实施“三审合一” 重拳打击犯罪
“南山法院惩治犯罪公正、坚定的立场,给了我们极大鼓舞,也增强了所有高新企业对南山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的信心。”日前,深圳某高新企业给南山法院的一封致谢函,饱含深情的赞许。
随着高新企业的蓬勃发展,南山区的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逐年上升,犯罪类型也越来越多样化。南山法院受理的知识产权案件也明显增多,2007年收结知识产权案件仅95宗,到2011年已攀升至1142宗,呈爆发式增长。此种情形已经成为严重阻碍知识经济发展的一股暗流。
为使侵权者无处遁形,南山法院果断亮出打击“利剑”——“三审合一”审判机制。南山法院早早开启了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步伐,2004年成为广东法院系统首批审理知识产权案件的3个基层法院之一,2005年6月正式成立深圳市第一个基层法院知识产权庭,2006年3月获得广东高院批准率先试行知识产权民事、刑事、行政案件“三审合一”新机制,成为全省推行知识产权审判改革试点工作的排头兵。2010年9月,深圳中院在总结南山法院“三审合一”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全面调研、充分论证,在全市法院系统统一启动知识产权“三审合一”改革,南山经验得到全面推广。
此外,结合“三打两建”工作,南山法院还综合运用各种刑事制裁措施,选择示范性侵犯知识产权案件,开展“快速打击知识产权犯罪审判月”、“提升城区创新优质审判月”活动,广泛邀请社会各界人士旁听庭审,该院官方微博及网站同步直播,突出知识产权保护的审判惩治功能和警示预防效应。
2012年,南山法院审结各类知识产权案件1444宗,一批案件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其中“丁某等19名被告人犯假冒注册商标罪等数罪案”先后被评为“2011年度深圳市法院十佳案例”、“深圳市十大知识产权事件”、“全省十大知识产权案例”,为高新技术企业健康快速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制氛围。
提升创新力 勇当保护神
鼓励创新,司法保障不可或缺。为更好地服务和推动企业自主创新,南山法院积极能动司法,主动拓展司法服务范围,结合自身丰富的司法审判实践经验,制定并推行了《南山法院推行能动司法提升城区创新力计划》。
知识产权是自主创新的核心环节,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对于深圳市的高新技术企业来说,尤为重要。但现状是,大多数企业对于知识产权的理解还处于萌芽状态,很多企业在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方面几乎是一片空白。《南山法院推行能动司法提升城区创新力计划》谋划了一套能动司法、提升城区创新力计划,一经推出,便受到高新企业的追捧与热议。
根据计划要求,南山法院采取了多项举措: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企业当前亟待解决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问题进行了解和掌握,并在此基础上拟订相应工作方案;与腾讯、创维、好易通等相关企业座谈,定期到以上公司进行专项调研;组织举办商业秘密司法保护研讨会等多项专业研讨会,在理论层面探讨知识产权保护;开展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讲座,为广大人民群众普及知识产权知识,增强司法保护意识;送法到高新技术企业,向企业代表赠送相关书籍等。同时,设立了“提升城区创新力法律服务热线电话”,为中小企业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和帮助;成立“提升城区创新力法律服务讲师团”,深入高新企业、基层社区巡回宣讲;定期召开“提升城区创新力法律保护座谈会”、举办“自主创新法律保护高峰论坛”,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等。
此外,为减少知识产权犯罪、促进自主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机制保障,建立“知识产权犯罪防范机制”,结合所办案件深入分析高新技术企业的发案特点和规律,开展个案防范和行业防范,对于重点案件,在案发单位开现场会,对于重点行业,整理形成防范建议,引导高新技术企业建立和完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和管理制度,从源头上保护自主创新。
目前知识产权纠纷中出现的新型疑难复杂案件越来越多,相关的技术和法律问题日趋复杂,涉及的经济利益也愈加重大,有的案件直接关系企业的生死存亡和行业的兴衰成败。南山法院这支勇于创新、敢想敢干的专业化审判队伍,将继续贯彻司法为民的根本思想,服务社会管理创新,大大提升城区创新力,推动南山成为“创新的摇篮、创造的基地、创业的乐园”。
“互联网纠纷调解中心”有效运转
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南山法院不仅谋划措施加大打击力度,还积极探索知识产权纠纷调解新机制。针对辖区互联网企业发展迅速、互联网相关纠纷日渐增多的情况,积极拓展工作思路,建立并完善了以诉讼调解为主导、行业调解为支撑、司法审判为保障的互联网民事纠纷多元纠纷解决机制,设立全国首家“互联网民事纠纷调解中心”,“把脉”了一件件纷争,“诊治”了一宗宗“疑难杂症”,有效促进了知识产权保护首善之区的建设。
“互联网民事纠纷调解中心”由互联网法律专家、学者及人民调解员、大学生志愿者及人民陪审员组成,专门处理法院管辖、当事人在立案前申请处理的与互联网有关的著作权纠纷、商标权纠纷、名誉权纠纷及其他民事纠纷。调解工作原则上在中心立案之日起的10个工作日内完成,对案情复杂、争议较大的纠纷,或有其他特殊情况的,可以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调解工作。此外,如经调解未达成调解协议的,调解人员会出具《终止调解通知书》,并引导当事人尽快办理立案手续进入诉讼程序。经中心调解达成调解协议的,该协议具有民事合同的性质,可以当场申请南山法院出具民事调解书进行司法确认,赋予其强制执行力,克服了人民调解完全依赖双方当事人自愿履行、无强制执行力的缺陷。
相比传统的诉讼裁判解决方式,该中心的调解在节约诉讼成本及缩短处理时间方面优势明显。同时,与人民调解相比,该中心的调解虽亦属于诉讼前调解,但其克服了前者完全依赖双方当事人自愿履行、无强制执行力的缺陷,只要当事人选择互联网民事纠纷调解中心的调解并最终达成调解协议,即可申请法院当场进行司法确认,赋予其强制执行力。而与法院传统的诉讼后进行的调解相比,其又具有时间短、效率高、成本低等特点,符合互联网纠纷中案件事实证据变化快的客观情况及互联网企业减少诉讼成本的主观期望,受到了辖区互联网企业及案件当事人的欢迎。
通过数月的运作,南山法院结合互联网产业及相关案件的自身特点,创新多种工作方法促进了网络诚信发展,探索出独特的调解模式:一是长期合作化解侵权。在当事人存在资源互补的基础上,通过促成侵权纠纷的原、被告双方长期合作,达到消化矛盾、互利双赢的目的。二是多方联动参与调解。积极加强与政府主管部门的联系,发挥联动优势,形成调解合力,化解纠纷。三是关联企业共同和解。针对同一作品被数个网络传播、侵权事实基本一致的纠纷,通过将不同案件中的不同被告召集起来,集中进行调解,既节省权利人的维权成本,也避免了处理标准不一的隐患。截至目前,互联网民事纠纷调解中心已处理互联案件近900宗,经中心调解,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协议并主动履行的达98%以上。
走出去 请进来 发布司法白皮书
深圳某科技公司注册商标专有权,在市场上占有较大的份额。然而树大招风,引来许多侵权仿冒者。侵权行为使该公司背负“假货多,仿冒多”的名声,给其商誉造成了极端恶劣的影响。该公司疲于诉讼,对于商标权的管理也无从着手。
正当该公司束手无策的时候,南山法院召开了一个新闻发布会,发布了一本名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指引》的白皮书。该白皮书是南山法院立足审判实际,结合辖区知识产权保护现状,以答疑解惑、法规汇编等形式,就企业如何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如何应对知识产权诉讼等提出指引性意见的白皮书。该公司知识产权总监罗某看过之后表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指引》是维权宝典与法律指南,提供了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战略,将促使高新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指引》是南山法院赠予高新企业的“锦囊”妙计之一,南山法院还立足审判实际,深入开展“法官进企业”等活动,加大调研力度,对于商业秘密、商标、专利及著作权的保护给予企业司法建议,希望企业除应增强保护意识之外,更应针对不同的知识产权权利,制订和完善相关的管理及保护制度。
自2011年起,南山法院即先后以“走出去”、“请进来”、寄送《征求意见函》等多种形式,主动向辖区内数百家高新技术企业收集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意见,并倡导企业设立知识产权司法联络员,以便有针对性地答疑解惑,为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提供有效的司法保障。经过近一年的沟通和联络,目前,包括腾讯、创维、芭田生态、理邦等数十家企业在内的“南山区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司法联络员”队伍已初步组建,成为架设在法院与企业之间的沟通桥梁。
通过征询并收集企业知识产权司法联络员的意见,南山法院发现辖区高新技术企业普存三类问题,可能导致企业诉讼甚至败诉风险,主要是:企业管理人员的合同审查意识欠缺;企业研发人员的商业秘密保护意识不足;企业法务人员的诉讼技能有待提高。为此,南山法院将上述情况以工作信息的形式及时上报,受到了市、区两级政府的高度关注,区委主要领导还对此做出专门批示,此外,省、市等各级媒体也予以了专题报导。(记者 李汝健 杨宜中 通讯员 姚 兵 刘 斌)
·深圳发放举报违法犯罪奖金
·深圳启动“平安鹏城13”专项行动 守护社会平安
·深圳“平安鹏城13”行动将加强巡逻防控
·深圳暂时不罚闯黄 细则完善后将大规模执法
·深圳海裕19家社会组织催生社区新活力
·深圳住房保障已从户籍低收入群体扩展到“夹心层”和非户籍人才
·深圳住房保障已从户籍低收入群体扩展到“夹心层”和非户籍人才
·深圳:社会组织蓬勃发展 改善城市治理格局
·深圳交警:闯黄灯只是暂时不罚 正研制处罚细则
·深圳:61名服刑人员参加现场招聘
·深圳新计划生育条例引发热议 今年超生一胎罚22万
·深圳简化办理“准生证”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