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心为雏雁护航
——江西省南昌市中级人民法院少年审判庭庭长夏晓媛的故事
2012年11月上旬的一天,笔者走进江西省南昌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综合大楼七楼。刚出楼梯口,一个洪亮的女高音迎面而来:“小洁的事落实好了?太好了太好了!谢谢你们!”循着声音的指引,穿过长长的走廊,在一间会议室里,少年审判庭庭长夏晓媛出现在面前:圆圆的脸,圆圆的眼睛,写满欣慰的脸灿若盛开的菊花。
夏晓媛说,给她打电话的是共青团南昌市委妇女儿童权益保障部部长舒丹,说的是一个名叫小洁的事。小洁是个9岁的女孩,经历坎坷,是一个让她“十分揪心牵挂了两年之久的苦命孩子”。
“孩子,法官就是你妈妈”
“我有一个与审判工作无关的‘头衔’——江西省首届‘青少年权益使者’。”夏晓媛得意地告诉笔者,“这个头衔给我的青少年维权工作带来很大的便利,我的工作70%与审判无关,很多人说我是个爱管闲事的法官。”
“青少年维权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协调社会各界的力量,形成合力。少年审判是一块温馨的园地,一片希望的沃土,一面鲜艳的旗帜。”夏晓媛在自己的工作日记中写道。
在夏晓媛的倡导下,南昌市逐步形成了“政法一条龙”机制,即召开政法各家联席会议,共同研究少年审判工作和“社会一条龙”机制,即少年法庭主动与共青团、妇联、教育等职能部门、社会组织及团体协调合作,通过创建青少年维权岗等活动,有效整合社会资源,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
几年来,夏晓媛与少年法官的足迹遍布学校、社区,采用典型案例、上普法课、法制宣传等方式,对青少年进行法制、道德和亲情教育,让孩子们学法、知法、守法。
“每年直接接受夏法官法制教育的学生达万人以上”,舒丹说,在她的带动下,全市法院少年法官担任了多家中小学的法制副校长,与许多高校建立起青少年法制教育共建基地,不断提高未成年人的法制意识和维权意识。如每年的未成年人保护宣传周活动,与社区、高校联合举办丰富多彩的“我的成年日”系列活动等。
在江西省西山国际学校的讲堂上,夏晓媛把在座的学生比喻成一辆汽车:马力十足(身体发育与成人一样健壮)、方向感不强(认识及辨别是非能力不足)、刹车不灵(自控能力差)。这样的车辆发生事故的概率大,需要细致的保养。这一比喻得到全体师生的共鸣。
两年前的小洁只是个7岁的小女孩,父亲集赌博、酗酒、吸毒于一身,经常在外面游荡三四个月才回家,母亲离异后不知所终。小洁跟随爷爷奶奶生活,饥一顿饱一顿的,经常跑到南昌火车站垃圾箱找吃的,晚上睡在火车站广场。这年夏天,小洁不幸被一个流浪汉性侵。
夏晓媛噙着眼泪介绍,在医院里见到孩子时,浑身都是血,因为恐惧和疼痛,情绪异常激动,医生刚伸手,她就往一边缩,身体蜷成一团,不停发抖。打麻醉后,没多久就像一只小猫一样安静地睡着了,但脸上仍有痛苦的表情,不时抽搐,令人心痛。
在各方关注下,流浪汉被及时缉拿归案并追究其刑事责任。女孩出院时,夏晓媛赶到医院对女孩进行心理辅导,把女孩紧紧地抱在怀里,轻轻地说:“孩子,不要怕,法官就是你的妈妈!你的事我们会管到底!”并指定了法官对她进行后续心理辅导。
出事后,爷爷奶奶不愿收留小洁,夏晓媛与团市委、民政部门的同志一起,多方协调,寻找到一家好人家收养了女孩。本以为圆满结局,没有想到,过了几个月,女孩的父亲回家了,竟不停地到收养人家无理取闹,称别人拐了她的女儿,要求赔钱。没有办法,收养人家把女孩送了回来。后来,市妇联、团市委等组织与少年法官一起,找到女孩的爷爷奶奶,从情理法方面做通他们的思想工作,将女孩暂时安置下来。
2012年5月,由于种种原因,女孩的爷爷奶奶又不管孩子了,女孩被送到救助站。后来,一位家境较好、修养学识较高的外地人家收养了女孩,几个月后,女孩渐渐变得开朗活泼,还因为文艺特长被一个艺术学校招收为特长生。
“女孩的父亲是个十足的恶棍,真想支持有关团体的公益诉讼,以遗弃罪追究其刑事责任。”夏晓媛愤愤地说,“目前,还不能对极端不履行抚养义务的监护人在追究其刑事责任的同时,依法剥夺监护权,不能不说是立法的缺陷。”
“一个都不能少”
“要像父母对待孩子、老师对待学生、医生对待病人一样对待未成年被告人。”夏晓媛说,“对于少年刑事案件,不能一判了之,而是要与迷途少年真心交朋友,走进他们的内心深处,逐步清除他们犯罪的思想根源,要像‘老母鸡’护小鸡一样,保护他们。”
“每次庭审,夏庭长都会叮嘱做好法庭教育,看有无挽救可能。”南昌中院少年庭审判员刘桂兰说,对教育不良少年,她总是不厌其烦,一个都不能少,她有一种天生的慈母心。
谈某故意伤害案中,被害人因伤急需治疗却得不到经济赔偿。被告人自幼缺乏家庭的关爱,想继续完成学业又担心被判处刑罚。
夏晓媛一次次找到谈某的监护人:“我们都是做父母的,要将心比心。孩子出事,父母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最终,谈某的监护人积极借钱履行了赔偿义务,被害人主动配合法院重新鉴定伤情,确定为轻伤甲级,谈某被宣告无罪。回到学校就读的谈某,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成绩十分优异。
2012年11月2日上午,南昌市东湖区彭家桥街道司法所,夏晓媛对未成年假释犯小朱开展帮教。小朱2010年12月因犯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因服刑期间确有悔罪表现,2012年9月6日,南昌中院少年庭裁定对小朱予以假释。小朱斯斯文文,略微有些腼腆,要不是事前了解情况,很难把他与抢劫犯画上等号。
一进门,夏晓媛微笑着拉着小朱的手说:“来来来,坐到我身边来,妈妈陪你来了吗?”
听到夏法官亲切的话语,刚才还有些拘束的小朱很快平静下来,“妈妈有事,叫我自己来。”
“我们是朋友,有什么意见或建议,尽管说,不要有顾虑。”
“没有什么。”
夏晓媛关切地问:“听说你最近做了个小手术,给你买了点营养品和苹果,还有两本书,是关于亲情方面的,以后多看点书。”
小朱微微一笑,轻声答:“嗯。谢谢法官阿姨。”
“最近做些什么?”当得知小朱在一个工厂做事,月薪2000多元时,夏晓媛连声称赞:“了不起,你现在可以帮妈妈很多忙了,是个男子汉了。”
夏晓媛温和地说:“过去做了错事,是一时糊涂,改了就好。以后考察期满,无关人员不会知道你的过去,我们采取的是前科封存制度。同时,你要时时绷紧一根弦,遵纪守法。要充满信心步入到未来生活之中,做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谢谢,我不会再犯错了。再也不跟以前的朋友来往了。”小朱笑着回答,深深地向夏晓媛鞠个躬,然后转身离开。
随后,夏晓媛还与社区矫正责任干部交谈,叮嘱注意事项,征求对少年审判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留下自己的联系电话。
在每年少年庭的工作日程里,夏晓媛都要组织法官与未成年犯开展“我帮你、一对一”结对帮教活动,并联合省未成年犯管教所举办“告别过去,走向新生,预防再犯罪”群体帮教活动。
夏晓媛说:“孩子出问题,责任在父母。每一个失足少年的背后,都存在亲情的缺失。我们现在做的,就是搞好法制教育,让他们的亲情得到回归。”
“南昌中院少年庭成立之初,坚持教育为先、维权为重、保护为本的思路,走出了一条南昌特色之路。”夏晓媛说。
由于重视庭前社会调查制度,法庭寓教于审,公诉人、辩护人、受害人、法官从不同的侧面进行法制教育,整个庭审气氛缓和,大多未成年被告人均能深刻反思悔罪。“少年庭组建6年来,所审理的涉及未成年人各类案件,没有一起缠访缠诉、申请再审。”
夏晓媛说,心理干预机制除介入未成年人庭审外,还进行判后跟踪心理辅导,调整其重新面对人生和积极融入社会的认知,对少年审判工作起到了独特的作用。
“为了孩子,辛苦点不算啥”
“基于实现孩子利益最大化的出发点,细心查清隐藏在案卷材料之外的案情,找准当事人之间矛盾的焦点,再找到弥合双方当事人利益分歧的有效途径,调解便是水到渠成的事。”夏晓媛告诉笔者,少年庭组建以来,民事案件的调撤率每年均居全院之首,全院个人调撤率最高的法官也在少年庭。
这是一件双方均是“久经诉讼”的当事人抚养权纠纷案,这对夫妇为离婚、财产分割,抚养权等纠纷已诉讼多年。
这一次为变更女儿的抚养权,双方再次对簿公堂。少年庭的法官决定先对涉案的家庭和学校进行一次实地调查。调查中,法官发现女孩就读的学校离她外婆和爷爷家都很近。女孩从小由外婆抚养,祖孙感情笃厚。上学随父亲生活后,父亲为了更好地照顾孩子,与爷爷、奶奶共同居住,爷爷、奶奶是大学教授,十分注重教育,为女孩的成长提供了良好氛围。相比之下,女孩的母亲由于工作原因,长期奔波在外,很少有时间陪伴女儿。针对二审调查走访的情况,承办法官设计了一个颇有创意的调解方案:“让孩子随父亲生活,但每天中午到外婆家吃午饭。每个周日,只要功课任务完成了,就和妈妈、外婆一起度过”。
当时,大家都觉得困难重重,将要失去信心时,夏晓媛坚定地站在了承办法官的一边:“只要他们都爱这个孩子,就有希望调解。”果然,这对打了六场官司从未调解的离婚夫妇,对这个方案很满意,顺利地签收了调解书。
在南昌中院少年庭会议室,笔者还看到了一面由原被告双方当事人合送的锦旗,上面写着:“人民的好法官夏晓媛、刘桂兰用慈爱的心、专业的知识、温和的语言化解矛盾,我们看到了法官的威严,也感到了法官的温暖。向少年法庭致敬!”
夏晓媛介绍,合送锦旗的双方当事人王某和陈某系表姐弟关系。14年前,陈某送妻子胡某到表姐王某家待产,生下一女孩,并约定将女孩交由王某认养。自此,女孩一直由王某夫妇抚养,户口也登记在其名下。
转眼14年过去,女孩在王家悉心照料下,出落成亭亭玉立的少女。思女心切的胡某偷偷告诉了女孩的真实身份。正值叛逆期的女孩知悉后,多次离家回陈某家生活。王某遂提出解除收养关系协议,经一审法院宣判后,陈某、胡某提起上诉。
二审期间,夏晓媛与承办法官刘桂兰一改传统的审理方式,与双方当事人拉起了家常。从当年十月怀胎的忐忑不安到现今女儿归来的喜出望外,从两家人过去的浓浓亲情到现今的剑拔弩张。在法官推心置腹的交谈下,陈某夫妇想起了当年待产的艰辛,是表姐王某夫妇的倾心帮助,女孩才平安来到人世;是王某夫妇的含辛茹苦,女孩才得以茁壮成长。王某夫妇更是泪流满面,这些年的苦心,希望孩子能够健康成长。却未想到,孩子在得知自己的亲生父母后还是离开了他们,回到亲生父母身边。他们打官司只是心里赌着一口气。经过多次调解,最后,在法官的引导下,陈某夫妇主动向王某夫妇赔不是。王某夫妇也检讨因为赌气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了负面影响。
“及时启发当事人的慈爱心,让亲情得到回归,握手言和的概率就大!”夏晓媛爽朗地说,“只要是为了孩子,法官辛苦点不算啥。”(王俊华)
·司法部追授肖海平全国英模称号 兵团号召政法干警学习
·广东5位民警获二级英模称号
·孟建柱看望公安英模代表和集体婚礼民警夫妇(图)
·全国公安英模培训班结业
·公安英模代表王延声、阮林根、边晓燕接受在线访谈
·公安英模:看到群众的笑脸最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