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5日,对在押人员于占兵来说,是一个终身难忘的日子,因为他能够在看守所里组织的亲情会见上,见到自己久别的父母和亲人。几个月来,他天天在对父母的无比愧疚和自我谴责中度过。
11时,民警有序地将参加亲情会见的在押人员带入餐厅,他们各自和亲人见面。只有于占兵没有看到自己的父母,呆呆地站在餐桌前不知所措。这时,一位民警告诉他,他父母正从北京站往所里赶,让他坐下耐心等待。
工作人员将一个个沸腾的火锅摆上桌时,大家才坐下。他们与家人边吃边聊,这里没有过分的埋怨,更多的是宽慰和鼓励。下午1点,亲情会见结束,亲人间在互道珍重告别之时,也不忘向看守所民警说声谢谢。而于占兵却一直在等待亲人的到来。
“师傅,您到哪儿了?”民警一次次打电话询问于占兵父母,并不停地安慰着于占兵:“不要急,你父母快到了。”下午1点半,当于占兵的外婆、父母出现在亲情餐厅门口时,于占兵对父母说:“你们怎么才来,民警等了好长时间了。”这时,他外婆突然对着民警跪下,嘴里念叨着:“北京警察就是好,等我们这么长时间,你们是我们的大恩人!”民警赶忙将老人扶起。他们的会见一直持续到下午3点。临别时,一家人不住地说谢谢。这一家人来自东北农村,他们虽然不会用华丽的语言来表达,但他们的质朴让民警感受到他们的真诚。
亲情会见是看守所新一届领导班子为落实公安部机制管理创新要求,在大量调研论证的基础上于2011年3月推出的。亲情会见推出以来已举办了61次,深受广大家属和在押人员的好评。同时,看守所也将参加亲情会见的家属纳入看守所对社会开放的主要对象,组织他们参观看守所,集体观看在押人员生活学习展板和视频宣传资料,让他们实地感受看守所以人为本、人性化管理的成果,达到了让家属放心的效果。亲情会见是看守所创新人性化管理的一种手段,是看守所主动引入社会帮教的一种尝试。
2012年以来,西城区看守所不断创新教育管理模式,更好地服务群众,对外公布了看守所联系电话和监督电话,开通了律师、家属网上会见预约服务,建立了视频会见室,安装了在押人员与家属单向、双向视频会见系统;为改善拘押条件,为在押人员创建一个舒适、和谐、积极、向上,有利于悔过自新的生活环境。
为加强在押人员的心理疏导,及时化解其心理负担和思想障碍,建立了心理咨询室,依托社会心理咨询师和民警心理咨询师,为在押人员提供全程的心理服务和心理咨询;为提高在押人员教育管理效能,定期举办健康知识讲座、普法知识讲座,经常开展读好书、做遵规守纪文明人教育活动;为方便在押人员学习交流,编办《晨钟》杂志,开辟学习园地,鼓励在押人员踊跃投稿;为活跃在押人员业余生活,节假日组织在押人员自编自演文艺节目等。这一系列的教育管理创新措施,有效发挥了监所社会管理职能,促使在押人员在宽松、有序的监管环境中得到成功转化。(贺赟)
·北京:假路牌全拆除
·北京落实新刑诉法 看守所考核将采纳律师评价
·北京石景山区检察院开展检察开放日活动
·北京:警方2012年处置互联网违法信息超百万条
·北京西城区将实行“无会日”制度
·北京:去年警方收缴230多支非法真枪
·北京:去年警方收缴230多支非法真枪
·北京东城区拟办25件实事公开征求群众意见
·北京设“养老院险”老人住院可获补贴
·北京:元旦期间违驾录入可能延后
·北京:交管系统升级 元旦期间违驾录入或延后
·北京将建统一慈善信息平台 力争消民众疑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