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省直十年政风行风建设暨2012年行评成果通报会”在广州召开。会议前夕,笔者获悉,省直政风行风建设由省政府纠风办牵头、省直工委具体协调,以民主评议政风行风等工作为抓手,十年来评议了40个系统的118家单位,有力整治了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风气,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十年来,150个与人民群众关系密切的部门和公共服务单位、4800个基层站所通过民主评议活动,解决群众反映的政风行风问题约3万个;省、市和部分县(市、区)45家政风行风热线组织近3万名领导干部上线与群众交流,解决群众反映的现实问题约15万个。据2011年中央纪委委托统计部门在广东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76.2%的群众对我省纠风工作表示认可,比2007年提高27.5个百分点。
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黄先耀表示,今年的政风行风建设将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行为,突出治理庸懒散奢,大力推进网上办事大厅建设,深入开展廉政风险防控,通过优良的政风带行风促民风,为我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保障。
据悉,今年我省各有关部门和行业还要根据自身实际,在年内全面研究制定服务基础标准、服务质量标准、服务工作标准等管理体系。
保障改革发展各项任务落实
推省直部门减、放、调353个行政审批事项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下决心改进会风文风,着力整顿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带动政风民风”,最近,中共中央政治局又出台了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政风行风是党风的集中表现和重要内容,抓好政风行风建设,有利于推动各级部门和行业树立勤政、廉政、善政作风,加快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行政权力公开、依法行政等重点工作。有助于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全面建成开放公平的市场环境、透明高效的政务环境、严格规范的法制环境,为广东社会全面进步、企业长远发展、群众持续幸福、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保障。
正是较早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广东大力推进政风行风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十年来,广东坚持把推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作为政风行风建设的首要任务,把重要经济管理部门、行政执法机关作为政风行风建设的主要对象,全力保障了改革发展各项任务的落实。
在刚刚过去的2012年,我省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全省开展了坚决纠正行政审批中的不正之风工作,全面治理集权审批、拖拉审批和腐败审批。各地级以上市普遍建立政务服务中心,各级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及其它标准化办事窗口也在加紧建设。省级网上办事大厅于2012年正式启用,各类审批和服务事项统一在办事大厅办理,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考核评议制、追究问责制等制度得到全面落实,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2012年,我省还推动省直有关部门取消、调整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353项;经信部门围绕建设经济强省建立重点企业直通车服务制度,财政部门围绕“十项民心工程”开展阳光收支专项行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围绕扩大再就业实施“干部基层下访”等活动,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
搭建密切联系群众的“直通车”
3万名领导干部上线与群众交流
据统计,拥有1亿常住人口的广东,有6300多万网民,居国内首位。线上网帖折射出民情百态,网络飞砖寄托着群众期盼,一根网线搭起职能单位与民众的通途。十年来,搭建了省民声热线网站、广州纠风网、惠州网络纠风等平台解决网民反映现实问题约1.5万个。
除了网络平台,广东各地各部门还搭建了一批有效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平台。据统计,十年来,150个与人民群众关系密切的部门和公共服务单位、4800个基层站所通过民主评议活动,解决群众反映的政风行风问题约3万个;省、市和部分县(市、区)45家政风行风热线组织近3万名领导干部上线与群众交流,解决群众反映的现实问题约15万个。
不少单位还主动“走出去”。如卫生部门开展“三服务一促进”主题实践活动,送医送药到农村和困难家庭。民政部门开展“以民为本,为民解困”宗旨教育实践活动,完善内部管理制度200多项。
在一系列平台和活动的支撑下,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就业难、就医难、上学难、行路难等群众生产生活难题,用水、用电、通信、结婚登记等公共服务行业乱收费,以及征地拆迁、住房保障、农民负担、公路“三乱”等典型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为提升各部门和行业的服务水平,政风、行风建设坚持把整治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作为政风行风建设的重点,通过建设标准化办事窗口、作风暗访、电子监察等手段,推动各级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改善态度,提高效率,提升服务水平。据调查,十年来,各级窗口办事效率普遍提高50%以上,粗暴态度基本得到治理。公安、工商等部门针对作风暗访发现的问题,在办事大厅安装录像录音等设备,加强对窗口人员服务态度的监督;电信、有线电视网络等行业制定窗口服务规范用语和微笑服务标准。通过建设,质监部门简化办事程序,部分业务提速80%。医院、供电、银行等行业通过业务流程的再造优化,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坚持文明执法和依法行政建设
治理损害群众利益违纪违法现象
十年来,广东坚持把文明执法和依法行政作为政风行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制定《广东省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规定》,严查违纪违法行为,推动各级各有关部门依法依纪、安全文明履行行政管理职责。
不正之风与腐败问题没有天然的屏障,如果不及时加以纠正,就很可能蔓延发展为腐败问题。十年来,广东先后部署了清理行政执法不规范、治理公路“三乱”、纠正强征强拆、治理物流领域乱收费等行政执法专项活动16个,查处行政执法人员违规违法问题5800多个,处理责任人2300多人。公安、交通、林业等部门针对暗访曝光的乱设站卡、乱收费、乱罚款等涉路违法执法问题开展专项整治,纠正各类问题298个。国土、建设部门开展纠正强征土地和强拆房屋活动,近两年查处各类违纪违法问题293个,有力维护了人民群众的根本权益。
构建政风行风监督新机制新平台
推进常态化制度化信息化建设
省纪委相关部门负责人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表示,今年将抓住政府部门和公共服务行业两个领域,把握纠正、评议、建设三个环节,突出庸懒散奢四项重点,大力推动部门和行业改进作风、服务群众、增强执行力,努力实现政风行风建设常态化、制度化、信息化。
“而此项工作的核心是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制约,推动政府职能转变、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失位缺位越位、行政执法不公、工作效率不高、服务态度不好、权力行使不廉等突出作风问题,以良好的政风行风取信于民,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提供有力保障。”该负责人说。
笔者从相关部署中还了解到,今年政风行风建设要求强化组织领导,推动政风行风建设常态化。按照要求,将把各级各有关部门落实政风行风建设的情况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政府绩效考核,推动责任落实。以外部的监督推动常态化,加强作风暗访、政风监督员、电子监察综合平台、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政风行风热线等工作,实现对所有部门和行业作风监督的全覆盖、动态化。加强纠风意见反馈制度建设,根据政风行风监督情况,在年底前向与群众关系密切的部门和行业出具政风行风监督报告,或针对群众普遍反映的重大作风问题,适时向有关部门和行业传送纠风意见书,及时提醒和帮助其改进作风。
同时,广东今年将健全政务服务标准制度。各有关部门和行业根据自身实际,在今年内全面研究制定服务基础标准、服务质量标准、服务工作标准和服务管理标准等标准管理体系,对服务术语、服务过程、服务事项办理规程、岗位作业要求、设备和基础设施管理、文化建设等作出明确规范,推动党员干部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根据相关部署,今年广东还将健全网络政务平台,重点建设行风直通车网络平台,全面打造由纪检监察和纠风部门统筹协调、部门和行业分头建设、窗口单位重点推进,形成集政务公开、诉求表达、矛盾调处、监督检查等功能于一体的为民服务平台,将直通车开进千家万户,为群众行使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及远程办事提供便利。
纠风专项治理责任部门今年内还要强化科技监管,全面建立廉政风险防控制度,划分高、中、低廉政风险等级,实现电脑自动预警;各级办事窗口要增设录像录音设备,连通电子监察综合平台管理部门。
南方日报记者 赵杨
通讯员 粤纪宣
·新华时评:“不当警示语”背后是不良政风
·宁夏日报评论员:以党风带政风以作风赢民心
·改革会风是改革政风的第一步
·开会“不念稿”,会风之变倒逼政风之变
·转变职能,清明政风扑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