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公共安全

草原牧民:牧草家中藏,雪灾不再惧

2013-01-05 13:15:28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新华社 

    风雪是牧民生产生活的一部分,就算在灾害面前,一些牧民也没有表现出特别的恐慌,尤其是不少牧业生产大户,像平常冬季一样,从容生产生活。记者在内蒙古一些雪灾较重地方采访发现,牧民不怕灾的背后既是对环境的适应,也因“内功”增强了。

    生态补偿金“打基础”

    一个冬日下午,克什克腾旗达日汉乌拉苏木牧民包金树和妻子开着拖拉机给牛羊喂草料,厚厚的积雪上布满了牛羊蹄印。包金树说:“牧区下大雪很正常,不下雪才怪呢!”

    室外温度已降到摄氏零下30度,记者穿足衣服里三层外三层,仍然觉得冰冷刺骨,而包金树连手套都没有戴。“我们都习惯了这种冷,这还不是最冷的时候。最冷的时候家里冻死过牲畜,牛羊站着就冻僵死掉了。”

    包金树说,记得2010年那场大雪,家里缺草缺料,牛羊冻死不少,不得不临时出栏一半的牛羊,还借了不少钱买饲料才勉强过了冬。

    去年开始不再那么害怕雪灾了。

    包金树家里,有200多只羊、80多头牛,承包了5000多亩地草场,自家还种植了200亩地饲草。去年,他领了19400多元生态补偿金、800元生产资料补贴、2200元大畜改良补贴,他用这些钱建了棚圈,还买了草籽种植饲草。

    手中有草心中不慌

    当日下午5时多,记者采访途径达来诺日镇罕里罕嘎查,只见皑皑白雪中,一座红砖瓦房炊烟袅袅,主人哈登宝力格正在屋里烧奶茶。

    “就像人们常说的,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我们有牧草就啥都不怕了!”29岁的哈登宝力格说,“实话实说,牧民主动种草的意识并不强,一般指望天然草场。前年开始,除了经营家里的4000多亩天然草场,我还联合两个牧户种植了2000多亩紫花苜蓿优质牧草。”

    哈登宝力格说,根据紫花苜蓿草生长特点,第三年起收获牧草。每亩收割三茬收获干草1300公斤,每公斤按市场价1.8元计算,每亩地收入为2340元,扣除3年种草投入,如果把政府自主金因素考虑在内,每亩平均纯收入1580元。由于尚处于经营初期,他家目前还没有达到这个收入水平,但已足够自家200多只牛羊安全过冬。

    合作社增强抗灾能力

    去年年底的一个傍晚,大雪纷飞,巴林右旗信用社营业部的刘晶准备下班。“由于大雪封路,很多款催不上来,今天又没开张……”她心里嘀咕着准备关门,牧民阿拉坦敖其尔招呼着:“等等,等等!”他顶着风雪用5个小时步行走出来,找到有路的地方,搭了辆牧民合作社的三轮车,来到信用社还3000元贷款利息。

    阿拉坦敖其尔是巴林右旗幸福之路苏木牧民。他说:“第一场雪来得比较早,自家家门都被大雪封住,雪最深的地方没到腰部。我和很多牧户一样,都没有做好充分准备。但是,应对风雪大家还是有各自办法。”

    之前,阿拉坦敖其尔好多天没有出家门,他家的480只羊、26头牛连续13天没有回家,直到合作社的铲车通行开路,牛羊才安全回到家。

    “大家联合起来,比单个的牧户抗灾能力自然强多了。”说起合作组织,阿拉坦敖其尔充满感激。

    5年前,他加入巴林右旗巴彦塔拉牧业合作社,合作社有130多牧户。合作社积极为牧户提供信贷资金服务,牧户用这些资金建立饲草料基地、种植高产苜蓿草,以及改良畜种,同时,帮助牧户联系客商统一销售绒毛和牛羊。阿拉坦敖其尔今年贷了10万元,建了棚圈,又经营了80亩饲草料基地。(记者丁铭 张丽娜 林超)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内蒙古:抗击雪灾 汇聚寒冬“暖流”
·北京市气象台发布暴雪蓝色预警提请防范雪灾冻害
·内蒙古多地出现区域性重度雪灾
·新疆伊犁交警抗击雪灾 赛果高速恢复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