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2012江苏公安服务民生守护平安的坚实印记

2013-01-05 11:00:01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新华日报 

    2012江苏公安服务民生守护平安的坚实印记

    2013的钟声已经敲响。

    过去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公安部的正确领导下,江苏公安机关启动群众工作创新工程,深入开展“三访三评”活动,以民意驱动,推动公安工作再升级;这一年,全省公安机关以信息化为先导,传统与科技结合,脚板与网络并行,基层基础建设模式成为全国公安新标杆;这一年,全省1.8万余个执法单位场所完成标准化改造,公安执法行为全面实现在阳光下运行;这一年,回应群众呼声,省公安厅调集民警利剑出鞘,万里奔袭,赴东南亚七国摧毁特大跨境电信诈骗犯罪网络……

    这支光荣的队伍,为了使命,英模辈出。“新时期消防勇士”孙茂辉,年轻的生命在火海中迸发出永恒的光芒;“平安卫士”黄升,24岁生命定格在办案途中;“最美警察”陈忠林,坚守护学岗,两年弯腰20多万次……

    总有一些人,让我们难以忘怀;总有一些事,让我们记忆犹新;总有一些感动在我们的生命里泛起浪花;总有一些瞬间在我们的记忆里成为永恒!

    岁末年首,我们特别推出“2012江苏公安服务民生守护平安的坚实印记”,和读者一起感受一年里江苏公安机关的动人风景。(稿件由江苏省公安厅政治部宣传处统筹策划  图片由:屈靖宇 徐 涛 陈雪敏 王 强 王敬德 谢 访 提供)

    1  深化创建:平安江苏上水平

    2012年,是大事多、喜事多的重要年份。为了深化平安创建,更好地服务“两个率先”,全省公安机关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部有关部署要求,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全警动员、全力以赴,强化组织领导,周密部署安排,突出工作重点,狠抓措施落实,有效维护了全省社会大局的平安稳定,为圆满实现省委提出的“三个坚决防止”和公安部提出的“六个严防发生”的目标作出了重要贡献。

    为了落实好深化平安创建的各项工作,各级公安机关成立了以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层层落实领导责任制、部门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做到守土有责、问责有人。深入细致地做好民警思想发动工作,引导民警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凝心聚力、一着不让地抓好各项安全保卫工作。

    2月底,江苏省公安厅未雨绸缪,组织全省公安机关开展为期3个月的“春季打防攻势”专项行动,对各类“冒头的”违法犯罪,坚持打防结合、以防为主、打早打小,将倾向性、苗头性违法犯罪遏制在萌芽状态,牢牢掌控了社会治安大局。

    7月初至10月底,省公安厅继续在全省开展以“研判破案、关城门演练、社会面巡防、公共安全监管”为重点的“百日集中打防行动”,在全省73个110接警区组织开展“关城门”演练活动,和以比压降案件、比抓获现行、比规范运作为主题的巡防专项行动,全面加强社会面特别是重点单位、要害部位的防范控制。

    10月中旬,省公安厅在全省部署发动“平安稳定攻坚月”暨“灭枪专项整治行动”,督促各地公安机关检查问题整改情况,深入推动解决重大问题、消除重大隐患、化解重大矛盾。

    与此同时,各级公安机关按照省委、省政府集中开展“四项排查”的总体部署,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协同有关部门深入开展排查工作,逐一查找、逐个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风险点,最大限度地消除各种不稳定因素。省公安厅由厅党委成员带队,成立专门工作组分赴各地开展“四项督导”活动,督促各地深入排查矛盾隐患、排查打防漏洞、排查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薄弱环节,认真落实整改措施,推动各项安保措施不折不扣落实到位,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肯定。实践再次证明,我省公安机关是一支敢打硬仗、能打硬仗、善打硬仗的队伍。

    2  基层基础:信息化赢来新景象

    6月16日至18日,全国公安厅局长汇聚江苏,研究部署新形势下特别是动态化、信息化条件下,如何加强和提升公安基层基础工作水平。

    会议期间,国务委员、公安部长孟建柱和全国公安厅局长们分别来到苏州、无锡、常州等地,就进一步加强公安基层基础工作进行考察调研和观摩交流。每到一处,与会代表都深入公安基层所队、城乡社区警务室,与一线公安民警亲切交谈,听取他们的心得体会和意见建议,实地感受江苏公安工作发生的显著变化,对江苏公安基层基础建设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

    江苏公安基层基础工作成为全国公安机关新的标杆。

    近年来,江苏公安机关立足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时代背景,抢抓历史机遇,积极投入平安建设,全省公安工作总体迈入全国先进行列,“平安江苏”成为率先发展的第一资源、招商引资的响亮品牌。

    江苏省公安厅党委清醒地看到:平安是精品、名品,也是“易碎品”,只有心无旁骛抓基层、一心一意打基础,才能把平安大厦建设得更加雄伟坚固,实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目标。

    全省公安机关在信息化条件下加强基层基础建设,着眼顶层设计,立足基层导向,注重统筹发展,推动了基层基础工作的转型升级,为巩固发展平安建设成果提供了坚强有力支撑。

    江苏公安积极探索信息化“翅膀”与公安工作“肌体”的“有机对接”,确立了动态警务、专业警务、合成警务、信息警务、规范警务等“五大警务”理念,统筹人力、物力等各方面资源的整合,统筹机关与基层的关系,统筹苏南与苏中、苏北的发展,统筹发展与机制、体制的变革,初步走出了一条“基础信息一体化、打防管控动态化、执法办案规范化、服务群众便捷化、队伍管理精细化”的基层基础工作新路子,向着打造“和谐稳定示范区”的宏伟目标奋力前行。

    无论是全体民警的工作常态,还是“社区警务固化”模式,都源于一个共同的支撑系统——“江苏公安综合管理服务工作平台”,即“大平台”。全省10万民警在同一平台上办公,真正实现了“一点登录、全网关联;一人采集、全警共享”目标,从而让信息活起来、动起来、用起来,实现基础工作与信息科技的高度融合。

    科技的引擎一旦嵌入基层,必定产生巨大能量。目前,江苏公安通过信息研判、信息比对破案率超过85%,命案破案周期和成本平均减少70%。

    3  规范执法:阳光警务保公正

    截至12月初,全省公安机关1.8万余个基层执法单位和场所全部完成功能区设置和标准化改造。另外,全省有15个单位被公安部命名为新一轮全国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日前在江苏检查验收的公安部法制局负责人说,江苏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名副其实地走在了全国最前列。

    2008年以来,江苏公安机关咬定勇当全国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领头羊”目标,不断完善执法制度和硬件建设,严格执法监督管理,增强依法履职能力,执法规范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群众安全感指数、破案打击总绩效连续7年保持全国领先水平,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满意度连续7年保持在95%以上。

    执法场所安全管理是执法规范化建设的重要保障。江苏省公安厅统一制定派出所、刑警队、交警队等基层执法单位功能区域划分及管理标准,各地公安机关想方设法对执法办案区与接待区、其他办公区、生活区等实行功能合理分区并隔离,去年底全省2366个执法单位全面完成了功能区设置改造任务。各地还按照省公安厅统一的建设标准,狠抓候问室、讯问室、询问室、调解室、信息采集室、证物室、档案室等“七室”标准化建设。目前全省16509个(间)执法场所已全部完成标准化改造。同时,全省投入资金近2亿元,为基层执法民警全面配备了“九小件”防护装备以及执法记录仪、照相机、警务通等信息化装备,全面提升执法装备保障水平。全省公安机关全力推进基层执法场所视音频监控系统建设,截至去年底,全省需安装监控设备和安全防范设施的9907个(间)讯问、候问、羁押等执法场所已基本安装到位,实现了对基层执法办案单位的实时督察和动态巡查。

    江苏省公安厅开办网上法律学校,设立网上法律考场,推行全省公安民警学法积分、学分、等级考试。2011年以来,全省共有9.5万名公安民警参加基本级执法资格考试,考试通过率达99.71%。普遍推行领导职位竞争上岗法律考试制度,将法律知识考试作为前置条件和重要内容,规定考试不合格的一律不得提拔任用。

    以信息化推进执法规范化,江苏省公安厅研发执法监督管理系统,实现了对110接处警、案件、强制措施、人员处理等执法活动的全环节监督、智能化监控和动态化考评,并将监督考评情况直接记入单位和民警的电子执法档案。自2010年该系统全面应用以来,全省公安机关共网上考评警情400万余件、各类案件18万余件,签收、整改预警指令近8万条。

    4  跨国追捕:打击电信诈骗出重拳

    5月24日,随着首批126名犯罪嫌疑人被包机押解至无锡苏南硕放机场,我省单笔案值最大的电信诈骗案件告破,同时,我省警方第一次独立侦办的跨国境大案也画上圆满句号。

    此次战役,在公安部直接指挥下,我省警方独立组团远赴泰国、马来西亚等东南亚7国,与当地警方采取集中统一行动,成功摧毁“11·29”特大跨国境电信诈骗犯罪集团,抓获犯罪嫌疑人531名,捣毁拨打诈骗电话的犯罪窝点35个,破获电信诈骗案件510余起,总案值7300余万元。

    电信诈骗是近年来群众最深恶痛绝的犯罪之一,案件频发,受害者众,且往往倾家荡产。随着警方打击力度的加大,诈骗分子先是将拨打电话的地点转移到境外,继而又在境外设立了多个取款转账点。幕后指挥、拨打诈骗电话、网银转账、银行取款等犯罪行为全部转移至境外,“多头在外”的现状使得犯罪分子在国内留下的线索非常少,因此这类案件的侦破难度非常大。

    单笔诈骗金额逾千万的“11·29”案发后,公安部、省公安厅领导要求:“不破不休。”苏州市公安局迅速成立专案组,在部、厅专家的帮助指导下,对案件进行攻坚。

    经过4个多月的前期基础工作,专案组全面摸清涉案窝点及嫌疑人员,查明涉案电信诈骗犯罪网络的组织体系。该体系有一个共同的源头,其中49个窝点分布于泰国、马来西亚等东南亚7国以及我国大陆和台湾地区。

    锁定犯罪窝点,江苏警方决定直捣犯罪分子位于境外的“老巢”,将这个犯罪网络连根拔起、彻底摧毁。公安部和省公安厅联合成立专项行动指挥部,调集厅机关和苏州、南京、无锡、常州四市警力,成立赴外工作组,5月中旬相继赶赴境外,经过艰苦工作,境内境外警方同步收网,一举摧毁了这个特大跨国境电信诈骗犯罪网络。这次专项行动是公安部首次批准由一个省负责赴7个国家开展办案行动,也是江苏省公安机关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跨国境打击行动,获得圆满成功。

    为有效提升广大群众防范新型电信诈骗犯罪的意识和能力,从源头遏制和减少犯罪,省公安厅制作专门的防范电信诈骗宣传片,在公交、地铁、银行、社区等公共场所滚动播放,组织基层民警在全省广泛开展“安全防范进万家”、发放卡通宣传品活动,同时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开辟专题专栏,揭密电信诈骗手段,宣传安全防范知识,提醒广大群众不轻信、不转账、不上当。

    5  群众工作:警民携手铸和谐

    近年来,江苏公安机关和广大民警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公安工作获得了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逐年提升。为进一步加强群众工作,3月初,省公安厅决定启动为期3年的群众工作创新工程,努力实现服务质量和效果大提升、基层根基更牢固、人民群众得实惠、警民关系更和谐的目标。

    群众工作创新工程主要包括“群众生活大体验、突出问题大整改、网上服务大提升、群众工作大培训、示范标兵大争创”等五大活动载体。

    全省公安机关集中开展以“万警进万家、警民促和谐”为主题的群众生活大体验,采取走访、调研、换位等形式,组织民警深入困难家庭、艰苦行业、弱势群体,访民情、察民意、排民忧,了解和感受基层群众的生活状态和所需所盼。去年共走访群众304.6万余人,走访企业27.8万余家,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20.8万余件。

    把整改解决突出问题作为推动群众工作落实的关键环节,重点抓住社区民警深入群众不够、侵财类案件侦办挽损不力、窗口单位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每年列出若干项,集中整改,并向群众反馈。省公安厅每季度对全省公安群众工作开展考评。共抽取社区居民、办事群众、涉警当事人等各类个体样本3.6万余个,有效回访近1.2万人次,征求群众意见建议490余条,及时督促整改,确保每条意见建议办理整改到位,真正赢得群众满意。

    所有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健全完善“网上公安局”,普遍建立“网上派出所”、“网上警务室”,全面推广网上执法告知服务系统,广大基层民警自发建立博客、微博,丰富和拓展网上咨询服务、报警求助、评议监督等功能,使“鼠标公安局”成为全天候的服务热线、不关门的窗口平台。

    按照“三懂四会”要求,组织各级领导和基层民警专题培训,新民警到警务室或信访窗口锻炼;无基层工作经历的机关民警,到基层跟班学习,解决民警不愿做、不会做群众工作的问题。省公安厅设立群众工作创新奖,每年评选一批基层创新成果。为快速提升基层民警群众工作能力,省公安厅在全省确定了40个典型群众工作随岗培训点,通过开展随岗轮训、言传身教的方式,已对全省2000余名基层民警进行培训。

    培育选树一批善做群众工作的先进典型,从2012年起,省公安厅每年评选出10个县级优秀公安局、100个窗口服务示范单位、100名群众工作标兵,并组织他们走进所队、走进民警,传经授业,提升全警群众工作能力。

    6  文明交通:构筑安全畅通大格局

    2012年,全省公安交巡警部门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平安建设大局,以防事故、保安全、保畅通为总体目标,以深入实施交通安全生命保障和文明交通工程为抓手,着力推动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交通安全管理新格局。全省交通安全形势持续平稳,道路交通事故连续9年保持下降态势。城市交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全省9个城市被评为模范管理水平,总量连续10年居全国第一位。

    交通安全生命保障工程构筑维护群众出行安全的铜墙铁壁。2012年3月,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公安厅等四部门工作意见,实施交通安全生命保障工程,构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责任、监督和保障“三张网络”。目前,全省18个县(市、区)达到平安畅通县市部级标准,279个乡镇、企业、学校和公路达到交通安全示范创建标准。全省共建立1080个护学岗,中小学生交通安全保障工程深得人心。

    全力打造干线公路“平安走廊”,构建覆盖全省城乡3.5万公里道路的高清智能监控网络,不断提高道路交通应急处置水平,为群众安全出行提供有力保障。2012年中秋、国庆长假期间,全省高速公路平均处置一起轻微交通事故现场用时仅6分钟,有效应对免费通行带来的大客流。

    文明交通工程凝聚社会协同全民参与交通管理的合力。2012年7月,我省正式发布由省文明办、省公安厅等7部门联合制定的《关于深入实施江苏文明交通工程的工作意见》,率先开展包括进行城市文明交通指数测评、建立文明交通安全信用管理制度、构建文明交通教育体系、建立文明交通公共服务体系等9大项22方面内容的文明交通工程,全面提升公民文明交通素质和社会文明交通程度。

    通过6年多来的文明交通建设,全省已建成100条文明交通示范街、204个文明交通示范路口、140个文明交通宣传教育基地;常州、南京、江阴等9城市被公安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评为畅通工程模范管理水平城市,全社会对文明交通的认同感不断增强,“自律、包容、礼让、文明”的现代文明交通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在实施文明交通工程中,我省在全国率先建成文明交通管理体系,将个人交通行为纳入全省信用体系,形成共管共建文明交通的社会合力。个人交通信用情况将作为招录公务员、劳动用工和保险费率浮动、单位评优以及银行信贷等参考内容。

    7  破案会战:服务经济促发展

    3月1日至8月31日,公安部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半年的严厉打击经济犯罪“破案会战”。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各级公安机关全力投入“破案会战”,取得优异成绩,为保民生、保稳定、促和谐作出了重要贡献。会战期间,全省各级公安机关共破获经济犯罪案件1.4万余起,发起全国性集群战役118起,总体绩效位居全国前列。孟建柱部长签发嘉奖令予以表扬。

    在省公安厅的积极推动下,各级公安机关主要负责人担任领导小组组长,有力地推动了“破案会战”深入开展。全省公安民警特别是全体经侦民警,全力投入会战,半年来取消休假、放弃休息,日夜奋战在会战一线。

    “破案会战”中,针对全省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等涉众型大要案件多发,一些企业主、放贷人因欠债而“跑路”事件频发的实际情况,全省公安机关在做好防范的基础上,全力侦办大要案件,共立案侦办此类大要案件245起,涉案金额80余亿元,刑拘犯罪嫌疑人266名,有效遏制了涉众型经济犯罪的高发势头。

    全省公安机关综合运用各种侦查措施和手段,追根溯源、循线深挖,咬定犯罪头目、骨干分子,彻查犯罪源头,摧毁犯罪网络,向专业化、规模化的职业犯罪团伙发起迅猛攻势。“破案会战”中共打掉传销、假币、假发票、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犯罪团伙1358个,捣毁制假售假窝点987个。

    对涉案逃犯、尤其是重大逃犯,全省公安机关坚持盯案与盯逃同步,省、市、县公安机关联合成立境内外追捕组,不论涉案逃犯躲到哪里,全力将其缉捕归案。“破案会战”中,全省共追回经济犯罪逃犯347名。常熟“第一美女老板”顾春芳、“鲤鱼门”经理周思扬等被社会关注、网络热炒的重大逃犯从境内外陆续被缉捕归案,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肯定,产生良好社会反响。7月27日,在公安部统一协调指挥和我驻外使馆以及国外警方的大力协助下,省公安厅经侦总队和苏州、常熟经侦部门共同组成境外追捕组,成功将“鲤鱼门”经理周思扬抓获并押解回国。此案产生很大反响,几天后一名涉嫌经济犯罪准备潜逃境外的犯罪嫌疑人到公安机关投案自首。工作中,各级公安机关坚持追逃与挽损相结合,通过不懈努力,共挽回经济损失95亿余元,切实保护了企业、群众的合法利益。

    8  网络战场:虚拟世界护民安

    网络世界是现实世界的一部分,同样需要公安机关的平安守护。

    3月底,徐州市网民王某遭遇一起网络骗局,他在网上购物支付时,被人以支付宝充值可以优惠的名义诱骗,多次进行网银充值,后经查询,发现充值均未到账,银行卡内3.16万元不知去向。接到报警后,徐州市公安局网安支队分析这是一起网银木马盗窃案,经过近一个月的缜密侦查和细致取证,组织百余名民警成立32个抓捕组,奔赴14个省、32个地市,先后抓获犯罪嫌疑人58名,涉案金额1000余万元,成功打掉这一特大网银盗窃团伙。

    为切实维护广大网民利益,全省公安机关网安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会同相关警种部门,紧紧围绕网上“打黑、灭枪、扫黄、打假”四条主线,以“追源头、捣窝点、打团伙、铲除利益链”为目标,全力打击各类网络违法犯罪活动,战果丰硕。一年来全省共破获网络犯罪案件3700多起、抓获犯罪嫌疑人近6700名。

    针对网上涉枪涉爆、假币假发票、出卖公民个人信息、网络淫秽、非法传销等网络黑市违法信息滋生蔓延的情况,加大网上违法信息巡查处置力度,共发现处置违法有害信息1.4万余条,关闭100余家审核不严、违法信息频发的违规网站。

    严厉打击网络黑客违法犯罪活动,破获网络黑客案件30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28名。南通、常州先后破获特大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案,抓获犯罪嫌疑人35名,摧毁盗卖QQ号黑客犯罪团伙4个。

    以“追源头、打窝点”为思路,坚持网上经营和网下侦查相结合,严厉打击利用互联网非法买卖枪支弹药违法犯罪活动,破获网络贩枪刑事案件2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近700人,缴获各类仿真枪支1.1万多支,子弹32万余发,打掉网络贩枪团伙24个。

    针对网上淫秽色情信息泛滥,联系卖淫嫖娼、组织淫秽表演活动猖獗的问题,网安部门严厉打击网络淫秽色情,共破获网络淫秽色情刑事案件176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96名,摧毁淫秽色情网站500余个,捣毁为色情网站提供资金的广告联盟5家,查破网络招嫖治安案件675起,查处涉嫖涉娼人员1050人。

    网安部门主动加强与经侦部门的联络沟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破获网上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157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55名。宿迁市宿城公安分局破获网上假冒名牌打火机案,抓获犯罪嫌疑人21名,捣毁假货窝点8处,涉假商品市值高达1亿余元。

    9  优化服务:流动人口得实惠

    2012年,我省在苏州全面完成居住证试点工作,即将在全省全面推广。今后,在江苏进城居住、务工、经商的外来人口将在劳动就业、子女入学、社会医疗等公共服务方面,获得更多与户籍居民同样的待遇。

    据统计,我省现有登记在册的流动人口近2000万,对于流动人口,主要靠发放暂住证来管理和服务。

    借助暂住证政策和信息化手段,各地公安机关有效破解了流动人口管理这一治安难题。对流动人口底数清、情况明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提升对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水平,经省政府批准,2011年4月1日起,我省在流动人口最多的苏州市开始试点,实行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

    传统的暂住证制度,其出发点主要是加强流动人口治安管理,维护社会稳定和治安秩序。实行居住证制度,就是要推动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进一步转变理念,把流动人口作为城市居民的一部分,以开放和包容的胸襟,把公共服务的责任体制、服务网络向流动人口延伸,把流动人口这支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团结好、服务好、组织好。

    推广居住证逐步形成阶梯式落户政策通道。居住证持证人如果符合居住地准入条件,其本人及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未成年子女,可在当地直接申请落户;如果暂时不符合居住地准入条件,但在同一居住地连续居住一定年限、符合相关条件后,可以适当降低准入条件,在落户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

    截至目前,苏州已制发居住证730余万张,居住证在该市得到全面推广,试点效果良好。省公安厅在苏州试点的基础上,组织开展了大量论证与筹备工作,研究起草了推行居住证相关政策,报请省政府申批,居住证全省“一证通”所需的软硬件正在办理中。

    实行居住证制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及时协调解决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省政府建立流动人口居住证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推动各机关部门紧密协作,合力推进。居住证推广工作进展顺利,计划于2013年基本在全省完成集中换发。届时,在江苏的流动人口都将享受到居住证带来的便利。

    同时,在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我省正在研究制定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落实放宽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落户条件的相关政策,创造有利于人口合理流动、有利于吸引人才的良好环境,引导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的人员有序转为城镇居民。

    10  群英璀璨:人民卫士显本色

    5月18日,全国公安系统英雄模范、立功集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我省公安系统有28个单位和68名个人受表彰,其中,全国优秀公安局4个、全国优秀公安基层单位20个、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集体4个、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8名、任长霞式优秀公安局长1名、全国优秀人民警察50名、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9名。集体和个人受表彰数均位居全国前列。

    2012年,全省又有多名优秀公安民警为了人民的平安、社会的安宁,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2月1日,年仅23岁的苏州公安消防支队特勤三中队班长孙茂珲在火灾现场搜救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短暂的23年,他像一颗炽热燃烧的流星,划过美丽的苍穹,迸发出耀眼的光芒。

    5月31日凌晨,连云港市公安局海州分局刑警大队大队长、年仅39岁的朱其波从黑龙江省押着杀人后潜逃多年的犯罪嫌疑人江某返回途中,一辆货车突然撞破高速公路隔离栏,侧翻过来与警车相撞,他因伤势过重永远闭上了眼睛。

    11月22日,徐州市公安局子房派出所民警黄升在外出办案途中,遭遇多名歹徒持械袭击,为掩护同事,背部被刺中两刀,终因失血过多抢救无效,英勇牺牲,年仅24岁。

    更多的民警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得到了人民群众的一致认可和好评。

    3月下旬,“江苏省十大执法爱民交巡警”评选结果揭晓,“马路天使”廖超、“激情指挥家”陈忠、“独肾交警”张辉等10名民警光荣当选。陈先文等10名民警被评为“江苏省优秀执法爱民交巡警”。此次评选活动历时3个多月,得到了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热情参与和大力支持,互联网投票数达163万余张,网络专栏访问量达1500余万人次。

    10月26日,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最美警察”媒体推介活动在京落下帷幕。此次,全国共表彰50名“最美警察”,我省两名民警上榜。南通市通州区公安局城区交巡警中队民警“抱抱哥”陈忠林、宿迁市宿豫公安分局政工监督室副主任“迅哥”陆迅获此殊荣。

    近年来,江苏省公安机关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英模群体呈现“井喷”现象,“警星璀璨”成为醒目亮点。据统计,截至目前,江苏省公安机关共有3个集体被国务院授予荣誉称号,52名民警被授予或追授全国公安系统一级或二级英模称号,6000余名民警受到省部级表彰。

[责任编辑:王春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