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江苏公安服务民生守护平安的坚实印记
2013的钟声已经敲响。
过去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公安部的正确领导下,江苏公安机关启动群众工作创新工程,深入开展“三访三评”活动,以民意驱动,推动公安工作再升级;这一年,全省公安机关以信息化为先导,传统与科技结合,脚板与网络并行,基层基础建设模式成为全国公安新标杆;这一年,全省1.8万余个执法单位场所完成标准化改造,公安执法行为全面实现在阳光下运行;这一年,回应群众呼声,省公安厅调集民警利剑出鞘,万里奔袭,赴东南亚七国摧毁特大跨境电信诈骗犯罪网络……
这支光荣的队伍,为了使命,英模辈出。“新时期消防勇士”孙茂辉,年轻的生命在火海中迸发出永恒的光芒;“平安卫士”黄升,24岁生命定格在办案途中;“最美警察”陈忠林,坚守护学岗,两年弯腰20多万次……
总有一些人,让我们难以忘怀;总有一些事,让我们记忆犹新;总有一些感动在我们的生命里泛起浪花;总有一些瞬间在我们的记忆里成为永恒!
岁末年首,我们特别推出“2012江苏公安服务民生守护平安的坚实印记”,和读者一起感受一年里江苏公安机关的动人风景。(稿件由江苏省公安厅政治部宣传处统筹策划 图片由:屈靖宇 徐 涛 陈雪敏 王 强 王敬德 谢 访 提供)
1 深化创建:平安江苏上水平
2012年,是大事多、喜事多的重要年份。为了深化平安创建,更好地服务“两个率先”,全省公安机关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部有关部署要求,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全警动员、全力以赴,强化组织领导,周密部署安排,突出工作重点,狠抓措施落实,有效维护了全省社会大局的平安稳定,为圆满实现省委提出的“三个坚决防止”和公安部提出的“六个严防发生”的目标作出了重要贡献。
为了落实好深化平安创建的各项工作,各级公安机关成立了以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层层落实领导责任制、部门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做到守土有责、问责有人。深入细致地做好民警思想发动工作,引导民警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凝心聚力、一着不让地抓好各项安全保卫工作。
2月底,江苏省公安厅未雨绸缪,组织全省公安机关开展为期3个月的“春季打防攻势”专项行动,对各类“冒头的”违法犯罪,坚持打防结合、以防为主、打早打小,将倾向性、苗头性违法犯罪遏制在萌芽状态,牢牢掌控了社会治安大局。
7月初至10月底,省公安厅继续在全省开展以“研判破案、关城门演练、社会面巡防、公共安全监管”为重点的“百日集中打防行动”,在全省73个110接警区组织开展“关城门”演练活动,和以比压降案件、比抓获现行、比规范运作为主题的巡防专项行动,全面加强社会面特别是重点单位、要害部位的防范控制。
10月中旬,省公安厅在全省部署发动“平安稳定攻坚月”暨“灭枪专项整治行动”,督促各地公安机关检查问题整改情况,深入推动解决重大问题、消除重大隐患、化解重大矛盾。
与此同时,各级公安机关按照省委、省政府集中开展“四项排查”的总体部署,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协同有关部门深入开展排查工作,逐一查找、逐个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风险点,最大限度地消除各种不稳定因素。省公安厅由厅党委成员带队,成立专门工作组分赴各地开展“四项督导”活动,督促各地深入排查矛盾隐患、排查打防漏洞、排查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薄弱环节,认真落实整改措施,推动各项安保措施不折不扣落实到位,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肯定。实践再次证明,我省公安机关是一支敢打硬仗、能打硬仗、善打硬仗的队伍。
2 基层基础:信息化赢来新景象
6月16日至18日,全国公安厅局长汇聚江苏,研究部署新形势下特别是动态化、信息化条件下,如何加强和提升公安基层基础工作水平。
会议期间,国务委员、公安部长孟建柱和全国公安厅局长们分别来到苏州、无锡、常州等地,就进一步加强公安基层基础工作进行考察调研和观摩交流。每到一处,与会代表都深入公安基层所队、城乡社区警务室,与一线公安民警亲切交谈,听取他们的心得体会和意见建议,实地感受江苏公安工作发生的显著变化,对江苏公安基层基础建设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
江苏公安基层基础工作成为全国公安机关新的标杆。
近年来,江苏公安机关立足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时代背景,抢抓历史机遇,积极投入平安建设,全省公安工作总体迈入全国先进行列,“平安江苏”成为率先发展的第一资源、招商引资的响亮品牌。
江苏省公安厅党委清醒地看到:平安是精品、名品,也是“易碎品”,只有心无旁骛抓基层、一心一意打基础,才能把平安大厦建设得更加雄伟坚固,实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目标。
全省公安机关在信息化条件下加强基层基础建设,着眼顶层设计,立足基层导向,注重统筹发展,推动了基层基础工作的转型升级,为巩固发展平安建设成果提供了坚强有力支撑。
江苏公安积极探索信息化“翅膀”与公安工作“肌体”的“有机对接”,确立了动态警务、专业警务、合成警务、信息警务、规范警务等“五大警务”理念,统筹人力、物力等各方面资源的整合,统筹机关与基层的关系,统筹苏南与苏中、苏北的发展,统筹发展与机制、体制的变革,初步走出了一条“基础信息一体化、打防管控动态化、执法办案规范化、服务群众便捷化、队伍管理精细化”的基层基础工作新路子,向着打造“和谐稳定示范区”的宏伟目标奋力前行。
无论是全体民警的工作常态,还是“社区警务固化”模式,都源于一个共同的支撑系统——“江苏公安综合管理服务工作平台”,即“大平台”。全省10万民警在同一平台上办公,真正实现了“一点登录、全网关联;一人采集、全警共享”目标,从而让信息活起来、动起来、用起来,实现基础工作与信息科技的高度融合。
科技的引擎一旦嵌入基层,必定产生巨大能量。目前,江苏公安通过信息研判、信息比对破案率超过85%,命案破案周期和成本平均减少70%。
3 规范执法:阳光警务保公正
截至12月初,全省公安机关1.8万余个基层执法单位和场所全部完成功能区设置和标准化改造。另外,全省有15个单位被公安部命名为新一轮全国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日前在江苏检查验收的公安部法制局负责人说,江苏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名副其实地走在了全国最前列。
2008年以来,江苏公安机关咬定勇当全国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领头羊”目标,不断完善执法制度和硬件建设,严格执法监督管理,增强依法履职能力,执法规范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群众安全感指数、破案打击总绩效连续7年保持全国领先水平,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满意度连续7年保持在95%以上。
执法场所安全管理是执法规范化建设的重要保障。江苏省公安厅统一制定派出所、刑警队、交警队等基层执法单位功能区域划分及管理标准,各地公安机关想方设法对执法办案区与接待区、其他办公区、生活区等实行功能合理分区并隔离,去年底全省2366个执法单位全面完成了功能区设置改造任务。各地还按照省公安厅统一的建设标准,狠抓候问室、讯问室、询问室、调解室、信息采集室、证物室、档案室等“七室”标准化建设。目前全省16509个(间)执法场所已全部完成标准化改造。同时,全省投入资金近2亿元,为基层执法民警全面配备了“九小件”防护装备以及执法记录仪、照相机、警务通等信息化装备,全面提升执法装备保障水平。全省公安机关全力推进基层执法场所视音频监控系统建设,截至去年底,全省需安装监控设备和安全防范设施的9907个(间)讯问、候问、羁押等执法场所已基本安装到位,实现了对基层执法办案单位的实时督察和动态巡查。
江苏省公安厅开办网上法律学校,设立网上法律考场,推行全省公安民警学法积分、学分、等级考试。2011年以来,全省共有9.5万名公安民警参加基本级执法资格考试,考试通过率达99.71%。普遍推行领导职位竞争上岗法律考试制度,将法律知识考试作为前置条件和重要内容,规定考试不合格的一律不得提拔任用。
以信息化推进执法规范化,江苏省公安厅研发执法监督管理系统,实现了对110接处警、案件、强制措施、人员处理等执法活动的全环节监督、智能化监控和动态化考评,并将监督考评情况直接记入单位和民警的电子执法档案。自2010年该系统全面应用以来,全省公安机关共网上考评警情400万余件、各类案件18万余件,签收、整改预警指令近8万条。
4 跨国追捕:打击电信诈骗出重拳
5月24日,随着首批126名犯罪嫌疑人被包机押解至无锡苏南硕放机场,我省单笔案值最大的电信诈骗案件告破,同时,我省警方第一次独立侦办的跨国境大案也画上圆满句号。
此次战役,在公安部直接指挥下,我省警方独立组团远赴泰国、马来西亚等东南亚7国,与当地警方采取集中统一行动,成功摧毁“11·29”特大跨国境电信诈骗犯罪集团,抓获犯罪嫌疑人531名,捣毁拨打诈骗电话的犯罪窝点35个,破获电信诈骗案件510余起,总案值7300余万元。
电信诈骗是近年来群众最深恶痛绝的犯罪之一,案件频发,受害者众,且往往倾家荡产。随着警方打击力度的加大,诈骗分子先是将拨打电话的地点转移到境外,继而又在境外设立了多个取款转账点。幕后指挥、拨打诈骗电话、网银转账、银行取款等犯罪行为全部转移至境外,“多头在外”的现状使得犯罪分子在国内留下的线索非常少,因此这类案件的侦破难度非常大。
单笔诈骗金额逾千万的“11·29”案发后,公安部、省公安厅领导要求:“不破不休。”苏州市公安局迅速成立专案组,在部、厅专家的帮助指导下,对案件进行攻坚。
经过4个多月的前期基础工作,专案组全面摸清涉案窝点及嫌疑人员,查明涉案电信诈骗犯罪网络的组织体系。该体系有一个共同的源头,其中49个窝点分布于泰国、马来西亚等东南亚7国以及我国大陆和台湾地区。
锁定犯罪窝点,江苏警方决定直捣犯罪分子位于境外的“老巢”,将这个犯罪网络连根拔起、彻底摧毁。公安部和省公安厅联合成立专项行动指挥部,调集厅机关和苏州、南京、无锡、常州四市警力,成立赴外工作组,5月中旬相继赶赴境外,经过艰苦工作,境内境外警方同步收网,一举摧毁了这个特大跨国境电信诈骗犯罪网络。这次专项行动是公安部首次批准由一个省负责赴7个国家开展办案行动,也是江苏省公安机关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跨国境打击行动,获得圆满成功。
为有效提升广大群众防范新型电信诈骗犯罪的意识和能力,从源头遏制和减少犯罪,省公安厅制作专门的防范电信诈骗宣传片,在公交、地铁、银行、社区等公共场所滚动播放,组织基层民警在全省广泛开展“安全防范进万家”、发放卡通宣传品活动,同时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开辟专题专栏,揭密电信诈骗手段,宣传安全防范知识,提醒广大群众不轻信、不转账、不上当。
5 群众工作:警民携手铸和谐
近年来,江苏公安机关和广大民警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公安工作获得了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逐年提升。为进一步加强群众工作,3月初,省公安厅决定启动为期3年的群众工作创新工程,努力实现服务质量和效果大提升、基层根基更牢固、人民群众得实惠、警民关系更和谐的目标。
群众工作创新工程主要包括“群众生活大体验、突出问题大整改、网上服务大提升、群众工作大培训、示范标兵大争创”等五大活动载体。
全省公安机关集中开展以“万警进万家、警民促和谐”为主题的群众生活大体验,采取走访、调研、换位等形式,组织民警深入困难家庭、艰苦行业、弱势群体,访民情、察民意、排民忧,了解和感受基层群众的生活状态和所需所盼。去年共走访群众304.6万余人,走访企业27.8万余家,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20.8万余件。
把整改解决突出问题作为推动群众工作落实的关键环节,重点抓住社区民警深入群众不够、侵财类案件侦办挽损不力、窗口单位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每年列出若干项,集中整改,并向群众反馈。省公安厅每季度对全省公安群众工作开展考评。共抽取社区居民、办事群众、涉警当事人等各类个体样本3.6万余个,有效回访近1.2万人次,征求群众意见建议490余条,及时督促整改,确保每条意见建议办理整改到位,真正赢得群众满意。
所有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健全完善“网上公安局”,普遍建立“网上派出所”、“网上警务室”,全面推广网上执法告知服务系统,广大基层民警自发建立博客、微博,丰富和拓展网上咨询服务、报警求助、评议监督等功能,使“鼠标公安局”成为全天候的服务热线、不关门的窗口平台。
按照“三懂四会”要求,组织各级领导和基层民警专题培训,新民警到警务室或信访窗口锻炼;无基层工作经历的机关民警,到基层跟班学习,解决民警不愿做、不会做群众工作的问题。省公安厅设立群众工作创新奖,每年评选一批基层创新成果。为快速提升基层民警群众工作能力,省公安厅在全省确定了40个典型群众工作随岗培训点,通过开展随岗轮训、言传身教的方式,已对全省2000余名基层民警进行培训。
培育选树一批善做群众工作的先进典型,从2012年起,省公安厅每年评选出10个县级优秀公安局、100个窗口服务示范单位、100名群众工作标兵,并组织他们走进所队、走进民警,传经授业,提升全警群众工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