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教基地改变了我的命运”
长治探索帮教新路让刑释解教人员找回尊严
一场大雪之后,厚厚的积雪覆盖了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的发鸠山。
山脚下,承包该山头的当地致富带头人王建龙向《法制日报》记者介绍说,这场大雪来得及时,如果没什么大的灾害,明年整个山头的核桃林、小尖椒、中草药等作物可以收入十几万元。
然而谁能想到,几年前王建龙还是一名刑释解教人员。引导王建龙走向特色农业种植之路的,正是长子县安置帮教基地——鸠翁山仙农绿宝专业合作社。
据统计,自2006年以来,在该基地的帮助下,先后有268名安置帮教人员走上了勤劳致富道路。
2012年,山西省委政法委成立了10个政法工作专项组,山西省司法厅厅长王水成任特殊人群管理专项组组长。在去年年初召开的全省司法行政工作会议上,他提出,2012年山西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要勇创一流,帮助刑释解教人员解决就业、就学、社会保障方面的困难和问题,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
“现在的安置帮教工作,大多是依托一些大企业作为帮教基地。长治作为一个革命老区,农村多,企业少,很多刑释解教人员大都在农村,传统的安置帮教模式在长治不好搞。”长治市司法局局长马朝中介绍说,经过多年的实践,长治市逐渐摸索出一条“公司(合作社)+农户+特户”的农村安置帮教新路子。
长治市司法局副局长牛仙梅告诉记者,这种安置帮教模式的最大亮点,是通过农业合作社为安置帮教人员提供种苗、提供技术、办理贷款、联系市场,让帮教人员通过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即使有一天基地没了,他们也能有一技之长。”
如今的王建龙,不仅承包了石哲镇张家庄村500多亩的核桃林,而且还建了养鸡场。“在以前,我是想都不敢想的。”王建龙笑着对记者说。
1998年,刚刚初中毕业的王建龙因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2003年刑满释放。因为没有手艺、没有工作,王建龙在社会上一晃就是4年。
2007年,长子县安置帮教基地接收了王建龙。帮教基地负责人赵忠林帮助他贷款一万元,买了三轮车,让他当起合作社的收购员。一年后,王建龙对特色农业种植产生了兴趣。2008年,在帮教基地的帮助下,王建龙回村承包了几亩地尝试种植。年底,他赚了一万多元。
尝到甜头的他,不断扩大种植规模和范围,日子越过越红火。致富不忘众乡亲,他经常无偿给村里人提供种子、技术、经验等。2011年村委会选举,王建龙高票当选张家村村主任,他感慨地对记者说:“是帮教基地改变了我的命运。”
51岁的张海龙是石哲镇圪倒村支书兼村主任,村里的致富带头人,也是帮教走出来的一个先进典型。
“海龙我从小就认识,有才,但不安分。”赵忠林告诉记者,2003年,张海龙参加村委会选举落选,一气之下,打了人,后来被法院以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
刑期结束回家后,赵忠林找到了张海龙,免费为他提供了小辣椒种子50包,核桃苗600棵,由他任组长带领村里搞起特色农产品种植。
这一干,就是近10年。在张海龙的带动下,村里搞特色农产品种植的人越来越多,村民们的收入也越来越高。
张海龙的心态也发生了变化:村里谁有困难,他都去帮上一把,村里要修路,他拿出了自家的地,村里要建办公场所,他让出了自家的老宅。
2008年,张海龙又一次参加了村主任选举。这次,他高票当选。后来,他又入了党,当上了村支书,2011年年底换届中,张海龙高票连任。
马朝中说:“这种帮教模式,不但给予了刑释解教人员财富,更给予了他们尊严。”长治市司法局副局长郭万武也深有体会:“以前回访刑释解教人员时,经常会遇到受访人不配合的情形,用他们的话说,‘我都服完刑了,你们还来干什么?’而如今这种帮教模式,将管理与致富有效结合,很多工作做起来也顺多了。”(记者马岳君)
·山西公安厅厅长慰问一线交警
·山西太原打掉“锡纸开锁”三团伙
·[视频]国务院安委办:通报山西隧道爆炸等近期事故
·山西保监局组织开展党的十八大知识竞赛活动
·山西蒲县:让群众享受更多、更好、更便捷的文化资源
·山西出台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
·山西出台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
·山西座谈人民监督员工作
·山西出台异地高考方案需在当地连读3年高中
·[视频]山西:省政法委传达学习省委十届四次全会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视频]山西:晋中政法系统开展百日集中整治警车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