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专题

新京报:给“闯黄扣分”设个过渡期如何

2013-01-04 15:29:43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新京报 

    对闯黄灯进行处罚是世界上多数国家的通例。但在“闯黄扣分”在还没有达成普遍社会共识的情形下,建议考虑设置一个过渡期,“创造条件”尽快促成各方共识。

    “史上最严交规”已执行了几天,效果初显。有数据显示,一些地方因违反交通信号而导致的交通事故有所下降。但尽管如此,网友对“闯黄灯扣6分”的吐槽仍然不少。

    细看网友的声音,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对“闯黄扣分”,机动车驾驶者往往以切身体会质疑其合理性,而行人更多则报以欢迎的态度。

    这似乎说明,看似一个简单的规定,其实牵扯到不同利益群体,不同的利益诉求,很难达成普遍的社会共识。在这种情况下,不妨考虑设置一个过渡期,创造各种条件尽快促成共识,否则,一刀切地立即推行可能会加剧矛盾。

    任何规定要得到切实执行,它需要民众的理解,也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从以往的“闯黄不罚”到现在的“闯黄重罚”,如果仅仅在法规上单兵突进,没有细致的沟通说服,没有交通设施的完备调整,不仅容易引发争议,执行效果也未必好。换句话说,“闯黄扣分”尚需做好“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的准备。

    “硬件”方面,有些网友已指出,一些交通信号设施的不完善,导致车主难以及时预判黄灯。对此,有网友建议,安装倒计时灯或者绿灯换黄灯前闪烁提醒——至少对于后者,不难做到。还有媒体介绍的,新加坡道路在停止线之前,由近及远画上3个箭头,信号灯从绿变黄时,车辆处在最远箭头位置强行通过要被罚款扣分,车辆处在离停止线较近的2个箭头时,通过则视为正常通行——这是否可以借鉴?

    客观地看,现在各地执行新交规的环境存在很大差异。比如以倒计时信号灯来说,有些城市装了,有的城市没装;有的路口装了,有的路口没装。与此类似,在其他交通设施和执法人力配备上,各地条件也不等同。这可能也是有些城市严格执行,而有的城市一度表态要暂缓处罚的原因。不顾现实差异而统一推行,未必科学。

    软件方面,则需要在驾驶安全教育上下工夫,提升整个社会的驾驶文明。以最源头的考驾照来说,现在基本还是一种行政思维和办证思维,而不是立足于让每个人真正学会“安全驾驶”。在这种管理思维下,很多人把去驾校学车当成一个纯技术活儿,只关注怎么尽快“学会”开车、通过考试,甚至钻研下如何不被警察抓到罚款的技巧,而很少强化安全驾驶意识,更很少考虑到如何尊重行人、骑车人、乘坐公交者等群体的路权。如果从学开车那天起,驾驶员就没接触领悟到这些基本的路权和安全理念,视“闯黄灯”为寻常事,汽车文明的建设就无从谈起。

    从“闯黄扣分”引起的争议,可见汽车已普遍融入国人生活,但对一些基本的汽车文明,却远未形成共识。从国外和黄灯相关的一些规定来看,如果文明驾驶意识深入人心、路权意识融入血液,驾驶者就会自觉地根据安全状况判断是否通行,“闯黄”也许就不成为大问题。由此可见,保障交通安全要靠法规,但更离不开汽车文明的培育。

[责任编辑:王春圆]
相关报道

·[视频]公安部交管局:注意到“闯黄灯之争”将不断改进
·哈尔滨交警部门暂缓对“闯黄灯”处罚
·公安部回应“闯黄灯”质疑:减速慢行可避免追尾事故
·深圳交警:闯黄灯只是暂时不罚 正研制处罚细则
·“闯黄灯”现场调查 元旦期间全国“闯”灯行为降66%
·新交规实施以来“闯黄灯”引热议

·新交规实施以来“闯黄灯”引热议
·"绿灯-黄灯-红灯"――"闯黄灯"问题的现场调查
·多地暂不处罚闯黄灯 闯了黄灯也不必太担心
·新交规实施两日闯黄灯扣六分引热议
·闯黄灯处罚引争议 网民呼吁规范取证
·新交规实施 闯黄灯扣六分成为最受争议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