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政法版> 政法英模

赵海:平和淡定与赤诚之心

2013-01-01 14:58:50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法院报 

巡回在北京街头的“电驴”法官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诉调对接办公室法官赵海的故事

“孩子,快进来,我有件事正要和你商量。”王老太太见到赵海,赶忙把他拉进客厅沙发前坐了下来。

“你是个好孩子,我老太婆无儿无女,年纪越来越大,身体越来越不好了,我这辈子也没什么财产,就有这一套房子。这些天我一直在琢磨,将来我走了,这套房子与其交给国家,倒不如留给你。你看,我把遗嘱都写好了……”老太太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叠得整整齐齐的信纸递给赵海。

“有他,就有了主心骨”

冬日的北京,寒风像一束束钢针凛冽刺骨。12月5日,上午9时,赵海和往常一样穿上那件警用大衣,戴上黑色的羊皮帽,绑好了护膝准备出发了。

几分钟后,赵海骑着辆电动自行车,顶着寒风驶出了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大门。按照他给自己定的时间表,今天上午,他要到德胜街道和派出所巡回。

“今儿冻坏了吧?快坐下,喝杯水暖和暖和。”赵海刚坐下,德胜司法所所长闫玉梅就迫不及待地唠了起来,“有个咨询问题的正等着您呢!前几天市场打架的事,三个人打架,一人过去拉,结果拉架的被打伤了,住了十几天院。现在这三个人都不承认打过他,都不肯赔。今天挨打这人的亲戚来了,想问问这事该怎么办,我们也说不清,一会儿您跟他说道说道?”

“没问题,叫他进来吧。”赵海搓着说手说。

一名40来岁的男人被带了进来。

“您亲戚这事,咱得看看当时公安的笔录,不承认打人没问题,只要承认有身体接触就行……”赵海认真讲解,男子坐在旁边频频点头。

十几分钟后,男子紧皱的眉头舒展开了,他站起身,双手握住赵海的手不停道谢:“谢谢法官,您这么一说,我心里就有数了,这段时间为这事我老头疼了,今天我可知道该怎么办了。”

从德胜街道出来,赵海骑着电动自行车,转了两个弯来到了德胜派出所。

“大姐,您上次问的事我帮您问了,像他这种情况可以退税……”刚走进治安联合调解室,赵海就直奔主题。

“这么冷的天,刚才还想着给您打个电话,没什么事就甭来了,看您冻得,我们都心疼了。快喝杯水暖和暖和,这事我回头就照您说的回他。”人民调解员王秀英倒了杯热水端到赵海面前。

“这都六七年了,赵海每周二都会过来,风雨无阻,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坚持的。”王秀英说,“有纠纷,他就帮我们处理一下,有当事人来咨询,他就帮我们解答一下,如果没什么事,他就给我们讲讲他以前办过的案例,指导我们调解。有什么拿不准的事,我们都愿意问问他,有了他,我们就有了主心骨。”

“他用人品打动了老百姓”

“有了他,我们就有了主心骨。”这是记者跟随赵海跑了几个街道,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别看现在的赵海在这些司法所长、人民调解员的眼里如此不可或缺,刚刚接手巡回审判工作时,赵海可没少坐“冷板凳”。

“您好,我是西城法院的法官赵海。”接手巡回法官工作的第二天,赵海来到德胜街道。

老司法所长抽了口烟,瞟了赵海一眼:“法院的?到我这里干嘛?”

“我是来巡回的,来化解矛盾纠纷。”赵海站在原地笑眯眯地说。

“来巡回?你们领导怎么没来?”

“我们领导忙,改天一定来拜访您,让我先过来,跟您接个头。”

“既然你是来化解矛盾的,我这儿正好有个难缠的事儿,这女孩就是在你们那儿判的,蹲了3年牢出来,没有家了。天天拿着铺盖到街道这边来睡觉,你先帮我化解一下吧。”老所长指了指躺在旁边沙发上的女孩。

“好嘞。”赵海走到女孩面前蹲了下来。

“姑娘,你叫什么呀?怎么睡在这里?”

“我叫小姚,抢劫被判了三年,我妈吸毒。我在里边的时候她把我家的房子卖了,她找了个新老伴不让我进家,我没地方住了,总不能让我睡大街吧……”

赵海带着小姚找到她的母亲,跟小姚母女聊了2个多小时,又带着母女二人找到小姚的姥姥。经过一番工作,小姚的姥姥最终同意收留女孩,小姚收拾好东西搬到了姥姥家。

看着高高兴兴收拾铺盖的小姚,老所长惊呆了,街道、司法所劝了几个月都劝不走的小姚,赵海一个上午就给劝走了。

小姚走后,老所长把赵海拉到自己的办公室坐下,给他倒了杯茶,好奇地问:“您可真行,说说怎么把她说通的?”

“没什么,给她讲讲道理,答应回头帮她找个廉租房,再帮她联系解决低保,这些问题还得麻烦咱们街道帮忙解决。”赵海说。

“没问题,只要能让她回去,需要我们的,全力配合,你不知道,这女孩在我们这儿闹了几个月了,已经成我们这里的老大难问题了。真没想到,你一下子就给解决了,刚才你说是法院的,我还以为是来作秀,真是惭愧呀。”

从那以后,赵海便成了德胜街道的常客加“上客”,大事小情的,老所长都愿找赵海商量商量。

“赵海刚来各街道巡回时,大伙还以为他是法院淘汰下来的人,有人问,好好的法官不做,怎么跑到街道来了,还有当事人说‘他是在院里不好好干活,院领导想让他下岗又不好意思,才派了这么个活给他’。”月坛司法所所长马媛媛说,“后来大伙慢慢发现,赵海真的是脚踏实地,兢兢业业把工作做得扎扎实实。谣言不攻自破,现在我们这里很多老百姓遇到处理不了的问题都指名找他解决。”

“去年有一天,下着大雪,一个老人来到司法所一定要见赵海,都已经快午饭时间了,我们给赵海打电话。他当时正在德胜街道,听了电话之后骑着电动车就来了。那天路特别滑,我们都不知道他怎么骑过来的。”马媛媛说。

“他是用自己的人品打动了老百姓,不然这里的老百姓也不会这样信任他。”

关于房子的故事

说起赵海的人品,不得不讲讲几个关于房子的故事。

赵海的祖上在钓鱼台附近曾有一个四合院,多年前,小院拆迁,赵海用补偿款给90多岁的奶奶在宣武门买了一套小三居,剩下为数不多的补偿款也全部存在了奶奶的账户上,用于奶奶的生活开支和药费。

1990年,赵海从中国政法大学毕业后进入西城区人民法院,22年过去了,如今赵海一家三口仍住在父亲单位分得的40平方米的老房子里。

赵海并不是没有机会改善自己的居住条件。那是他还在上大学时,一天晚上他去看一个亲戚,回家晚了,走了很久也没有打到出租车。他走累了,在一个小区门口坐了下来。睡不着觉出来遛弯的王老太太看到了他:“小伙子,怎么坐在这呀?”

“奶奶,没事,打不到车,走累了,坐在这儿歇一会儿。”

老太太闲来无事,便聊了起来。两人越聊越投机,聊到口渴,王老太太把赵海带到家里给他倒了杯水。

知道老人无儿无女孤苦伶仃,赵海从此便经常去看老人。带些老人爱吃的糕点,陪老人聊聊天,帮老人做做家务。几年下来,老人感动不已。

这一天,赵海又来了。

“孩子,快进来,我有件事正要和你商量。”王老太太见到赵海,赶忙把他拉进客厅沙发前坐了下来,“这些天我一直在琢磨,将来我走了,这套房子与其交给国家,倒不如留给你。你看,我把遗嘱都写好了……”

“奶奶,您别着急,这是给您买的水果和稻香村的点心,您先尝尝。”赵海边说边把两个鼓鼓的袋子放在茶几上,“您和我奶奶年纪差不多,我一直把您当我奶奶看,我会经常来看您的,您有什么事,尽管吩咐,可是这房子,我不能要。您在唐山不是还有个外甥女吗?回头联系联系,还是把房子留给她吧,您要非留给我,我以后可不敢来看您了……”

赵海拒绝了老太太的好意。

要立遗嘱给赵海房子的还不止王老太太一人。

一对老街坊,无儿无女,几个外甥、侄子为争夺遗产和几间房子闹得不可开交,却很少来看老人。赵海的父亲就常来陪老人聊天,开导老人。赵海更是有空就会过来,帮老人搬搬煤,打扫打扫屋子,逗老人开心。

“孩子,我们看出来了,你比我们那几个侄子强多了。他们就惦记着我们的房子,从不关心我们老两口,我们都商量好了,将来我们这房子谁也不给,就留给你。只要你能常来看看我们就行了。”老两口把写好的遗嘱交给赵海。

这一次,赵海又拒绝了:“您老千万别这样,都是街里街坊的,我来看看你们难道不是应该的?我要是要了你们的房子,那我成什么人了?”

“后来,老两口把房子抵押给了银行,住进了养老院。”赵海无奈地摇了摇头,“老人太可怜了,自从房子抵给银行后,他们的侄子、外甥们就再也没有去看过两位老人。”

然而,每个周末,赵海都会买些牛奶、蛋糕之类软和的食品,坐着公交车到老人院看望他们,直到几年后两位老人先后去世。

“脚着着地儿”的法官

“跟赵老师的这段时间,我学到了很多。”西城法院书记员严浩说,“研究生毕业后,我选择做法官,因为觉得法官很威严,居中裁判,判定双方权利义务。进入法院后,我被分到民四庭,处理公司法、保险法相关案件,感觉挺适合自己的。”

“可还没一个月,领导就找我谈话了,让我跟着赵海老师。我当时就懵了,‘不会让我也骑个电动车去巡回吧?’领导说‘是的’。我特别郁闷,好几天都没睡好觉。”严浩说,“自己学了这么多年经济法,却要骑个电动车搞巡回,这不是把我毁了么?”

“赵老师好象看出了我的心事,总开导我‘不论领导让你干什么,都是工作,只要想着怎么把事情办好就行了,名利得失都不要太在意,该来的时候自然会来,不该来时,强求也求不到’赵老师总是特别平和,特别淡定。”严浩说,“不过渐渐地,我发现,这里也能学到很多东西,比如如何与老百姓沟通,如何把法律以平实的语言让老百姓接受。”

“赵海能够把自己放得很低很低,这些年他接触的都是最底层的老百姓,但他始终特别耐心。”西长安街派出所人民调解员张小华说,“他常常调到中午12点多,留他在食堂吃个饭他也不吃,说下午还要去别的街道。现在,像他这样的孩子真是不多了,他的脚是着着地儿的。”

张小华向记者讲述了11月2日赵海调解的一起纠纷。

庆丰包子铺扩建,经协商,周围的居民迁到了二层。可是二层建筑质量问题漏水,电线也老化,使得王惠兰老人等几户居民无法居住。居民和包子铺协商多次均无结果,双方闹得不可开交。11月2日中午,双方又到居委会闹了起来,居委会处理不了,打电话请来了赵海。

放下电话,赵海立即赶了过来。在居委会向双方讲人情、辨法理调了一个多小时,又跟着双方来到现场一项一项的核实情况。双方提出一项问题,赵海就解决落实一项问题,从维修哪些项目,到用什么材料,乃至每个材料的品牌和保质期,都详细地和双方约定好。赵海把每个细节都想到了,把所有的问题都一并解决了,直到下午六七点钟,双方拿着足足7项的调解协议,高高兴兴地握手言和了。

“以前老百姓有了纠纷都是先打官司再调解,现在,大家知道这里有个赵海,有了纠纷都会先来问问‘我这事占不占理,能不能赢?’赵海给人讲人情、讲道理,讲明白了,纠纷化解了,就不到法院了。”西长安街派出所人民调解员张立新说。

奶奶的贴心人

“奶奶,我回来了!”每天晚上下班,赵海都要坐5站地铁先去看看奶奶。

“小张,奶奶今天胃口怎么样?体温和血压都量了吗?今天拉了吗?”一进门,赵海就迫不及待地向保姆小张询问。

“今天胃口不错,刚吃了一碗面条,不过今天没拉,昨天早上拉的,今天还没量体温。”小张回答。

“这可不行,得给她加点润肠药,胃口好,体温应该就没事。”说着,赵海从隔壁房间拿了大大小小一把药片塞到奶奶嘴里,自己先尝了尝水温后,把水杯递给了奶奶。

“这些药是各种维生素,老人不爱吃菜,只能靠药物补充营养。”赵海告诉记者,“奶奶年纪大了,很多细节必须注意,稍不留心就有可能生病。”

赵海的奶奶今年97岁了,神智已经不是很清醒,连自己的儿女都认不出来了,但却能清醒地认得孙子赵海。

“以前不知道为什么城里的人比农村人长寿,来到他们家才知道,城里人就是精细。”保姆小张说,“像这样的老太太,在我们农村,管口饱饭吃就不错了,哪会照顾得这么细心呀。”

在一旁帮奶奶按摩的赵海憨憨地笑了笑。

“我长这么大,就没见过这么贴心的人。他每天都回来,常常要陪奶奶到九十点钟才回家,有时候一天还来两回。问寒问暖的,叮嘱我关窗户,嘱咐我按时给奶奶喂药,要求可严了。他每天帮老太太梳头、按摩,给老太太泡脚,可细心了。”小张说,“我在这儿干了四五年了,我以前只带过孩子,本来是不愿带老人的,怕麻烦,完全是被他的孝心感动了,才留下来的。”

“老太太好福气呀!”小张说。(记者 陈 冰 通讯员 吴献雅)

[责任编辑:王春圆]
相关报道

·全国模范法官“朱沪生工作室”正式揭牌
·河南:新郑法官回访彰显司法温情
·陕西:“一村一法官”与群众越来越近陕西省近30000个村、近2000个社区已普遍设立法官工作室
·宁夏集中培训360名民事法官
·河南高院微博征集法官感人小故事
·法官来到咱身边——太原市万柏林区法院西山法庭创新调解机制纪实

·法官来到咱身边——太原市万柏林区法院西山法庭创新调解机制纪实
·山东潍坊中院探索建立法官诚信司法机制
·藏族女法官走进内地法院审判席
·西安未央法官工作室主动解纷受好评
·西安未央法官工作室主动解纷受好评
·衢江女法官王顺华好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