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昨天开始,记录成都“北改”这一民生大戏的“曹家巷拆迁日记”,将在中央电视台连续几天播出。这是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中国梦”的“成都切片”,这是对经济高速发展背景下“中国式拆迁”的正面有益的探索,这是社会转型时期地方党委及政府对社会管理创新的生动实践。
十年拆不动的曹家巷,集中反映了改革时代的各种深刻矛盾: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总之,社会转型犹未完成,社会活力蓬勃迸发,新老矛盾叠加交织。十年拆不动的矛盾后面,折射出人民群众对居住尊严的渴望,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对全面小康的“中国梦”的个体理解。
如何拆掉这个十年拆不动的曹家巷,建设一个崭新的城北,则对应着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在经济崛起的同时,建设出一个稳定有序、公平正义、幸福平安的和谐社会?事实上,这正是社会管理所要解答的问题。
“曹家巷拆迁日记”记录了“居民自治改造”这样一个旧城拆迁领域中的崭新概念。这无疑正是一种创新社会管理、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模式。在政府支持下,曹家巷居民自主投票选出了居民自治改造委员会。“自改委”既是在居民内部负责协调复杂利益关系的群众组织,同时又代表居民向政府、企业表达合理诉求。
正是借助“自改委”的力量,“依靠群众去做群众工作,依靠多数群众去做少数群众的工作”,十年拆不动的曹家巷,终于一朝动起来。
如何“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面对这一宏大的命题,通过曹家巷“自改委”,成都给出了一个简单的答案,那就是,把群众满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城市得发展,让群众得利益”。
曹家巷“自改委”成立的最大意义,在于使群众真实意愿得以畅通表达。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所思所想,并积极回应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正是准确把握、有效解决社会管理中突出问题的重要前提;而要做到真正尊重群众意愿,就要真正理解群众意愿。
社会管理,需要读懂的是“人性”这一大文章。为什么世间之“难”在拆迁?因为天下之“高”在人心,但这个“高”,体现的正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无可厚非,对此的理解,必须站在群众的立场;最后,如何平衡各方利益诉求,如何在这一平衡过程中体现公平正义,则考验执政水平和能力。
曹家巷的故事,只是“北改”这一当下成都最大民生工程的“冰山一角”。事实上,从立项之初的问政于网,到实施过程的问计于民,整个“北改”,贯穿着对社会管理的创新。旧城改造是当下社会矛盾最为集中的领域,这是一个客观事实,无法回避,也绕不过去,因而,在这一领域,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要求也最为迫切。
曹家巷的故事,再次说明这样一个事实:在社会管理中,只要坚持以人为本,面对各种矛盾和难题,就不愁找不到破解的良方。
曹家巷的故事还在继续,成都“北改”也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进。不平凡的时代注定产生不平凡的故事,时间就是最伟大的作者。时至今日,曹家巷的故事已不是一城一地的故事,“北改”也已不是一城一地的旧城改造……
这是一个积极创新社会管理的宏大舞台,也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生动演进。
·成都一干锅店涉嫌使用回收辣椒作食品原料被查
·成都募捐箱发霉事件属实 募捐箱管理办法有望出台 北京市300余红会募捐箱设专人管理
·成都高新区团组织“挂包帮”服务社区青少年
·公安部考察组到成都检查考核工作 葛红林进行会见
·四川成都加强网络舆情研判处理
·全国检察机关预防宣传和警示教育专题培训班在成都召开
·全国检察机关预防宣传和警示教育专题培训班在成都召开
·成都“油条哥”李刚先进事迹
·成都最大旧城改造工程探索居民“自治改造”
·成都金牛区检察院““未检”微博受关注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