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政法版> 政法播报

深入推进公安边防工作 构筑安全稳定边疆

2012-12-29 16:51:01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公安报 

  2012年,全国公安边防部队紧紧围绕确保党的十八大安全顺利召开的总目标,牢固确立以服务为中心的新时期公安边防工作指导方针,以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和“三项建设”为载体,服务大局,重点突破,深化“创建模范党组织生活”活动,着力加强部队党的建设;开展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创造与周边国家执法安全合作新模式;抓好重点边境方向管控,确保边防辖区安全稳定;深化爱民固边战略,提高公安边防服务能力;深化提高边检服务水平,服务对外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公安边防工作和队伍建设取得了创新发展,为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维护国家安全和边境沿海地区社会稳定作出了突出贡献。

  回眸2012年,全国公安边防官兵牢记宗旨,献身使命,把忠诚写在旗帜上,将信念融入使命中,在祖国万里边海防线上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钢铁屏障。

  加强部队党的建设 提供政治组织保证

  公安边防部队围绕 “扩大党内民主、提升组织生活质量、规范权力运行”三大党建工作突破点,以创建模范党组织生活活动为载体,全面加强部队党的建设,为圆满完成各项公安边防保卫任务提供了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

  2012年是公安边防部队创建模范党组织生活活动深入推进和重点突破的重要一年。公安边防部队在广大党员官兵中深入推进以“学党章、学党的文件、学党史和经典著作”为主要内容的“三学”活动,在部队各级党组织全面推行以“组织生活通知单和组织生活公示制、报告制、通报制”为主要内容的党员领导干部落实双重组织生活“一单三制”制度,编印下发民主集中制、党务工作实践操作、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等5种基本示范教材,在16个公安边防总队部署开展党委务虚、重大事项票决、党务公开、党代表任期制、联创联建、党建带团建等6个不同类别的试点工作,评选表彰“十佳示范案例”和“优秀示范案例”。同时,依托2011年建成的 “公安边防网上党校”远程教育平台,组织党员官兵认真开展党内学习交流和教育培训,有效推动了创建活动持续深入开展。2012年8月,公安边防网上党校被中央国家机关工委评为 “中央国家机关基层党组织十大学习品牌”之一;9月,上海市公安边防总队“一单三制”规范双重组织生活被中央国家机关工委《紫光阁》杂志社和全国党建研究会机关专委会评为 “机关党建科学化十佳案例”之一。

  公安边防部队严格执行干部任职经历、任职资格和研究干部任用票决制等有关规定,全年在全国公安边防部队调整配备了204名军师职领导干部,提拔任职453名团职干部。同时,积极加强部队各级领导班子能力建设,落实党的代表大会制度,推动并实现了支队级以下政治主官任书记的比例达100%,共有12个总队级单位通过召开党代会或党员大会完成了换届选举工作,250名新任职的支队级党委书记参加了党务知识和党务技能系统培训均取得了合格以上成绩,党委书记主持党委工作的能力和领导部队科学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推进爱民固边战略 提高边防服务能力

  2012年10月30日,公安部印发《关于深化爱民固边战略进一步提升边防管理服务水平的意见》,这标志着公安边防部队爱民固边战略在实施7年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今年以来,公安边防部队积极推进边境地区社会管理创新,从年初组织开展“三访三评”深化“大走访”活动在公安部全警种中走前列,到年终“爱民固边模范”系列创建取得多面旗帜的重大突破,公安边防服务新体系建设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根据公安部统一部署,今年年初,公安边防部队扎实开展 “三访三评”深化“大走访”活动,拓展联系群众渠道,全方位评议工作、评查问题、评选先进,基本实现了对辖区实有人口全部走访一遍和对特殊人群、弱势群体进行反复走访的目标。期间,共走访群众867.9万户2776万人次、企事业单位135.8万家,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31.06万件;开展评议活动3.06万次,评查各类问题13.2万个,整改各类问题、隐患7600余个;全部队共有2.58万名支队级以上领导和机关干部下基层参与走访评议。在公安边防官兵的积极推动下,边防辖区4391名弱势群体被纳入社会救助体系。

  围绕边境沿海地区社会和谐稳定,公安边防部队广泛发动辖区群众,推动村居、乡镇健全调解组织,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形成了党政统一领导、综治组织协调、部门协作联动、社会共同参与的社会矛盾 “大调解”格局。2012年,边防辖区有62%的边境乡镇建立了大调解平台共906个,64%的边境村建立了调解组织共6999个;共排查矛盾纠纷58237起,调处57132起,调处率达98.1%,边防辖区没有发生有重大影响的群体性事件和集体上访问题。

  2012年,公安边防部队把爱民固边模范系列创建活动作为构建公安边防服务新体系的重要内容,扎实推进边境地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全年共创建爱民固边模范村4770个,创建爱民固边模范乡镇230个、县市73个、地市3个;8614名民警兼任10014个行政村的村官,民警村官覆盖率达到95%;2.77万个治安巡逻队、护边队等群防组织协助破获各类案件3966起、抓获违法人员4116名。目前,全国已有18个省份、94个地市、307个县市将爱民固边战略纳入党委政府工程;21个集体、55名个人受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安部的表彰,698个单位和2049名民警受到省级以上表彰。浙江省舟山市公安边防支队罗家岙边防派出所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执法为民模范边防派出所”荣誉称号,成为公安边防部队的“第七面红旗”;河南省公安边防总队郑州边防检查站被河南省政府授予 “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模范边防检查站”荣誉称号;海南省琼海市公安边防支队潭门边防派出所被海南省政府授予 “爱民固边模范边防派出所”荣誉称号,辽宁省大连市公安边防支队龙王庙边防派出所民警陈伟强被评为“中国好人榜”见义勇为好人。

  深化边检执法执勤 打造边检服务品牌

  2012年是公安边防检查机关深入开展提高边检服务水平工作的第5年。这一年,全国现役制边防检查站认真学习贯彻 《公安部关于进一步提高边检服务水平的意见》和2012年全国边检机关提高服务水平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围绕党的十八大边检安保工作,深入推进“服务理念、专业素质、职业精神”三大支柱建设,边检职业文化和边检服务品牌建设取得了新成效。

  全国现役制边防检查站扎实推进边检服务管理创新,以边检服务长效机制深化边检职业文化建设。建立了公安部边防局、公安边防总队、边防检查站三级实时、动态勤务监督机制,推广了科队联勤、分片驻点、梯口智能管控等一系列创新举措,共有67个边检站实行科队联勤执勤模式。修订出台《边检标准化服务手册》(2.0版)等一系列创新制度规定,28个公安边防总队共130名现役制边检人员参加现役、职业制交流学习,70名边检业务专家进入公安部边防局边检专家人才库,有效提高了边检执法执勤工作信息化水平。

  主动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水平,跟进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中朝“两岛一区”合作开发区、福建平潭综合实验区等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完成了6个口岸正式(扩大)开放验收和67个临时开放口岸(码头、泊位)的边防检查任务。边检服务品牌建设取得显著成果,全国28个公安边防总队及所属边检站在8月19日同一天集中开展“中国边检阳光国门”服务品牌宣传推介活动,向世界展示中国边检服务品牌形象“天天”,受到出入境旅客的一致欢迎。年内,共有32个边检站被驻地党委、政府授予 “模范边检站”,5名检查员入选全国 “十大文明使者”。

  2012年,全国现役制边防检查站共检查出入境交通运输工具776.8万架(艘、辆、列)次、出入境人员5865万人次,查获偷渡人员664人次,圆满完成了博鳌亚洲论坛2012年年会、第二届亚欧博览会、第三届中国-阿拉伯国家经贸论坛、中国-东盟博览会等重大活动的边防检查任务。

  严密边境巡查管控 强化边防治安管理

  2012年,公安边防部队立足“边境、口岸”主战场,着眼“封控、查缉”主任务,发挥“过滤、减压”主作用,强化边境反恐维稳工作和一、二线巡查,严密重点边境防控,确保了边防辖区社会治安稳定和边防管控工作万无一失。

  根据公安部部署要求,各级公安边防部门坚持基础管控、重点打击、综合整治、宣传发动相结合,深入开展“打四黑除四害”、扫黑除恶、打击“两抢一盗”等多发性侵财犯罪等专项行动,集中整治边防辖区突出治安问题。据统计,全年边防辖区共受理治安案件83770起,查处70510起,查处率84.2%;侦破刑事案件14403起,打击处理违法犯罪人员91576人次,抓获在逃人员2246名。

  为加强和推进创新边防治安管理,公安边防部门建立了边境反恐维稳边防区域警务协作机制,推广使用边境管理区通行证办证模块和公安检查站查验系统。西藏自治区公安边防总队加强边境一线防控和社会面管控,共出动警力6.7万人次、联防队员3.5万人次,查获非法出入境案件105起、抓获非法出入境人员318名,查获各类违禁品1453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安边防总队全面推进边境地区社区和农村警务建设,共建立警务室近1000个。广东省公安边防总队投入警力1.04万人次、舰艇33艘,重点加强粤港、粤澳边界管理和毗邻香港海域巡逻防控,严格出入境口岸边防检查,圆满完成了香港回归15周年庆祝活动边防安保工作。

  加强缉枪缉毒整治 深化堵源截流工作

  针对边境沿海地区毒品和枪支走私贩运犯罪活动的新规律和新特点,公安边防部队深入开展打击涉毒涉枪犯罪活动专项行动,研究采取基础管控、专案侦查、深度经营、延伸办案、宣传发动、集中收缴等措施,深化堵源截流工作,有效封堵境外枪支弹药、毒品走私贩运通道,成功查破了一批制贩枪毒案件,专项行动取得显著战果。

  据统计,2012年,全国公安边防部门共缴获各类枪支45043支、各类子弹6.7万发、手榴弹244枚、炸药1856.5千克、雷管1.4万枚;查获毒品案件3075起、3674人,缴获各类毒品5064.38千克,破获万克以上毒品案件119起。

  面对公安边防部队2012年缉枪缉毒整治取得的突出战果,公安部缉枪治爆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禁毒委先后5次转发公安部边防局及云南省公安边防总队等单位的经验做法,国家禁毒委对公安边防部门侦办的37起重大毒品案件电贺表扬,公安边防部队8个基层单位和4名基层官兵受到国家禁毒委表彰。10月30日,孟建柱同志签署命令,授予广东省公安边防总队海警二支队海警44044艇“缉毒先锋艇”荣誉称号。

  严厉打击偷渡犯罪 有效遏制偷渡势头

  针对重点边境地区和出入境口岸偷渡活动增多的实际,公安边防部门加大工作力度,全力做好边防反偷渡工作,打击偷渡犯罪活动取得显著成效。全年,共查获偷渡案件706起,查获偷渡人员1856名,抓获组织者、运送者219名,破获20人以上重特大偷渡案件11起,跨地区延伸侦办偷渡案件15起,有效遏制了重点地区偷渡活动的上升势头。

  2012年年初,针对海上成批偷渡活动上升的形势,公安部边防局及时部署辽宁、吉林、福建等公安边防总队强化源头地和案发地的防范查堵工作,加大案件侦办力度,严打组织者和运送者。针对重点边境地区外国人非法入境活动出现反弹的势头,部署广西、云南、广东、福建、海南、江苏六省区公安边防总队开展为期4个月的防范打击非法出入境及转道偷渡活动专项行动期间,共出动警力41万人次、车辆11万辆次,开展集中清查行动4291次,查获偷越国(边)境案件333起,抓获组织、运送者139名,查获非法入境人员3410名。7月18日至10月18日,广东省公安边防总队在代号为“捕蛇”的反偷渡专项行动中,查获偷渡案件94起255人,捣毁组织偷渡团伙5个,抓获组织运送者38名。

  除海上和重点边境地区偷渡活动出现回潮外,今年以来,从陆地口岸和空港口岸偷越国(边)境的案件也呈上升趋势,偷渡人员持假护照从开放口岸偷渡再转道第三国的案件大幅增加。4月26日,四川省公安边防总队成都边检站成功查获一起有组织、有预谋的团伙偷渡案件,当场抓获持伪假护照、企图以到迪拜旅游名义借道阿布扎比前往南美打工的偷渡人员18名,其中有6名女性且2人未满18周岁。这也是成都边检站自建站31年以来查获的单起数量最大的偷渡案。

  加强海上维权执法 推进平安海区建设

  围绕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和海域治安稳定,2012年,公安海警部队加强海上维权执法,大力开展平安海区创建活动,圆满完成了各项海上重大勤务任务。

  公安海警部队全面开展平安海区建设,共确定创建平安海区52个,建立联勤警务室63个;开展集中打击治理活动,强化海上辖区形势分析研判,全年共受理治安行政案件1018起,查处979起,查处率96.17%;破获刑事案件38起;查获涉嫌走私案件268起,案值约8406万元。天津、河北、辽宁、山东公安海警部队在为期1个月的渤海湾海上治安专项整治行动中,破获查处海上刑事、治安行政案件231起,抓获犯罪嫌疑人46名。全年,公安海警部队派出海警舰艇141艘次,航程2.7万海里、航时7303小时,检查船舶3510艘次、人员6863名,圆满完成了博鳌亚洲论坛、北戴河暑期警卫、中国-东盟博览会、山东亚沙会、天津达沃斯论坛等重大活动的边防海上安保任务。

  公安海警部队不断加强正规化建设和基层基础建设,基本确立了以练为战的训练理念和集中统一的训练模式,12名舰长(副舰长)通过618B型舰艇长独立操纵合格考核,64名舰艇业务干部和46名信号专业兵分别参加专业培训。辽宁省公安边防总队、福建省公安边防总队、广东省公安边防总队海警一支队和海南省公安边防总队海警二支队试点建设海警特勤队,全力打造海上应急处突尖兵。在执行北部湾巡逻监管和黄渤海制止越界捕捞任务中,海南、广东、广西公安海警部队积极加强北部湾巡逻管控,全年驱赶、查扣外籍侵渔渔船75艘次;辽宁、山东、河北等公安海警部队加强与渔政部门的联勤联动,开展黄渤海制止越界捕捞专项行动,整顿规范海上水域作业秩序,全年检查、劝阻非法捕捞渔船2243艘次,查处越界渔船28艘次,查处违规违章船只78艘次。

  推动联合巡逻执法 深化国际合作模式

  2011年12月10日,中国、老挝、缅甸、泰国四国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首航仪式在云南西双版纳关累港成功举行,四国联合巡逻执法正式启动。2012年,中国公安边防部队深入推进四国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工作,以推动联合巡逻执法常态化为目标,推动“巡逻护航”向“巡逻与执法”相结合转变,创造了我与周边国家执法安全合作新模式。

  今年1月14日,中国、老挝派出3艘执法船和116名执法人员,共同实施第二次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行动,期间妥善处置了中方“盛泰11号”货船遇袭事件。在随后的历次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中,公安边防部队研究探索分段巡逻执法、驻训巡逻执法、重点护航服务、应急救援处警、重点水域联合查缉行动检查等多种勤务方式,并以旱泉滩警务站和老挝孟莫、班相果联络点为依托,加大巡逻密度,将联合巡逻执法工作向联合整治突出治安问题、联合打击跨国犯罪、共同应对突发事件等方面拓展。9月21日至26日,第6次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首次开展了联合查缉行动。

  2012年,中、老、缅、泰四国共开展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勤务6次,累计派出执法船艇40艘、执法人员894人次,总航行213小时、航程3066公里,联合船艇编队共同妥善处置船只搁浅、机械故障等突发情况17次,救助搁浅商船多艘,在联合公开查缉行动中共检查船只51艘、人员232名、货物2330吨和运输车辆等。受检商家、船员表示,湄公河联合巡逻和联合查缉行动极大地震慑了湄公河流域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大大增强了湄公河航运的安全感。

  推进后勤建设管理 提供有力物资保障

  2012年,公安边防工作和部队全面建设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坚强有力的后勤保障成为了部队圆满完成各项任务的保证。

  全年,公安边防部队紧紧围绕边防中心工作和部队重大勤务保障需要,扎实推进各项后勤业务建设和后勤管理工作,部队后勤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部队各级以国家实施“十二五”规划为契机,积极争取地方财政支持,2012年预算总收入同比增长12%,创历史新高,全面保障了推进爱民固边战略、提高边检服务水平、加强海上执勤执法等中心工作的深化和拓展,有力促进了云南省公安边防总队水上支队建设、湄公河执法合作等专项工作任务的深入推进。

  全年,公安边防部队共建设公寓房1937套,新建改造边防派出所执法场所117个、基层所(队)营房39个,建设高原制氧站13个、院校项目8个、训练基地项目12个、公安海警部队营房项目9个,解决了37个基层单位吃水、照明、取暖问题;为部队配发野营、救援等应急保障物资近8000件,补充被装23万余套(件),保障油料7.6万吨,部队工作和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同时,建造了多艘618B型、318B型巡逻舰,部队装备建设取得长足发展。

  针对公安边防部队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部队建设的新要求,全国公安边防部队后勤战线上的官兵开拓创新,研究制定了一系列后勤管理规定,加强和推进了集中采购工作,部队后勤管理方式更加科学,保障效能更加明显。(盖金东 程均)

[责任编辑:朱诗瑶]
相关报道

·福建省边防总队破获一起特大外籍人员转道偷渡案
·浙江苍南县大渔边防派出所推广电子守夜系统
·新《上海市沿海边防治安管理办法》明年起施行
·江苏公安边防开展通信技术实战演练
·内蒙古边防总队文化育警提升部队战斗力
·黑龙江边防评选“爱民故事”

·黑龙江边防评选“爱民故事”
·福建边防:构建网上督察立体覆盖体系
·争当“急先锋” 勇做“排头兵” ——广西边防总队服务边疆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侧记
·新疆千余边防警官兼任辖区村官促和谐
·[视频]广东武警边防官兵爱心助学云南贫困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