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金可 王东亮
不实信息、泄露他人隐私、人身攻击、内容抄袭、冒充他人、骚扰他人等在网络世界中最为人诟病的问题,让很多被“坑”过的网友心有余悸。尽管有些网站设置了举报功能,但每天还是有大量网友被各种垃圾信息、网络骚扰纠缠不休。网友感叹:难道遇上这些网络无赖、网络小偷,就只能自认倒霉吗?与我国激增的网民数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网络立法严重滞后。
大学生:
最恨垃圾信息塞满邮箱
“我的邮箱基本废了,都是垃圾邮件。”昨天,在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就读的本科生小高,指着电脑屏幕上显示的一排排垃圾邮件,向记者抱怨。她可不是没有自我保护意识,只是很多网站都需要填写真实信息,特别是社交网络。“注册后,邮箱就没消停过。”她对自己的网络信息被泄露很无奈。
除了邮箱,小高的手机也是烦恼不断,自从注册了一些网站后,手机上当当、一号店、凡客的广告轮番轰炸,有时甚至影响到了她上课。
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2011级学生刘震对自己的网络信息泄露也很苦恼。“我刚上大学,邮箱里就满是各种考研辅导班的广告邮件。”不过,这只是他烦恼的开始,不知通过什么渠道,他邮箱关联的手机号码也泄露了出去,卖四六级考题的、卖邮币卡的、卖保险的都打来电话。“没辙,只能换号!”他郁闷地说,清理不尽的邮箱和时不时骚扰的垃圾短信,让他在网上很没有安全感。
网友:
“李鬼”微博举报后被注销
“不仅仅是聚划算,更是天猫的聚划算,低价的诱惑,品质的保证。”新浪微博上一个注册名为“Tmall天猫聚划算”的账号前些日子让不少网友上了当。这个“李鬼”微博做的可谓精细,头像是天猫官网照片,内容也是各类五花八门的销售信息,但实际上,却是一个钓鱼微博。
12月21日,这个“李鬼”微博被新浪微博管理员举报,举报理由就是“冒充Tmall天猫”。微博社区判定结果:被举报人冒充Tmall天猫,意图使他人产生混淆,且情节恶劣,被举报人的言行构成“冒充”。现根据《新浪微博社区管理规定(试行)》第23条,对被举报人处理如下:注销账号。上述处理在公布后60分钟内生效。
这一处理结果,让不少网友拍手称快。
网站:
每日处理“垃圾”上万条
打开新浪微博的社区管理中心页面,处理大厅里很是“热闹”。从5月微博社区公约启用以来,这里的受理举报数已达到3.3万余条,完成判定的3.2万余件,处理率达到97%以上。
记者在网上数了一下,截至昨晚22时许,仅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新浪微博社区管理中心的举报受理量就达到760条。
记者从新浪微博了解到,除了社区管理中心外,他们还专门设有处理“小广告”、诈骗信息等问题的反垃圾反作弊部门。这个部门每日的垃圾处理量就有上万条。网站通过反作弊工作机制,对用户的在线内容进行分析,并对行为分析进行聚类,然后对有害信息进行内容删除或者封杀账号。
专家:
网络立法亟待完善
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王振民表示,网络世界本应与现实世界一样受到法律约束,但目前网络乱象丛生,明显缺乏监管。网络上显示出的法律意识淡漠让人心惊。网络的迅猛发展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是每个国家都面临的新课题,在保证网民享有正常的言论自由权利的同时,也要保护网民不受负面信息影响,有法律规制约束,这是一种相辅相成的格局,需要网络立法的进一步完善。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宪法与行政法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周汉华表示,在网络立法方面,我国目前只有一部电子签名法和包括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在内的八九部行政法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定了大量的法律和行政法规,但涉及互联网管理的法律法规只占1.5%左右,这就导致很多网络问题无法可依,比如近些年广为关注的个人信息保护问题。他认为,未来网络立法维护个人信息安全,其关键还在于法律的执行。(记者 金可 王东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