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江苏

江苏徐州两级法院倾力便民利民纪实

2012-12-28 11:08:13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江苏法制报 

    12月8日,古彭大地上经受了又一场寒流,但徐州市中级法院却洋溢着温暖,在清脆的鞭炮声中,当事人向民二庭法官送上一面镶有“厚德礼民法相容,人文和谐四面风”的锦旗。

    今年以来,徐州两级法院着力打造便民利民工程,一个个实实在在的行动,一幕幕倾情为民的场景,一句句温暖如春的话语,焐热着老百姓的心窝子。

    “为老百姓提供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的司法服务,既是人民法院推进作风建设的必然要求,更是回应百姓对司法新要求和新期待的迫切需要。”徐州中院院长李后龙深有感触地说。

    清障碍 服务贴民心

    “您好,请问您需要什么服务?”每个工作日,徐州中院诉讼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都会提前来到岗位,热情地为每一名来法院咨询或诉讼的群众服务。

    前来办理诉讼财产保全的杨先生,一走进诉讼服务中心就受到导诉员的倾情接待,10多分钟他就办完了手续,他说:“以前手续很麻烦,现在变得又周到又有人情味!”

    据了解,徐州中院和11个基层法院全部挂牌成立了诉讼服务中心,为群众提供诉讼引导等27项亲民化服务,建立起分流化解、诉前调解、立案调解的“门诊式”纠纷解决机制。诉讼服务中心普遍设立导诉服务区、咨询接待区、调解答疑区、信访接待区、休息等候区等人性化区域,健全专线电话、互联网、短信、触摸屏、柜台“五位一体”查询系统,为当事人提供上门立案、网上立案服务等司法服务。

    “没想到这么快纠纷就能解决,真的很感谢法院,感谢法官!”今年4月7日,丰县师寨镇黄堤口村张某因房屋排水问题和邻居黄某发生矛盾,两个人相持不下,来到村头的“法官工作室”。驻村法官立即赶到纠纷地,现场丈量,现场调解,不到半小时双方就握手言和。

    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化解。徐州两级法院的诉讼服务以立体化、网格式的模式转换为具体的为民举措。贾汪、邳州等法院到行动不便的当事人家中立案和调解;鼓楼法院设立“民间借贷风险防范司法服务中心”,联合社会力量帮当事人化解风险;睢宁法院与司法局建立“双网联动”机制,及时预防化解矛盾纠纷。

    不缺位 执行护民心

    徐州市泉山区市民柳某的儿子在交通事故中被一辆出租车撞伤。两年来,柳某四处奔波,却被推来推去。按照全员能动执行工作机制的要求,泉山法院的主审法官在案件判决生效后马上启动全员能动执行程序,敦促出租汽车公司在结案后将首批赔偿款30万元交给柳某。

    这是徐州法院全员能动执行的一个缩影。他们构建的“全员参与、关口前移、主动出击、协同作战”的立、审、执相互联动执行模式,促使大量案件主动、如期、全面履行,大大降低了进入强制执行程序的案件数量,减少了当事人的讼累。最高法院院长王胜俊先后两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以适当形式在全国法院推广。

    “远在丰县的车辆,一小时就查封扣押了,法院执行真是太神速了!”今年3月22日,眼见执行财产迅速执行到位,申请执行人郑某惊叹地向执行法官竖起大拇指。当日上午10时,徐州中院“执行110”指挥中心值班人员接到郑某的电话,迅速启动执行快速反应系统,执行法官一路奔赴车管部门,及时查封扣押了车辆。

    “执行110”是徐州法院着力推进“执行难攻坚”工程的重要举措。他们全面建设阳光执行大厅,向社会公开接警电话,做到有警必接、接警必处、出警必速,及时有效控制被执行财产和被执行人。

    王某在云龙法院有3起欠款案件多年没有了结。11月15日,他兴冲冲地到银行办理争取到的80万元贷款时,信用审查却亮起了“红灯”。原来,云龙法院早就将所有未履行义务的被执行人信息发送到辖区各家银行,列入到“黑名单”。眼看贷款要打水漂,王某无奈交清了34万元的欠款。

    让逃避执行的“老赖”主动履行,要归功于执行联动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今年4月23日,徐州市人大常委会以立法的形式通过了《关于加强人民法院执行联动工作的决定》,正式建立执行外部联动机制。各法院与公安、检察、金融、国土、房产等协助单位建立信息互享、情况互通、相互协作的执行联动机制,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

    缩距离 解诉暖民心

    “来,老人家您先喝杯水,有事慢慢说。”

    “嗯,您的情况我认真记录下来了,一定会及时反馈的。”

    在徐州中院的“陈玉浩信访工作室”,法官陈玉浩热情地接待每一位来访者。作为徐州法院一个对外有影响力的窗口,“陈玉浩信访工作室”目前已成为信访人反映诉求的温暖之“家”。

    “给当事人一张笑脸、给当事人让一个座位、给当事人递一杯茶水、给当事人说一句暖心话”是他们信访接待的习惯性做法。他们坚持集中接访,积极开展带案下访、巡防等活动,解决信访人的合理诉求,逐渐完善了院长接待日、各业务庭庭长值班接访、信访案件月通报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原先不懂法,经法官耐心地讲解,我不离婚了,回家好好过日子去。”充满怒气的当事人冯某在沛县法院“张洪判后答疑工作室”听完法官入情入理的解答后,诚恳地说出了以上话语。

    “判后答疑”是徐州法院司法工作的一个鲜明特色。从最初裁判文书增设附页,到推出判后答疑告知书,又到优秀法官命名的“判后答疑工作室”,一步步走来,判后答疑在纠纷调处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而像这样的“优秀法官工作室”,在徐州已经建立了17个,每个法院都拥有一到两个特色的“优秀法官工作室”,如涉诉信访、调解、便民利民等多种类型的工作室,它们在解决群众诉求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无盲区 阳光得民心

    12月4日上午,铜山法院审理一起刑事盗窃犯罪案件,而这起案件通过网络进行了视频直播。旁听席上,坐着60余位前来观摩庭审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媒体记者及社会群众。

    市民每周都可以在互联网站上与亲临人民法院法庭的群众一起“旁听”法院庭审的全过程。自今年6月首次通过互联网视频直播案件以来,徐州法院已视频直播案件35档。“手捧茶杯,足不出户看庭审”成为活生生的现实,也成为走进老百姓家中的又一道“普法大餐”。

    今年,徐州中院在市人大常委会的支持和组织下,连续5年开展了“千名代表听百案”活动,有15714人次旁听了1392件案件的庭审,形成了人大监督的“徐州模式”。今年12月5日,徐州市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关于人大代表旁听评议庭审的规定》,这标志着“千名代表听百案”这块徐州法院邀请人大监督法院工作的司法品牌以法规的形式确立了下来。

    从增强司法透明度着手,两级法院在全省率先全部建立互联网站,将立案须知、院长邮箱、监督举报电话等审务信息向全社会公开,推行裁判文书上网、新闻发言人等公开制度;实现庭审同步录像、同步记录、同步显示的“三同步”。在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2法治蓝皮书》中,徐州中院的“司法透明度”位列全国中级法院前十位。记者 慈延年 刘秋苏

[责任编辑:季上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