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有关报道:拉萨市广大市民期盼已久的供暖供气工程,从今年4月28日开工,12月5日已正式开通运行,供暖主干管网预计将在12月31日全面完工。这是拉萨市广大居民生活中的一件大喜事,从此,将改变圣地拉萨冬天基本上没有现代取暖设施的历史,一股股暖流将惠及千家万户。这一“十二五”重点建设项目,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关爱民生、取信于民的惠民宗旨和务实作风,不但让广大拉萨市民“暖了身”,更让几十万干部群众“暖了心”。
不过,在地理、气候条件极其特殊的雪域高原,实施如此大规模的供暖供气工程,属开天辟地头一回,肯定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和困难。因此,供暖供气工程大体完工、运行,只是这项“暖心工程”的第一步,还有许多后续工作要做,尤其是要确保供暖供气工程的运行安全,让拉萨百姓“暖心”更“安心”。
目前,拉萨市新的供暖系统,基本上采取了分户式燃气壁挂炉的方式。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受其他国家高能耗、低产出的管理模式影响,我国内陆北方地区多年来一般采用的是热电厂式或大型锅炉房式的集中供暖方式。这种供暖方式,热源要通过很长的管路将热量传递给用户,管网热损失大,热效率一般只有60%左右,造成能源浪费,而且初期建设成本高,建设周期过长。但由于有专人负责运行管理,每年定期检查维修,对用户使用、维护知识方面的要求相对较低。分户式燃气壁挂炉可独立调节,按需使用,减少浪费,节约能源,热效率一般在80%以上,在国外尤其是欧洲国家已有70多年的使用历史,在国内也迅速得到普及,是新兴的“朝阳供暖方式”。但对用户在使用和维护知识方面,有相对较高的要求。所以在后续宣传普及相关知识、加强专业维护力量、建立定期入户检修制度等方面,还要做深入细致和扎实的工作。
首先要认真、广泛地普及使用与维护知识,尤其是安全使用知识。天然气属于易燃易爆气体,燃点低,使用不当易造成事故。特别是拉萨市民用惯了多年的液化石油气灶,一时舍不得抛弃,很可能把它作为天然气灶的“替代品”。据有关专家介绍,由于两者的灶具压力、口径、流量不同,极易发生事故。两种燃气在同一房间使用,也易发生爆炸等安全隐患。同时目前的分户式燃气壁挂炉,多数是依原先的房屋而设,没有专用的运行房间,在较为封闭的环境里,壁挂炉易因燃烧不充分而产生一氧化碳,必须经常开窗通气。类似的使用与安全知识,一定要通过各种方式大力宣传,务必做到家喻户晓,以防出现安全事故。
其次要加强专业维护力量。根据国家有关法规,施工单位只有两年的保修期。但在居民的日常使用中,几年之内都会遇到一些使用和维护上的难题,而拉萨由于以往没有这类服务机构,势必会出现施工单位与日常使用与维护机构衔接上的“空白期”。政府部门必须提前谋划,及时“补位”,建立相关专业服务机构,培训专业人员,加强专业维护力量,让使用指导与维护工作不出现断档。
第三,要建立科学、有效的定期入户检修制度。壁挂炉与其他家用电器一样,是有使用寿命的。质量上乘的可使用15年至20年,但有些质量较次的壁挂炉使用寿命甚至只有5年左右。壁挂炉接近使用寿命时,如不及时更换,很容易因为燃烧不充分、产生过多的一氧化碳而危及使用者的健康甚至生命。因此,极有必要像检修电梯之类涉及安全的电器产品一样,建立用户档案,定期进行入户检修保养,确保高效、节能、安全,让供暖工程“暖身”、“暖心”,更“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