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城管委召开城市管理社会监督员队伍成立大会,首批50余名城管监督员持证上岗。陈秋明摄
【核心阅读】
上周,广州市城管委公布了2012年该市城市管理综合提升考评年度总评、下半年明检、下半年民意调查以及11月份暗检四项成绩,继而孕育出国内城市管理综合提升考评工作的“广州标准”,形成了考评3G智能化、社会监督多样化、城乡覆盖一体化三大亮点。
“以奖代拨”激发工作主动性
据广州市城管委党委副书记、市城市管理综合提升考评办公室主任黄小晶介绍,为改善城市面貌、优化城市环境、推进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广州今年开始实行“以奖代拨”的城市管理综合提升考评办法。今后每年由市财政从城市维护资金中安排2亿元作为奖励资金,采用明检和暗检结合的形式,对12个区(县级市)的市容景观、园林绿化、生活垃圾分类、数字化城市管理和信访投诉处理等11个城市管理项目情况进行考评,考评结果决定奖金额度。
此次总评中,10区2市全部符合获得全额年度奖励金(占总奖金的60%)的条件,共获得全年奖励金额11280万元,加上半年获得的8442万元,全年共获得奖励金额19722万元,总扣罚278万元。
实施“以奖代拨”后,各区市不断在“洁化、序化、绿化、美化”上狠下功夫,实现了城市管理从“要我干”向“我要干”的转变。
部门联动凸显“大城管”优势
2011年9月,广州市委书记万庆良要求,进一步做细做优做靓“后亚运”城市管理工作,大力推进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今年2月7日,市政府常务会议上通过了《广州市城市管理综合提升考评方案(试行)》。根据方案,成立广州市城市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市考评办,每月进行一次暗检考评,每半年进行一次明检考评和民意调查。各区、县级市也分别设立了考评办,考评对象为各街镇,考评内容涵盖环卫、交通、水务、园林等广义的城市管理范畴。
统计显示,4月份以来,广州对10区2县级市共进行了8次暗检、2次明检,其中8次暗检发现问题3740个。
广州市城管委、市创文办、市林业和园林局、市城管综合执法局等多个职能部门共同开展城市管理综合考评工作,一改过去城管部门单打独斗的尴尬局面,建立起“全民城管”的大城管理念。
“如果连地都扫不好,还能干嘛?”天河区常务副区长黄彪多次率领城管人员到示范小区,挽起袖子拿起扫把,示范带动督查落实。
考评“动真格”倒逼各区迅速建立起相应的区级城市管理考评机制和机构,并落实人员和经费。越秀区还对受检的街道、社区在年底考评中直接加分,有效提升了镇、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全民参与实现城管“无死角”
过去,城管评比大都内部进行,误解不少。同时由于缺乏公民参与,政府部门无法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借助此次考评,广州将考评目标不断向城中村、居民小区、城乡结合部、农村老村落和各类集贸市场延伸,确保城市管理工作“网格化、全覆盖、无死角”。
——考评力求精细化。暗检标准考评项目有38大项,考评内容有105小项,评分标准有139条;明检考评项目有67大项,考评内容有300小项,评分标准有287条。
——首创城市管理综合提升数字化考评系统。通过移动设备把现场记录及图片即时传送到后台,自动生成考评结果。
——注重社会力量的参与和监督。安排专家、市民、媒体和政府四位一体开展考评,首次面向社会聘请50余名城市管理社会监督员,并委托国家统计局广州调查队开展两次27个调查项目的民意测评调查,民调结果占考评总分比调整至10%。
——明察暗访不手软。通过明检暗检,共发现问题3814个,发交办、督办函58份,由市城管办巡检督办队跟踪督办,城市管理综合提升监督组巡查,整改率高达100%。
获邀参加了下半年明检的知名网友“巴索风云”感慨地说,尽管自己第一次参加明检,对一些内容也不知如何评定,但参与本身就已是“官民共治”的积极探索,值得肯定和期待。
城管一小步,民生一大步。广州市副市长谢晓丹透露,他们争取用3—5年时间,在全市131条街道、35个镇,各建成至少一个示范点,实现城市管理转型升级。
·发挥牵引和辐射作用 北京城管法制干部集训
·安徽首创城管行政调解室“对冲”刚性执法
·合肥首创城管行政调解室探索柔性执法
·安徽首创城管行政调解室探索柔性执法
·北京城管交管联合清理“山寨”路牌
·江苏扬州:城管局主动接受监督 奖励举报人
·江苏扬州:城管局主动接受监督 奖励举报人
·广州城管迈入3G时代
·民建安徽省委建议打造“智慧城管”
·胡正华:跟商贩“抢”摊位的另类城管
·甘肃城管执法新政 执法者可用身体强制力排除妨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