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稳”的基础 保持“增”的走势
天高湖阔,寒风侵肌。12月21日下午3时许,盐城市中级法院院长徐军来到距市区40公里外的大纵湖畔的民营工业园区,给江苏神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送来一块“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信息点”的铜牌,公司董事长郭子贤欣喜地带头拍响了掌声。连日来,记者在深入采访中,目睹各地法院在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谋全局、想大事,乘势而为;重要务、忙审判,凝心聚力”的场景而感到,这些司法应对的内容和形式不拘一格。
“坚持稳中求进,奋力扎实开局”,是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主调。作为全国第二大经济体的江苏,今年以来与其他沿海省份一样,普遍出现经济增速放缓、下行压力增大的态势。但多年卓有成效的工作使得转型升级再加速,科技创新正发力,使得江苏经济屡屡破阻前行。奋起潮头第一帆。地处苏南板块,南京现有各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24家,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多达55家,位列全国同类城市第一位。然而,所有并不等于所用。“为创新企业‘撑伞避雨’,南京法院成效显著。”12月25日上午,南京市委办公厅女处长方欣告诉记者,南京中院《关于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打造中国人才和科技创新名城提供司法服务保障的实施意见》,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批示肯定,市委办公厅已向全市全文转发,尤其是26条司法措施受到困境中的科技创新企业的特别赞赏。
地处苏南的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五市经济总量占全省60%以上。这里法院干警置身大局谋一域,胡道才、叶兆伟、时永才、张屹、茅仲华等五市中级法院院长创新应对,一一作出司法部署:加大工作力度,深度参与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从能动司法的战略层面谋划苏南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司法新空间。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国家传感网标准化工作组组长刘海涛介绍说,无锡法院为传感网产业发展建言献策,出台10项司法举措,能动保障了传感网产业的迅速崛起。采访中,刘海涛回忆起这样一个细节:无锡市委书记当时看到这一司法建议后脱口而出“很好!”二字。前不久,常州市委市政府召开“工业保卫战”誓师大会。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蒋自平解释说,“工业保卫战”就是应对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常州法院以打造“无讼企业”司法品牌投入该战役。以常州高新区为例,区内高科技企业、外资企业众多,新北法院与辖区医疗、化工、印染等企业共同打造“无讼”经营环境,今年以来共建企业仅有2件纠纷。该院院长吴建国对记者说:“无讼”并不等于没有纠纷,而是把纠纷与矛盾尽可能地化解在萌芽和诉外,为企业减轻负担,破解难题。
面对当前经济形势,省委明确提出,以多项举措巩固“稳”的基础、保持“增”的走势。而苏中、苏北,着力发掘区域差别优势,经济运行速度、质量均达到新的水平,多项经济指标的增幅位居全省首位。此间,重大项目建设的支柱产业加快集聚,如总投资逾40亿元的中国移动淮安移动呼叫中心项目、总投资138亿元的连云港钢管项目螺旋焊管生产线等。然而,大发展必然遭遇征地拆迁的“瓶颈”。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肢残人协会副主席阎建国这样评价南通法院:稳妥地处理了宁启铁路、崇启大桥、洋口港LNG等重大项目建设过程中大量棘手的矛盾纠纷,因而当选全市“三保”先进单位名至实归。
大局的担当,智慧的结晶。江苏法院4年间发出司法建议6893件经报道后,各界热议,效应叠加:江苏星宝钢结构公司因盲目扩张,企业集团债务危机并陷入经营困境。镇江新区法院即向新区商业银行发出司法建议:建立贷款风险预警系统,对重点监控企业,谨慎注入新贷款;对太仓市法院的司法建议,中国人民银行太仓支行专门复函致谢,“非常感谢,我行已要求辖区内商业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对照司法建议书提出的各项问题,逐条认真落实。”沭阳县近年90%外出打工人员都愿回家乡创业,但真正返乡创业的仅有20%。沭阳法院发出《关于沭阳外出务工人员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县委书记蒋建明、县长胡建军分别作出批示。据该县政府办公室统计,今年每月外出务工返乡人员都在1万人以上,环比逐月提高。
“有效应对经济增速持续放缓、企业经营困难加剧、金融领域风险增加等带来的影响”,按照最高法院王胜俊院长提出的这一要求,江苏各地基层法院着眼全年抓当前,多措并举破“阻力”。无锡滨湖区法院调集力量,近期审理涉及企业相互拖欠资金、民间借贷、小微企业纠纷案件52件;宿迁宿城区法院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依法制裁非法转让土地使用权、非法占用耕地等行为;涟水县法院通过审理174件农产品流通以及各类农村承包合同纠纷案件,依法保护农民财产权益;宜兴市法院在“企业隐患大排查”活动中,排查出影响发展的经营风险、重大隐患和涉诉纠纷等30多个问题,并与政府相关部门协作沟通,明确各方责任分工;镇江润州区法院对于具有发展前景、暂时陷入困境的9家企业,有效运用重整、和解等手段,依法搭救“落水”企业……
记者获悉,经全省上下的不懈努力,江苏经济在应对中正朝着“创新驱动、内生增长、质态提升”的方向迈进新年。(记者 娄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