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地方要闻> 上海

上海浦东法院:贴近距离 汇聚民心

2012-12-27 11:10:43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法院报 

  贴近距离 汇聚民心

  ——上海浦东法院提高司法能见度机制调查

  图为公众开放日现场。奚晓诗 摄

  年终岁末,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各部门张罗着司法公开达标自查,提交总结和数据。“就是根据院里制定的关于加强司法公开示范法院建设的30条意见,一一对号入座,既讲亮点,也必须找出不足。”负责收集数据的研究室法官陈长福这样告诉记者。

  浦东法院2010年10月被最高人民法院列为全国司法公开示范法院。从此,“公开”成为该院工作的关键词,“为民”则成为司法公开工作的落脚点。两年弹指一挥间,全流程公开已然成形,多层次沟通卓有成效,公众开放日形成品牌,借力信息化等高科技,法院公开工作正“飞”向更高目标。今年6月,最高人民法院《司法公开工作指南》编写座谈会也在浦东召开。

  信息化时代下,能见度决定公信力。两年来,无论是完善公开内容,还是丰富公开形式,浦东法院以民众需求为导向的全方位实践,正收获成效。

  为了解浦东法院的具体做法,记者来到了浦东。

  打开门 得民心

  了解法院,从公众开放日开始。

  今年10月,浦东新区泥城镇干部唐伟君参加了法院的“我与司法零距离”公众开放日活动。他以为,这只是“凑人头”、“走过场”。没想到,活动一开始,法院工作人员就发放了嘉宾证、递上了行程单,这让他眼前一亮。接下来的活动果然有收获:

  “从立案接待大厅知晓诉讼流程,在院史陈列室了解法院的过去与现在,旁听庭审对审判程序有了直观感受,庭后交流更是与法官面对面……”

  活动中,法院引导员、宣讲员的专业表现也让唐伟君感到贴心。活动结束,他感慨地写到:“零距离,与时进;贴民心,创意优!”

  与唐伟君感觉一样的参观者为数不少。记者了解到,浦东新区人大代表郭文红今年5月参加活动后,先后两次介绍选区内的学校组织中小学生前往;浦东新区区委党校接连两次组织160名学员走进法院,明年还将活动列入党校课程……

  浦东法院公众开放日,以它独有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参观者。两年来,定期和不定期的16场活动,迎来了近700名人大代表、机关街镇干部、社工、调解员、学生和群众,发放各类宣传资料千余份。

  “人民法院是人民群众参与法治活动的中心场所,弘扬法治理念、凝聚法治共识的核心场域,因此法院必须着力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司法公开则是重要环节。”浦东法院院长郭俭告诉记者,“公众开放日活动是一个可以让人民群众了解司法、参与司法、监督司法的有效途径。”

  为此,今年年初,浦东法院将开放日作为司法公开的重头戏加以流程再造、服务升级,设计了“进一个场所、看一次展览、听一次庭审、做一个交流、拍一张合影、留一份纪念”的“六个一”开放日活动套餐,整个活动如同一根丝线,贯穿法院最具法治元素的内容。

  “‘我与司法零距离’开启了一个知法、守法的新的里程碑。”“‘我与司法零距离’方法、形式、效果俱佳,还望继续。”……一则则袒露心声的留言,正是打开门后民心的写照。

  推开窗 解民忧

  2010年11月,浦东法院成立院长挂帅的司法公开工作领导小组,确定研究室负责司法公开示范法院建设的协调工作,制定30条意见将公开标准落实到各部门、各岗位,实现司法公开在庭内庭外、诉前诉后的全覆盖:立案庭推出“一站式”窗口服务,审判庭及时将案件审理进程告知当事人,行装处完成网络服务平台和庭审摄录系统建设,办公室将诉讼档案电子化实现远程阅卷,执行局推出24小时执行热线,并网络直播执行听证……

  从立案、庭审、执行到听证、文书、审务,从社会公众对司法公开的需求出发,浦东法院将应当公开、能够公开、可以公开的一律公开,司法能见度极大提高。

  这些年,诉讼保全异议听证逐渐为人所知,这是浦东法院在司法公开实践中率先推出的又一改革举措,注重案件审理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实质公开。几年前,浦东法院就已率先试水诉讼保全异议公开听证。

  36岁的吴某去年3月相中了一套二手房,付清房款后,一家人喜滋滋地搬了进去。今年6月,催卖家办过户时突然获知房屋已被法院查封。吴某顿时觉得发懵,急急忙忙到浦东法院找法官。

  原来,这套二手房的上家杨某向顾某借了95万元,因生意不顺,一直未归还本金。于是顾某向法院起诉,要求查封杨某名下位于凌兆路的房产并提供了担保。

  听完前因后果,吴某有些发慌。265万元房款已经交付,由于杨某不配合,房产证一直未办下来,之前还为此打过两次官司,现在又面临查封,怎么办?法官盛爱琴告诉他,可以书面提出诉讼保全异议,法院将组织听证。

  7月2日,听证会如期举行。法院查明,系争房屋虽登记在杨某名下,但吴某早在法院查封前支付了房款,且房屋也已实际交付,未办理过户手续完全因杨某违约所致。据此,法院依法裁定解除了查封。吴某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下,最终办好了过户手续,开心不已。而顾某当庭了解到来龙去脉和法律规定,也心服口服。

  据介绍,从2010年至今,浦东法院已经组织诉讼保全异议听证97次。

  面对面 听民意

  记者发现,强调互动,是浦东司法公开的一大特色。

  “通过健全信访举报投诉和判后释明窗口、网上信访、网上院长信箱、电话热线、法院微博等多种民意反馈渠道,方便当事人和社会公众提意见,加强沟通,争取理解和支持,也促进我们改进工作,提升司法公信。”浦东法院研究室主任包蕾介绍说。

  今年6月,一场别开生面的座谈会在浦东法院举行。郭俭特别邀请部分从事法律实务的市、区两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会,听取他们对法院司法公开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可以利用好微博平台,进一步做好释明工作。”

  “执行工作要拓展沟通平台。”……

  会上,有位代表频频发言,他就是沪上知名的“老娘舅”,上海市人大代表裴蓁。

  身为公职律师,裴蓁对法院工作十分关注。一次,浦东法院微博发布了数条民事诉讼风险提示。裴蓁提醒:“法条超出微博字数限定怎么办?建议告知完整的文件全称为妥。”工作人员迅速回复:“感谢您的建议。目前我院外网正在改版,故这些对大家有帮助的信息先通过微博发布。新外网上线后,这些诉讼指南都会有。”裴蓁随即回复:“快速回应,有备无患。好样的,不愧全国模范法院!”

  人大代表的高评价,既源于顺畅的沟通,也源于迅速的落实。今年,法院微博在原有“论案说法”的基础上,增加判后释明等一批新栏目;执行局在网上公开执行信息,对财产采取查封、扣押等重大措施后,及时短信告知;立案庭则进一步丰富了原有的《诉讼指南》手册内容。

  举报投诉接待专窗,是浦东法院在上海的又一首创。每天,两名工作人员“坐堂问诊”,接待来访人员。三年来,举报投诉接待满意率达到95%以上,处理结果满意率达到90%以上。

  记者采访时,监察室法官姚曙光拿出两面几乎完全相同的锦旗。细看,一面写有“执法为民一生正气,维护正义两袖清风”字样,其中“一身正气”错写成了“一生正气”。

  这背后有个感人的故事。包工头钱某与江苏某建筑公司发生纠纷,涉及多名农民工工资。案件进入执行阶段后,钱某多次投诉,强烈反对委托外地法院执行。为此,执行法官4次赴外地调查,又分别到多地扣款,最终拿到了100余万元工资。

  案件执结,钱某的态度也从极不信任到高度认可,并专程送来锦旗。发现内容错误后,尽管接待人员反复婉拒,但钱某仍重新制作锦旗登门更换。

  错一字非改不可,谢一人情真意切。钱某的转变,恰恰是司法公开成效的折射。

  信息化 应民需

  信息化时代,如何让群众更容易了解法院、更快捷获取司法服务?浦东法院通过大力建设在线诉讼服务平台、推进网络庭审直播,让当事人在线直通法院。2011年6月,眼见为实的全国大法官一行赞叹不已。

  “十分谢谢您的回复,本人将遵照安排出庭……”处于哺乳期的胡小姐被变更了工作内容,她要求公司履行合同却遭拒绝,经过仲裁后起诉到法院。胡小姐在法院网站留言,希望尽快开庭,法官第一时间做了答复。

  让胡小姐满意的“联系法官”服务,是浦东法院“在线服务平台”十大在线服务栏目中的一项内容。

  递交材料、联系法官、查询案件进度、收受材料、申请执行、信访、法律咨询、电子档案查阅……网络都可以一手包办。

  据介绍,两年间浦东法院共收到网上申请立案965件,查询办案进度4777人次,联系法官1865人次,材料收转619件。

  当事人说,有了在线服务,法院变得更“聪明”了!

  今年4月,浦东法院通过中国法院网、上海法院网直播了一起非法狩猎刑事案件的庭审。安徽农民陈某在浦东南汇新城滴水湖畔的芦苇荡里抓了14只“野货”,结果被当场抓获。

  解放日报记者陈琼珂想报道这一案件,但这次他没有去法院,而是选择在报社打开网络看直播。和他一样,还有6.2万余名网友守在网络的另一端。

  第二天,解放日报重点报道了这一案件。

  今年前11个月,浦东法院共庭审网络直播45场,网络访问量达120余万次,通过网络拓展了法制宣传的时空,让社会公众了解法律、了解诉讼程序。

  如今,浦东法院已全面建成庭审同步刻录系统,100%完成全院庭审视音频保存;2011年推出短信送达平台,更成为服务便民的利器;电子档案网上查阅系统已累计接待4.7万人次查询。(记者 郭士辉 通讯员 王治国)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视频]上海:安全事故记入责任人信用记录
·韩正:上海公立医院改革进入深水区 面临更大挑战
·上海:发现事故隐患 单位违法负责人受罚记入个人信用记录
·上海法院出台实施细则 小额诉讼明年起一月内结案
·上海开展元旦春节帮困活动 将惠及500多万人次
·上海社科院启动38项“十八大”研究课题

·上海社科院启动38项“十八大”研究课题
·上海奉贤检察院与大学签约共建实践教学基地
·上海出台小额诉讼审判工作细则
·上海青浦检察院为社区设法制宣传栏增强群众法制意识
·上海“知心妈妈”引导妇女理性表达诉求 社会管理中的巾帼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