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广西

广西:看靖西县解决民生问题助力社会稳定

2012-12-26 19:10:58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广西法治日报 

    杨涛情满边陲和风拂

    ——看靖西县解决民生问题助力社会稳定

    夜幕降临,行走在绣球之乡靖西县的城东路,绵延十里的五彩华灯仿若梦幻境界,勾勒出这个边陲重镇生动迷人的轮廓。这如画的图景是靖西县投入巨资打造的民生项目,不仅解决了群众出行路窄拥堵的问题,还提供了一个休闲观光的好去处。

    这幅图景也是广西靖西县勃勃生机的写照。年终岁末,捷报传来:在国际经济形势不容乐观的情况下,今年全县财政收入比去年又有增长,超过11亿元;而县委政法委的统计资料显示,全县今年排查出的重点矛盾纠纷基本办结,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排在百色市前列。

    “让群众共享发展的成果,在发展中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以解决民生为抓手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科学发展。”县委书记黄小宁一语道出近年来靖西县快速、平安崛起的“秘诀”。

    动真情:帮助群众解决困难,支持群众发展产业,用发展夯实稳定根基

    壬庄乡真意村那造屯距离边境不到三公里,几年前这里还是典型的贫困村景象,房子破旧,村道破烂。而今,一座座式样统一的新房拔地而起,村道是干净整洁的水泥路,屯里的灯光篮球场初具雏形。

    “这都亏了党和政府关心才有今天。”那造屯村民吕登攀感激地说。他的两层新房共花了8万元,其中政府拨付的危房改造经费有2万元。“自治区、百色市、靖西县的领导常来我们屯,指导我们开展新农村建设,帮助我们搞生产开发。”

    真意村是自治区党委政法委的扶贫联系点,在自治区党委政法委的帮助、带动下,村容村貌和产业发展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看,前方山头就是村民们种植的红蜜柚。”同行的壬庄乡乡长黄卡萍扳着手指头介绍说:“真意村种植红蜜柚已经突破了500亩,种植线椒也达500亩,加上规模养猪、养鸡、养竹鼠,全村今年人均预计增收1000元。”

    收入提高了,环境美化了,生活改善了,人心更安定了。那造屯种植户党支部书记吕化告诉记者,现在群众只想着怎么样搞好种植卖价钱,村里没有发生打架、偷盗事件。靖西县公安边防大队壬庄派出所教导员朱杰介绍,今年全乡共发生治安案件65起,破65起,刑事案发生9起,破5起,无一起重大刑案发生,边境治安稳定,边民安居乐业。

    壬庄是靖西县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靖西县大力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抓住国家和自治区实施“兴边富民”行动的机遇,努力改善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大力培植水果、中草药和无公害蔬菜等新兴产业,进一步优化边境石山村屯的产业结构,拓宽边民增收渠道,共为近20万贫困边民摘掉了“穷帽子”,打牢了社会稳定的基石。

    靖西县政法部门还推出政法干警挂任村官惠民生措施,选派35名优秀中青年政法干警到重点村任党支部副书记。这些政法干警村官帮助发展农村产业、化解边境矛盾纠纷、排查治安隐患,实现了维护稳定、服务基层、助农增收三大目的。

    出实招:倾听群众诉说,解开群众心结,用真情化解矛盾纠纷

    没有发生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件,没有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件,没有发生非正常上访事件……一系列“没有”的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玄机?“很简单,就是带着对群众的感情做好信访维稳工作。”靖西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黄显帆如是总结。

    过去,靖西县信访局位于一偏僻角落里,其他涉及群众工作的职能部门也分散于各大街小巷,群众难找,事难办。为了改变这一被动局面,去年以来,靖西县投入100多万元,整合各职能部门,在县委、县政府对面,建立了一站式服务的信访接待大厅,集中接待群众来访。信访维稳平台的建立,把信访工作从被动变为主动。

    “信访多是民生问题,化解群众怨气靠我们用热情和贴心做好群众工作。”靖西县信访局长李廷声说:“领导接访是解开群众心结的有效方式。”在信访大厅墙上,挂着靖西县委、政府领导值日接访的公告牌。县里非常重视县委书记大接访活动,每次县委书记接访前三天,都在当地电视台、手机信息报上发布。今年10月17日,县委书记黄小宁到新甲乡接访,现场解决11件群众提出的合理要求。11月11日,县长盘福林到信访接待大厅接访30户无证建房的征地拆迁户,从上午11时开始,一直到下午近4时,午饭没吃一口,面对面做群众工作,既坚持原则,又说理说法,让上访人怨气而来顺气而归。

    安德镇60多岁的村民李某,因儿子的案件不服法院判决,曾到北京上访。今年来,信访局把此案列入重点案件,信访人员多次下访到李某家宣讲有关法律政策,但依然无果而返。今年6月,信访局副局长许正义再次到李某家时,看到李某正拆旧房起新房,就充当起参谋,为李某出谋划策。此后,许正义经常带人到李某家嘘寒问暖,并帮助他落实了危房改造指标,争取到了最高补助标准和困难补贴。10月的一天,许正义又来到李某家,召集他全家开座谈会,询问还有什么困难时,李某当场表态“不上访了,再上访就太对不住你们了。”一起近10年的上访案到此圆满画上句号。

    化解群众矛盾,疏导群众情绪,安抚群众心灵,需要技巧,更需要一颗为群众解难题的真心。凡事为群众着想,凡事出于公心,就没有解不开的疙瘩。今年5月,靖西县三轮车司机因与出租车竞争上访到县里,接访人员深入了解市场实情,提出合理解决方案,双方理性平和表示依法经营;今年10月,环球综合市场开业前,部分承租户上访反映租金提价,信访局召集开发商和承租户面对面协商,双方达成一致,市场开业红红火火……

    群众的难题一个个解决,和谐的场景一幕幕呈现。

    办实事:给群众看得见的实惠,让群众共享成果,用地企共建赢得和谐发展

    靖西县矿产资源丰富,近年的高速发展得益于此,矛盾纠纷也多发于此。在从传统农业社会走向工业社会的进程中,靖西县有过阵痛,但更多的是收获的喜悦。“地企共建”是靖西县针对企业和周边群众矛盾下出的一步“妙手”。靖西县委、政府认为,矛盾冲突,实质是社会管理薄弱、地企关系不畅、民生解决乏力问题的缩影,只有创新管理、构建和谐地企关系、切实解决民生问题,发展才能进入“快车道”。

    广西信发铝电有限公司是靖西县最大的民营企业,上交的税收占全县财政收入的过半。在地企共建中,信发铝电公司最典型、最突出、最有成效。根据共建的要求,从2011年1月起,信发铝电公司每年从每吨精矿中提取1元钱,县财政拿出1000万元,加上从企业上交税收留地方使用的10%,组成地企共建专项经费,保障铝工业基地周边村屯发展和失地农民生活。“地企共建的亮点在于把群众利益与企业利益捆绑一起,哪个地方如果发生矛盾纠纷影响了企业生产经营,企业没有收入,群众也没有利益,反之亦然。”靖西县委书记黄小宁把地企共建称之为企业、群众、党委政府三方共赢的好棋。

    为了确保失地农民的生活,靖西县出台规定,低于0.5亩的每人每月补助80元,低于0.3亩的,每人每月补助100元,直到原土地复垦种植。此外,企业招工优先招用周边群众。

    今年6月,针对地企共建的新形势,靖西县成立涉铝办和涉锰办,专门负责铝、锰工业企业周边的维稳、矿山征地、群众诉求、为民项目实施等工作,成为地方、企业、群众的连心桥。禄洞乡大进屯水源出现异常,涉铝办及时协调有关企业,在未查明原因与责任前主动服务社会,千方百计让水源恢复正常,并拨出专项资金,确保村民生产生活。渠洋镇大龙屯部分村民农田减产,要求赔偿,涉吕办及时跟进,多方沟通,妥善解决。县政法委副书记、维稳办主任兼涉铝办主任潘国勇介绍,从2011年至今,全县先后投入了788万元,为企业周边群众解决了50多项为民实事工程。

    一条条措施,一件件实事,都指向民生,群众得实惠,社会更和谐。

    短评:

    求真务实促和谐

    靖西县通过解决民生问题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科学发展的生动实践,收到了明显实效。这既是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有效方法,也是转变干部作风求真务实解民生的体现。

    解决民生问题、做好群众工作事关百姓利益,事关稳定发展大局。靖西县通过一件件实事,真真切切解决群众困难,帮助群众发展生产,化解群众矛盾纠纷,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从根本上筑牢社会和谐稳定的根基。靖西县的干部队伍在解民生、护稳定、促发展的过程中,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视群众为自己的亲人,不空谈,只实干,带来了清新之风,带来了一方稳定和发展。

    党的十八大为我们勾画了美好蓝图,习近平总书记告诫我们“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在加快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建设社会和谐稳定模范区的征途中,我们必须更加扎实工作,求真务实,埋头苦干,把各项工作不断推上新台阶。这方面,靖西县为我们做出了一个样本。(记者 李峻峰 董钦 陆寿青)

[责任编辑:李家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