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8年向美国派出首位警务联络官(时称禁毒联络官)以来,中国的驻外警务联络官队伍不知不觉已走过了14个年头,经过了从弱到强、从小到大的历程。
“现在,警务联络官承担的任务之重、职责范围之广、发挥作用之大,都是十多年前设立这支队伍时无法想象的。”公安部国际合作局有关负责人向《法制日报》记者还原了这支神秘队伍的幕后故事。
适用公安工作“走出去”需要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公安工作开始进入一个以境内外紧密相连、国内外相互影响的国际化阶段,加强国际警务执法合作成为必然。
为顺应这一趋势,从上个世纪末开始,公安部逐年加大国际警务联络官派驻力度,不断拓展国际执法合作途径。
“事实证明,这一举措有着很强的前瞻性。”公安部国际合作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电信诈骗犯罪势头突起,公安机关打击、遏制成效显著。期间,驻外警务联络官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例如,在破获系列特大跨境电信诈骗案中,我国驻泰国使馆警务联络官仵建民,积极促成泰方共建24小时电话热线协查机制,确保2011年高效办理“3·10”跨国电信诈骗案,2012年成功破获“11·29”跨国电信诈骗案等。
除参与国际司法合作实战,驻外警务联络官更为国内公安机关提供了大量促进国际合作打击犯罪的参考信息。
驻美国使馆警务联络官胡彬郴回忆起今年6月中美联合破获一起特大跨国走私武器弹药案时坦言,因为国外和国内司法体制的差异,美方初期认为贩卖枪支属于合法行为,在美立案曾一度陷入困境。
胡彬郴与国内相关办案人员根据平时对美国法律政策的调研成果发现,部分型号军用枪支属于高科技产品,在美国禁止贩卖。走私分子触犯了此项法规,在让美方获悉后,引起其高度重视,进而推动案件的成功破获。
近两千次协助维护我公民权
在公安部国际合作局,挂着一面面锦旗。在一名中国留学生母亲送的锦旗上写着:是警务联络官给了孩子第二次生命。
事情发生在2012年5月21日。我国驻吉尔吉斯斯坦吉警务联络官戴绪魁接到报案,亿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员工家属、中国女留学生刘某被绑架勒索。戴绪魁巧妙地迫使绑匪使用自己的手机通话,协助吉警方锁定方位。成功抓获绑匪、解救人质时,距案发不到14个小时。
近5年来,我国驻外警务联络官共协助侦破和处理在外中国公民受侵害案件近2000起。
驻外警务联络官们还通过组织华人华侨召开治安座谈会,发布安全警示等方式,积极宣传预防犯罪策略,提高我国公民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驻南非警务联络官通过“大走访”了解到,华人、华侨较多的社区,涉华案件发生率比其他地区要高,如果南非警方能加强这些区域管理,势必能降低涉华案件发生率。他们大力推动,促成南非警方多次深入这些社区了解华人华侨需求,进一步加强了安全管理,提升了他们的安全感。
对外展示中国警察良好形象
“驻外警务联络官之所以能取得的辉煌战绩,来源于他们忘我工作的奉献精神,也少不了驻在国相关部门的支持。”这位负责人说。
身处异国工作,联络官们努力克服文化传统、价值观念、法律制度的迥异;孤军奋战他乡,他们竭力应对工作对象、利益诉求、工作习惯的变化。
前驻阿富汗使馆警务联络官刘志强在阿富汗时,最大的心愿是吃完晚饭去大街上散散步,而这成了一件奢侈的事,因为爆炸、绑架和暗杀都会威胁到人身安全。为保持阳光的心态,刘志强闲暇之余唯有种菜解压。
我驻外警务联络官的专业水准和敬业精神,也成为向各国展示中国警察良好形象的窗口,赢得了国内外相关人士广泛认可。乌兹别克斯坦执法部门肯定中国警务联络官那顺巴雅尔“工作中能以身作则”;缅甸执法部门称中国警务联络官吴汝震“善于攻坚克难”;韩国执法部门对中国警务联络官王大鹏的评价是“工作高度务实”……
2006年,南非官方为4名殉职警员举行了追悼会。在几十家驻南外国执法机构中,唯有中国警务联络官参加了追悼会,这让南非同行大为感动。
记者了解到,随着我国国际司法合作的不断深入,以及维护海外华人华侨合法权益任务不断加重,每个使领馆一名警务联络官的名额日益捉襟见肘,很多联络官不得不身兼多职。
公安部国际合作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打击跨国犯罪和境外追逃、保护在外中国公民机构安全利益,驻外警务联络官责无旁贷。“下一步,我们积极抓好警务联络机构布局,抓好警务联络官后备人选储备工作,进一步提高驻外警务联络工作水平。”(记者 周斌 卢杰 见习记者 郭文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