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网络普法联盟、镇江普法网校、法制大讲堂、普法“十百千万”工程……这些脍炙人口的普法新举措在江苏省镇江市广受欢迎,也是镇江市“六五”普法以来向全社会提交的普法答卷。“普法要紧跟时代和社会的发展,紧贴群众满意的标准,对标找差,创先争优,勇于创新,打响镇江的普法品牌。”面对笔者,镇江市司法局局长殷敏如是说。
思路新,法治文化推陈出新
京口古城法治文化公园、扬中城北法治文化公园、丹徒谷阳跃进河法治文化长廊被评为首批省级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今天上课不一样》和《红绿灯》两首歌曲荣获全省校园法制歌曲评比二等奖;《法治进行时》普法电视栏目喜获全国大奖……法治文化载体和作品层出不穷,得益于镇江全方位、多层次地加快推进法治文化建设的新思路,即做到“六个有”:有规划、有制度、有队伍、有阵地、有特色、有品牌和2年内覆盖各辖市区、3年内覆盖镇(街)、村(社)的新目标。
文化发展,理论先行。镇江通过开展全市法治文化论文征集活动,将优秀论文编印成册,免费下发,为指导全市开展社会管理创新、“六五”普法、法治文化建设等提供了理论支撑。
理论的研究促进了法治文化的新发展:法治文化作品层出不穷——全市加大法治文化作品的创作力度,通过作品创作展、文艺演出等形式,繁荣全市法治文化。法治文化传播有了新途径——网络普法联盟、普法网校已初步建成;普法成员单位积极运用普法博客、普法微博、普法巴士等形式,传播法治文化;电视普法栏目《法治进行时》邀请群众互动学法。法治文化阵地有了新品牌——法治公园、长廊等一批特色鲜明的阵地脱颖而出,进一步提升了全市法治文化的厚度。法治文化系列活动丰富多彩——“与法同行、和谐镇江”法治书画展,青少年法治故事、法治漫画征集评选活动,全市十大法治事件、十大法治人物和镇江法制好新闻评选等,广受群众欢迎。
形式新,“法律六进”如火如荼
每周二下午,京口江一社区的张大妈都要到社区看看,因为这天下午,镇江的“社区法制讲堂”都安排律师在社区免费讲授法律课,咨询法律问题,她称他们是“家门口的法律顾问”。这是镇江开展“法律进社区”的一项新举措,也是创新开展“法律六进”的一个缩影。“六五”普法以来,全市深化法律六进,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普法活动。
除举办领导干部学法讲座和考试,政府常务会议会前学法,向全市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发放《领导干部学法笔记本》等外,市交通局创新地出台了科级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办法,将法律考试与科级干部人员的任用、晋级挂钩。目前,全市正积极推广这一做法,以规范科级干部的学法用法。
“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继续领跑全省。目前,全市有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6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86个,创成率达23%,走在全省前列。通过省、市级农家书屋评比创建、加强农村“两委”干部培训等,“法律进乡村”深受农民欢迎。
“青春飞扬、法律护航”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主题活动,“法治歌曲、校园唱响”活动,“青少年法制教育优秀课件”评选、法治文化作品征集评选展览等充分展示了镇江青少年学法的广度和深度。同时学法载体也不断拓宽,专门的学法网站——《法治的天空》,普法博客等又成为他们学法的重要途径。
法律流动课堂是镇江送法进企业、进单位的常规活动。通过这一形式,全市开展法制讲座、咨询等300余起。沃尔玛镇江店工商经营户普法宣传教育基地、丹阳市眼镜商会“税法宣传教育基地”等的建立,为企业、职工学法又提供了好去处。现在,镇江企业学法也已逐步向“网上课堂”发展,帮助企业、外来务工人员掌握最新法规政策。
载体新,普法项目亮点突出
10个普法品牌、100个普法项目、1000场法制讲堂、10000场法律咨询,这是镇江打造的普法“十百千万”工程。普法品牌是指普法经验、做法受省级以上推广;普法项目分为阵地类、载体类、活动类三种形式;全市每年确定10个品牌和100个项目,加以宣传推广。
镇江网络普法联盟、镇江学法网校全面建成。普法网络联盟将全市的普法网站、普法专栏整合,提供普法的“一站式”服务。真正形成以镇江普法网为龙头、部门普法专栏为支撑、辖市区普法网站为补充的网络普法体系。学法网校则成为广大市民学法的又一重要平台。
网格化普法是利用社区网格长的资源优势,通过网格长的的日常普法工作,让普法走到群众中去。目前这一做法已在全市推广。同时充分利用网上居委会开展普法工作,将法律渗透到基层和群众中去,成为镇江基层民主法治创新的载体和亮点。(石庆银 任晓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