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社会治安

从优待警打造“平安梅州”

2012-12-26 15:45:43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南方日报 

派出所民警走访村民。

    对于梅州城北派出所扎上社区的民警叶力强来说,今年有着特别的意义。按照梅州市最近出台的从优待警政策,在基层干了20年的他,可以直接享受等同于派出所长的职级待遇。

    为进一步擦亮“平安梅州”金字招牌,用安全稳定的时间换科学发展的空间,梅州市委、市政府多措并举、多管齐下,从优待警就是加强公安队伍建设的一个缩影。连续15年,梅州社会治安满意度都在90%以上,公众安全感和公安工作群众满意度持续保持在全省前列,刑事案件发案率连续8年稳中有降。

    从优待警一次性增85个科级职数

    “享受所长待遇后,虽然钱不多,但体现了党委政府对民警的关心,更体现了我们的价值。”一度萌生去意的叶力强,由于有了精神上的鼓励,现在更加坚定要扎根基层,做百姓平安的守护者。

    创建平安梅州,公安机关是当仁不让的主力军。为此,梅州市牢固树立“再穷也不能穷公安”的理念,打破一般公务员队伍的职级配置,全面落实县级公安机关“9+3”机构设置,全市144个派出所和全部看守所、拘留所、收容教育所和县级公安机关内设机构升格为副科级建制;市公安局副处级建制部门的内设机构全部统一为正科级建制,正科级建制支队的内设部门统一为副科级建制,一次性支持市公安局增加85个正、副科职数。特别是最近,梅州在落实省政策的基础上“自行加码”——对一直从事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累计满20年以上的民警,给予享受所在派出所所长待遇。通过从优待警,进一步调动了公安干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科技强警3万多“天眼”实时动态监控

    记者在梅州城区的主要街道看到,这里到处遍布治安视频监控系统,犹如一个个“天眼”,让犯罪分子无处遁形。2010年以来,该市把治安视频网建设作为民生实事之一,投入2亿多元,对市区重点单位、治安卡口等复杂场所,实时监控和自动报警。目前,全市共有3万多个视频监控点,初步实现了对社会治安的立体式、全天候、动态化监控。在创建平安梅州过程中,梅州市牢固树立向科技要警力、向信息化要战斗力的理念,除了平安梅州视频,在其他公安装备技术建设方面也舍得大投入,大情报系统、技侦、网侦等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入年均增长率达到43.46%。

    群防群治完善立体化防控体系

    采用警情立体播报方式,在电视台、报纸、政府网站、公安微博等媒体推出“每日警情”,这是梅州在全国的首创。为发动群众共同参与平安建设,梅州推行了“大治安”行动,坚持开展严打专项行动与日常整治、群防群治相结合,加强群防群治组织建设,推广“捆绑式综治警务”模式,建立治安联防机制,全市共建立群防群治组织3272个11280人,城乡覆盖率达到75%以上。

    在“大治安”的基础上,梅州还推行了“大调解”、“大接访”,并称创建平安梅州“三大行动”。从2010年开始,该市探索建立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与诉讼调解相结合的大调解机制,提高人民调解的成功率和化解矛盾的合法性,大大减少了打官司、越级上访。全市每年人民调解处理的14000多宗案件,自愿和解的达99%。而在“大接访”行动中,梅州市通过建立人民来访接待厅、网上信访大厅、行风热线、官方微博等平台,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其中仅梅州公安微博,目前已拥有“粉丝”270多万,成为畅通民意、化解矛盾的重要平台,先后入选“全国政府机构微博十强”、“十大公安机关网络影响力微博”。南方日报记者 柯鸿海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广东梅州中院建立信息化司法公开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