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基层基础

杭州构建全民阅读体系 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

2012-12-26 15:15:19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网 

    学习是人类进步的标志和基本生存方式,阅读是学习的主要途径。杭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把开展全民阅读作为建设学习型城市的重要抓手,推进全民阅读内化为杭州的精神追求、文化品牌、内生动力和创新资源。2007年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新闻出版总署部署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以来,杭州坚持“政府推动、社会参与、全民共享”的原则,逐步形成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为核心,以提高市民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为目标,以三大保障为基础、四大平台为特色、五大网络全覆盖的全民阅读体系。“满陇尽是桂花雨,一路芬芳入杭城”,如今“满城书香”已成为杭州新名片。

    一、提高全民阅读活动持久力、吸引力、影响力

    全民阅读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养成全社会的学习阅读习惯,关键是要通过有效的保障手段,切实提高全民阅读活动对群众的持久力、吸引力、影响力。

    一是加强组织保障,确保全民阅读的持久力。把全民阅读活动同推动学习型城市的系统工程有机结合起来,将全民阅读活动纳入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总体目标。发动各县(区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联动,统筹本县(区市)的全民阅读活动。形成全市统筹协调、整体发动、多方参与的局面。二是加强制度保障,提高全民阅读的吸引力。针对全民阅读活动的相关内容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杭州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构建以政府主导、公共图书馆为主体、公共图书服务网络为主构架的四级公共图书服务模式。为鼓励民营书店健康发展,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关于扶持民营书店健康发展的暂行办法》,2012年对16家民营书店补助了263万元。为推动农家书屋建设,市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通知》。三是加强舆论保障,提升全民阅读的影响力。充分发挥报纸、期刊、广播、电视、手机、互联网等作用,开设多种形式的专栏、专题、访谈节目。与浙江在线达成协议,开辟专栏持续报道西湖读书节及相关阅读活动开展情况。杭州日报的十九楼网站,积极开展“晒晒我的书房”、“草根评论员评选”等活动,每年参与人数均达数十万人次。几年来,中央省级媒体对杭州全民阅读活动的报道达百篇以上。

    二、凸显“丰富性、贴近性、互动性、广泛性”特色

    全民阅读是一项全民参与的项目,需要政府的推动,更需要市民的广泛参与。杭州以西湖读书节为引领,西湖书市、文澜大讲堂为载体,农家书屋、社区文化活动室为阵地,通过搭建平台,不断丰富活动内容,提高全民阅读活动的丰富性、贴近性、互动性、广泛性。

    一是主体鲜明、活动丰富的平台:西湖读书节。2007年11月首届读书节,以“品味好书,品质生活”为主题,8大项16项具体活动,参与市民超过50万人次。几年来,西湖读书节不断更新活动主题、丰富活动内容、扩展活动范围、整合活动资源,已成为市民参与人数最广泛、跨度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全市重要活动之一,每届西湖读书节参与人数均超过百万人次。二是贴近市民、贴近时代的特色平台:西湖书市。西湖书市是我市全民阅读活动又一重要载体,至今已举办十一届。通常以图书零售交易为主,参展图书种类达到30至50万种。同时,还组织签名售书、新书发布、讲座、读者见面会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组织“捐一本童书给希望小学的孩子们”、“为农民工送书”等社会公益活动,每年西湖书市参与人数大约20万人次。三是传播知识、沟通交流的互动平台:文澜大讲堂。文澜大讲堂设有“幸福人生”、“绿色自然”、“时事风云”、“名家品读”等10余个主题板块,2011年举办讲座135场,服务人次达21100人次。2012年,文澜大讲堂围绕“我们的价值观”开展各类活动,积极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同时,推出“文澜大讲堂—走读杭州”系列活动,使青少年全方位、直观、生动地阅读杭州。四是离基层群众最近的学习平台:农家书屋和社区文化活动室。目前全市2016个行政村已实现了农家书屋全覆盖,并有国家级示范农家书屋3家,市级示范农家书屋140家。每年由县(区、市)组织的全民阅读活动达百余场。

    三、创新全民阅读体系五大网络化工作机制

    全民阅读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为全方位满足市民阅读文化生活需求,杭州市充分整合本地信息资源,积极构筑五大网络,为市民提供全面的阅读体验空间。

    一是公共服务网:四级公共图书统一服务。近年来,杭州以构建“平民图书馆 市民大书房”为目标,大力推进公共图书馆四级服务网络建设,使其成为全民阅读活动的落脚点和宣传平台。2007年,开通了公共图书服务体系的“一证通”系统工程。目前全市拥有860万册公共图书,在1421个村建立了基层服务点。同时,不断升级阅读软硬件服务水平,2010年建设开通了“进家庭,上桌面,入电视,连手机”的数字图书馆,网站平台可提供用户数字资源60T容量。二是城乡联动网:全市统筹城乡互联互通。截至目前,杭州已建立县(区、市)图书馆11家,设立乡镇(街道)、社区(村)基层服务点近2000个。农家书屋作为县级图书馆的亚分馆和四级图书服务体系在农村的终端,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通过加大网络自动化及配套项目建设投入力度,通过设备及图书的统一配送和流转,实现资源共享和服务互动互联,从而形成了覆盖城乡、较为成熟的公共图书服务网络机制。三是工作推进网: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全面推进。基本形成了以“七进”、“五结合”为重点的阅读体系推进网络,使全民阅读活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七进”,即建立“进机关、进学校、进军营、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的“七进”推进体系,为不同教育背景、不同层次、不同环境的群众设计贴近实际的活动内容,使阅读活动变被动为主动。“五结合”,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相结合,大力推进主题阅读;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结合,推进农家书屋建设;与文化共享工程相结合,发挥文化场馆的主阵地作用;与文化惠民工程相结合,创新送书下乡模式;与扶持藏书大户相结合,通过开展“杭州市学习型先进个人”、“十大书迷”等评比活动,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四是出版发行网:建设全覆盖的出版物发行网络。以新华书店为基础,专业批发市场文化商城为辅,零售书店、邮政报刊亭、特色书店为点,逐步建设形成全覆盖的出版物发行网络。至2011年底,全市有出版物批零单位3519家。五是数字阅读网:开辟数字化阅读新领域。向市民免费发放100万手机电子图书阅读券,开展“幸福城市 悦读杭州”全民掌上阅读活动,为杭城市民打造随身数字图书馆,创新推出了“一处购买、四处阅读”的无缝阅读新网络。

    四、实现惠及全社会的六方面成效

    全民阅读是一项惠民的实事,作为促进学习型城市建设、提高市民文化素质、拉动文化消费的重要举措,进一步得到了社会广泛认可,市民热爱读书、崇尚读书的良好社会风尚正在形成。

    一是全民阅读渐成风尚。居民综合阅读率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4.3个百分点。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开展的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2011年,杭州市18—70周岁城乡居民综合阅读率为91.9%,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4.3个百分点。其中,杭州市居民报纸阅读量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是全国平均报纸阅读量的3倍多。二是参与群体更加多元。满足不同人群需求,让市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西湖读书节针对不同人群,形成别具特色的阅读子项目,使参与群体更加多元,使老百姓切实得到买书、看书的实惠。百万电子书券40%定向发放到了农民群众和外来创业人员两大群体。三是阅读品位显著提高。城市整体阅读能力不断提升。在做好传统阅读活动项目的同时,更加关注新型阅读方式的普及,进一步拓宽读书活动的空间和领域,大大提升了城市阅读能力。四是品牌活动日渐成熟。阅读正在成为杭城的文化名片。经过几年的推进与发展,杭州全民阅读活动品牌日渐成熟。西湖读书节成为全民性的一项重要文化活动和文化品牌。2009年“文澜大讲堂”获得“浙江省优秀讲座品牌”的荣誉称号。“西湖书市”也成为了杭州的“金字招牌”。五是多方联动形成体系。市和区、县(市)互动、企业联动的方式开展阅读项目。充分利用图书馆和农家书屋平台,拓展延伸全民阅读的范围。将文澜大讲堂引入农家书屋。六是项目创新获得肯定。多项活动获得中央、省级多项荣誉。2009年,西湖读书节获得了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和新闻出版总署联合颁发的“全民阅读活动优秀项目奖”。2010年西湖读书节是全省全民阅读优秀项目。2012年,杭州图书馆“文澜在线”项目获得我国社会文化类最高政府奖——第四届文化部“创新奖”。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把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作为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工作内容。杭州将继续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创新机制吸引群众广泛参与全民阅读活动,为学习型城市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助推区域创新发展。杭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党委书记、局长 钮俊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提升中小企业自我“造血”软环境 ——浙江杭州法院创新司法保障支持金融发展
·杭州执法规范化获学术界肯定
·[视频]双节将至 杭州交警启动超强型交通管理等级
·杭州开展整治“两非”车辆行动
·杭州公安获殊荣
·杭州下城区:全面推进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杭州下城区:全面推进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杭州:“五大机制”织密治安防控体系
·浙江杭州:“五大机制”织密治安防控体系
·杭州:“五大机制”织密治安防控体系
·杭州:九个率先加快法治政府建设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