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政法版> 政法研究

网络反腐 化被动为主动

2012-12-26 11:09:37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法院报 

    近期,我国已发生数十起官员因被微博发帖举报而接受纪检监察部门调查的案件。渉事官员多因生活作风不良、拥有大量不明来源财产而引起网络“围观”,如重庆市北碚区区委书记雷政富不雅视频、山东省农业厅副厅长单增德离婚承诺书、深圳“20亿村官”周伟思被曝有房产80栋等爆红网络。曝光后,这些事件均被迅速处理,比如单增德一案从曝光到查处仅用了12小时,充分显示了网络反腐的强大力量。

    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反腐败斗争的又一新的平台,目前,网络反腐的大致模式为:网帖举报——网民转载——媒体跟进——纪检监察介入——违法违纪行为得到处理。在这个模式中,纪检监察部门介入时,事件往往已引发网民热烈讨论,相关涉事官员被媒体曝光,甚至被“人肉”搜索。事件曝光后,涉事官员虽被迅速处理,并及时通报,但一定程度上也带来了恶劣影响。迅速处理涉嫌腐败官员的背后,隐藏着网络反腐工作的被动性:纪检监察部门变成“消防队员”,工作跟着网络热点尤其是突发事件走,部分纪检监察部门介入不够及时或信息通报不及时亦会引发网民的“口水”和猜想,损害了纪检监察公信力,也给纪检工作带来很大压力。因此,做好网络反腐工作,需要转换工作思路,化被动为主动。

    纪检监察部门要主动深入网络收集案件线索。随着技术的发展,网络已经深刻地影响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特别是网络所具有的“隐蔽性”特征,使得每一个人可以自由地发表意见,而不用担心别人追查到自己,这也成为很多人借助网络披露或举报他人违法行为的重要原因。为适应反腐败工作中出现的这一新形势,纪检监察部门应转变工作方式,主动设立纪检微博,接受群众在线举报;研发电子监控系统或与网监等部门合作,通过关键词筛选的方式实时监控、定期通报、及时汇总涉案线索;各级纪检监察部门在必要的情况下还可以设置专人专岗,定时关注知名论坛、博客信息,确保第一时间掌握网络反腐线索。

    纪检监察部门要建立健全网络反腐快速反应机制。相关举报能否得到及时介入和查处,不仅考验着纪检监察部门的应急反应能力,也影响着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网民对反腐工作的信任程度。一是建立举报信息初步筛查机制,对收集到的网络举报信息应进行初步核查和甄别,减少虚假的或夸大的信息带来的办案压力;二是建立案件线索移送制度,将收集到的涉腐败现象的线索及时移交给相关办案部门,明确规定案件线索移送时间,并规定案件办理不同阶段的回复期限;三是建立应对网络举报公开回复制度,由纪检监察部门新闻发言人或网宣人员通过政务网或政务微博对受理的网络举报及时回复,并告知案件办理情况,同时对因案件办理需要而暂时不能公开的内容通过私信或电话联系的方式告知举报人,并说明原因。

    纪检监察部门应主动引导网民理性爆料线索。目前,网络反腐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信息失真,有的网民为夺人眼球故意夸大事实,有的网民为报复、诽谤、污蔑他人或其他目的编造虚假信息,不仅给当事者带来了很大困扰,还会造成严重的不良社会影响,更有甚者会借此恶意攻击党政机关和国家体制。因此,纪检监察部门一是要采取措施鼓励网民实名举报,既保证举报人监督国家机关和表达自由意志的权利,又方便及时联系核查;二是要与其他部门通力合作,对捏造事实恶意诽谤、污蔑他人的,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严肃处理;三是要在介入案件之后积极引导社会舆论,通过及时、主动、透明地公开办案过程和结果,既能巩固和扩大政府公信力,又能避免事件被过分解读和曲解。此外,各级纪检监察部门还要建立不实举报正名制度。对于查证后的不实举报,纪检监察部门应主动披露相关信息,还被举报人一个清白,以实际事例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反腐倡廉教育。

    (章志祥 李卫华  作者单位:北京市延庆县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王春圆]
相关报道

·山西日报:网络反腐 民间监督推动官方介入
·人民日报:网络反腐须纳入法治轨道
·网络反腐须纳入法治轨道
·让网络反腐之路越走越宽
·网络反腐:制度化反腐的机遇和挑战
·网络反腐,从“民意分量”走向“制度力量”

·网络反腐,从“民意分量”走向“制度力量”
·网络反腐,参与者的理性不可少
·网络反腐,参与者的理性不可少
·网络反腐,法规制度建设须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