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欠薪反弹 治“本”还需长效机制——邱小平谈治理农民工工资拖欠
“两节”将至,农民工能否按时、足额拿到工资牵动着社会各界的神经。农民工工资拖欠今年有什么样的特点,政府有什么应对措施,这一“痼疾”的根源又在哪里,怎么才能彻底解决?带着这些问题,新华社记者采访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邱小平。
欠薪有所反弹 总体保持平稳
“虽然最后的统计数字还没有出来,但从目前了解的情况来看,今年农民工工资拖欠现象有所增加。”邱小平直言不讳,“与往年相比,其集中出现的时间也有所提前,但总体保持平稳。”
邱小平分析,宏观经济的波动是造成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增速趋缓等因素影响,一些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尤其是出口导向型企业资金链趋紧。同时,建设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也有所增加。
邱小平指出,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在建设领域,一些承包商为了索要工程款,不发工人工资,以此要挟分包商。
“近年来,各地区、有关部门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加大了保障企业工资支付工作力度,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总体呈下降趋势,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邱小平强调。
他解释,具体可表现为三项指标的下降: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的欠薪案件逐年下降,涉及欠薪问题的劳动争议案件逐年下降,因欠薪引发的群体性事件逐年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