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专题

应急管理:经受极寒天气考验

2012-12-25 11:15:58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经济日报 

新华社记者 燕 雁摄

石家庄市的市政工人连夜对供暖管道进行抢修。 张晓峰摄

国家电网山东即墨供电公司员工冒着严寒进行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的收尾工作。宁友鹏摄(新华社发)

北京市红十字会999急救中心的工作人员协助机动车驾驶员将车辆推离积雪路段。李 涛摄(新华社发)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东北、华北、江南、华南多数地方度过了入冬以来最冷的一个周末。其中北京24日早晨最低气温达到零下15摄氏度,是近30年来12月下旬最低气温的最低值。极寒天气下,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最牵动人心。极寒天气也的确给百姓生活带来了一些不便与麻烦,但是,在城市应急管理机制的作用下,气象部门及时预警,相关部门有条不紊应对,大批工作人员坚守岗位,确保了城市运行与百姓生活的从容。

    吉林松原:再冷的天都不怕

    记者 李己平

    12月22日是吉林省松原市今年最冷的一天,最低气温达到零下30摄氏度。可居住在运管处家属楼2单元的马云朋大姐却感觉室内温度比往常还高了点,“从刺骨的寒风中回到温暖的家,真是幸福哇。”

    其实,早在高寒天气来临之前,松原市的整个供暖系统就已经做好了应对准备。

    在松原市供热指挥中心,记者看到,两排工作台记录着各供热厂各个锅炉的供热参数,只有两个工作人员在值班,两部投诉电话在记者采访的半个多小时内也一直静悄悄的没有声响,全没有想象中的忙碌。“我们早在夏天就做好了预案,供热面积、供热管线维护……都在统一规划中,所以极寒天气来了我们就能按部就班地采取预定措施,当然不会手忙脚乱。”松原市供热公司副总经理李洪军告诉记者。

    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记者观察了来自该公司最大热源厂江南热源厂4台锅炉的工作情况。电脑显示,一次网的出水温度达到了85摄氏度,回水温度是48摄氏度。“就是我们向用户供出的热水温度达到85摄氏度,返回来的水是48摄氏度,经过二次网温度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居民家里的平均温度应该达到23摄氏度。”李洪军说,“具体的应急措施是投入应急煤炭,就是5200—5300大卡的优质煤。平常烧的都是4800大卡以下的煤。”

    在江南热源厂,田广正厂长告诉记者,这里的4台锅炉可以供应300万平方米居民楼取暖,每天烧煤1200吨,每小时供应100吨热水,主要通过3个途径调节供热强度:提高炉排的进煤速度;提高炉中煤层的厚度,最高可达20厘米;调整鼓风引风的配比。打开监视孔,记者看到,炉火正旺。

    马云朋大姐说得实在,“过去小锅炉,个人承包,都想省点煤,少花钱,所以那时候我们冬天都得穿棉拖鞋,穿毛衣在家还冻得直哆嗦。现在统一让大公司供暖,公家买卖,政府监督着,再冷的天都不怕了!”

    北京:迎战30年最冷天

    ①医疗:急诊忙碌

    12月23日上午,北京友谊医院急诊科,留观室和抢救室住满了患者,不少患者在输液室打着点滴,分诊台前一片忙碌,收费窗口排起了小长队。友谊医院急诊科主任杨立沛告诉记者,由于天气寒冷,急诊科以呼吸道疾病为主的重症患者增多,大约比平时每日增加50人左右,其中儿童患者增加幅度较大。

    “在低温天气要注意防寒保暖,应适当调整户外活动时间,遇到风雪天气,应尽量减少外出,外出时要戴上口罩、帽子,避免冷空气伤害呼吸道。”杨立沛说。

    针对近日社会反映较强烈的急诊科床位紧张问题,杨立沛介绍,这是北京各大医院都面临的问题。友谊医院急诊科平时日就诊量在300人次左右,周六、日达到350至400人左右。急诊留观室设计有固定床位23张,而现在仅加床就达到23张,抢救室有固定床位5张,现在加床超过原有病床数达到7张,连候诊大厅和过道处也摆满了临时加床,还是不够用,目前,医务人员早已超负荷运转。但是,医院规定急诊科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接收患者,针对还将持续的低温天气,医院已做好应急预案,在病人增加时还将加派医务人员,尽全力保证病人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快捷有效的救治。

    文/记者 吴佳佳 通讯员 张福征

    ②救助:随时主动

    北京市民政局救助管理中心12月初就已启动严寒天气下救助工作应急预案,同时还启动了市级救助管理机构人员夜间巡逻值守机制。民政部门将积极组织公安、城管等部门开展救助巡视工作,重点加大对地下通道、桥梁涵洞等区域巡视频率,对发现的流浪乞讨等生活无着人员做到快速发现,及时救助。

    据了解,目前北京市共建立了20个救助管理机构,设置救助床位1400余张,确定了26家定点医院,配备流动救助车23辆。按照要求,各救助管理机构严格实行24小时接待制度,随时提供救助服务。

    救助工作中,民政部门将进一步引进社会工作者制度,对被救助对象进行心理疏导,充分调动公益组织、社区、居委会、志愿者等参与救助工作。这些工作者将对辖区流浪乞讨人员聚集地与主要聚集人群进行排查摸底,做到掌握情况、建立台账、重点巡视、分类救助。

    此外,北京市还公布了三种方法,市民如果发现生活无着落流浪乞讨人员,可通过此三种方式寻求帮助:拨打110报警、拨打96310城管热线、拨打社区服务热线96156查询各区县救助管理机构的电话。 文/李婧

    ③蔬菜:机制保障

    12月21日晚,北京市某超市,前来购买蔬菜的顾客络绎不绝。“明天降温,就不想出门了,买点菜备着。菜价涨了,茴香前几天还3块9一斤,下了一场雪,已经涨到快5块了。”常在该超市买菜的顾大娘说。

    22日下午,寒风瑟瑟中,位于西城区的一家社区菜市场略显冷清。“平常卖一车大白菜,两三天就能卖完,现在看情况,估计时间要延长了。”一位菜商对记者说:“我们这菜是从山东寿光运过来的,这两天降温厉害,蔬菜采摘、运输等成本都要增加,菜价自然会上涨。”这位菜商还表示,寒冷天气下蔬菜货源短缺,也是造成菜价上涨的原因之一。

    新发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统计数据显示,12月21日,新发地市场蔬菜的加权平均价是2.60元/公斤,12月14日的加权平均价是2.59元/公斤,周环比上涨0.39%;去年同期的价格是2.19元/公斤,同比上涨18.72%。

    为稳定“菜篮子”,尤其是稳定极端天气下的“菜篮子”,早在今年11月,国家四部委就要求北方大城市做好冬春蔬菜储备工作,要求原则上应按不低于城区常住人口5-7天的消费量确定蔬菜储备规模。今年,北京市商务部门还加强了市场监测,主动预判蔬菜批发零售等各环节市场供应和价格变化,全力组织货源,保障市场供应,确保冬季蔬菜政府储备足额到位。

    文/记者 韩秉志

    河北石家庄:应急处理科学高效

    记者 雷汉发 通讯员 崔立卿

    11月30日凌晨2时36分,河北省石家庄市两大供热系统之一的西郊供热有限公司5号锅炉出现炉膛爆燃,造成前墙水冷壁损坏,直接导致5号锅炉停炉,这下,新华、桥西两区部分居民小区数千户居民的生活取暖和部分办公楼取暖出现了问题。

    事件发生后,石家庄市立即启动紧急事故应急处理预案。河北省委常委、石家庄市委书记孙瑞彬、市长姜德果在第一时间召开现场办公会紧急进行调度,决定立即从三个方面着手,确保群众安全过冬。

    帮助群众解决取暖问题是当务之急。市里统一购置了2万多台电暖器,上万件羽绒被、羽绒服等保暖用品,发放到停暖群众家庭。对受到影响的学校和敬老院等单位,市里紧急加装了500多台空调;对60岁以上的老人、10个月以下婴儿等困难群体,市里紧急在受影响的两区征集了几家快捷酒店的400多个床位,供群众免费申请居住。

    尽快恢复供暖是治本之策。市政府不仅在当日就成立了由主管副市长为指挥的抢修指挥部,并由专家会商后采取三管齐下的措施解决问题:一是加快5号机组抢修,尽快恢复供暖;二是紧急实施热电联网工程,整合华电及西郊各点热源,将过去的分散供暖转变为联网供暖,以达到整体平衡;三是紧急调配32台柴油锅炉安装到一些供暖末端小区,为其提供热补充,使全市供暖体系尽快走向正轨。

    安定民心是不能缺少的重要程序。为了让群众稳定情绪,市里除了做出了对停暖群众给予一定经济补偿的决定外,还抽调了上千名机关干部对停暖区域群众家庭进行一对一走访,同时及时公布市政府的应对措施及抢修状况,最大限度地求得群众监督及支持。

    一系列应急预案的实施,使石家庄市的各项抢险工作实现了紧张有序的全面展开。其中,为了让停暖群众家庭能够抗拒严寒,桥西区以最快的速度租用大型运输车9辆、调集搬运工60人,24小时三班不间断作业,经过连续3天努力,全区15300台电暖器全部发放到户;为了保证让停暖学校教学不受影响,新华区政府在周五停暖后,利用周六、日两天休息时间,对涉及停暖的10所中小学统一安装了295台空调;为了让供暖设施尽快恢复,华电、西郊供热公司工作人员24小时轮班作业,锅炉修复、系统联网、补充热源等三大系统全面发力,数千米管网、30多处补充热源等工程一再加快,使得原来准备两周完成的抢修计划在10天中得以完成,不仅恢复了原有城市供暖面积,而且使得供暖质量由于实现了互联互通得到了整体提升。

    政府的真心付出换来群众的真情拥护,家住西苑街道虹光街社区的84岁的齐小格大妈在接到政府及时提供的取暖设施后激动地说:“虽然外面寒冷,但政府的关怀带给我们温暖,心里觉得很暖和!”大妈的儿子郝进朝说:“看到外面的抢修工人夜以继日地抢修,街道居委会的干部每天都工作到晚上12点多,我们从心里能体会到党和政府对老百姓的关爱。”而桥西区水产西街十九号、二十三号院的全体居民,则专门制作了一面“为民排忧心系百姓”的锦旗送到政府机关,表达他们对政府心系百姓行动的真诚谢意。

    辽 宁:“测温点”设在居民家

    记者 张允强 苏大鹏

    连续出现的降雪天气,使辽宁省各地最低气温迅速下降到零下20多摄氏度,较常年提前10天进入隆冬。辽宁省政府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确保人民群众温暖过冬。

    在大连市春海街,市民张大爷家中有件特殊的“家电”——一台收音机大小的“室温采集器”,这是大连市热电集团供热总公司在张大爷家设的“测温点”,只要室温出现异常,热电集团的工作人员就会主动致电询问,并立即予以解决。到目前为止,大连市热电集团已对116个供热站点安装了远程监控系统,对部分站内供热参数实现了在线实时监测;在部分居民家中安放了60个测温点。

    为应对寒潮天气,大连市明确要求:单体锅炉在40吨/小时以上,具备连续供热条件的区域锅炉房必须实行连续供热;其他分散小锅炉房每天运行时间不得少于16小时,22时前不准停炉,夜间停炉时间不得超过4小时。各供热单位要确保用户室温达标,对保温效果较差的顶楼、把边用户,要告知做好保温防寒措施,保证供热效果。

    面对极寒天气,沈阳市供热办完善了《沈阳市冬季供热应急预案》,组建了22支供热应急队伍,储备发电机、电焊机等主要应急设备220台,备用4台移动锅炉房。沈阳市要求各热电厂要按“先民用后工业、先热后电”的原则,优先保证居民采暖;集中供热热源厂要按要求切实加强供热运行组织,提前12小时提高整体供热参数,保证供热区域稳定;区域锅炉房供热系统必须提供气象指数所要求的供热量(供热量保持在43-50瓦/小时·平方米)。

    “根据要求,在极寒天气里,要能做到高温连续供暖。如果气温低于零下20摄氏度,供暖回水温度要达到42摄氏度到45摄氏度,比平时回水温度要高3到4摄氏度,以确保室温达到18摄氏度。”沈阳市东陵区热力供暖公司副经理闫东说。

    据了解,今年辽宁省的供暖工作动手早,准备也更为充分。年初,辽宁省政府就在沈煤集团建立了45万吨储备能力的冬季供暖应急储备煤基地,以应对极端严寒天气的不时之需。

    新疆乌鲁木齐:极寒天气下保公交顺畅

    极寒天气下,为方便市民乘车,乌鲁木齐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紧急部署,要求公司机关所有干部在雪天和极寒温度天气提早进入车场,协助公交运营单位早出车应对“早高峰”,并安排专人在主要公交线路途经地段进行交通秩序疏导。公交后勤保障人员还在第一时间及时清除公交场区道路和场站责任区积雪,以保障公交车安全出场运营。

    同时,乌鲁木齐市公交集团公司还加强了对公交场站、运营车辆、加油(气)站等设施的安全检查,防止运营公交车辆因油电路、暖气受冻造成故障,并增派人员保证公交车夜间预热安全检查,全力保证公司所属的2400辆公交车按时发车。

    乌鲁木齐市公交集团公司董事长张平告诉记者,公交集团公司还运用可视化智能调度系统,合理配置运力资源,加大对运营线路、车辆、客流的监控,灵活调度车辆,在乘客集聚的大站点安排等候车以方便市民乘车。公交集团还利用BRT站台电子屏发布有关防范知识,提醒市民安全乘车,以确保城区主干道公交线路运输安全。

    文/李晓玲 王忠民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现代应急管理的十大基本理念
·广东省率先出台应急管理教学科研一体化扶持办法
·西部13省应急管理合作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在渝召开
·粤港应急管理联动机制专责小组第四次会议召开
·民政部副部长姜力出席2012年应急管理国际研讨会
·专家学者谈应急管理: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

·专家学者谈应急管理: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
·广西柳州消防开展应急管理联合作战桌面推演
·海南举办安全培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应急管理能力
·郭金龙强调加强应急管理 着力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广西大力推进应急管理规范化建设和应急培训